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探讨,过去更多地归结于社会的、环境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家庭因素在青少年犯罪诸因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残缺、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大诱因。本文试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历 《瞭望》1993,(3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形势也日趋严峻,25岁以下的犯罪人数占全部犯罪人员的70%多。这一状况,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7月6日,中国当代社会研究中心与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中国当代社会研究基金管委会,在北京科学会堂联合举办了“青少年犯罪与道德建设”座谈会。一批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就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如何治理、目前所面临的道德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认为,“青少  相似文献   

3.
陈晓晨 《团结》2006,(4):45-4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青少年犯罪还经常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1.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满14岁的儿童的恶性犯罪也屡屡出现,令人震惊。从青少年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且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泛滥之后的第三个社会公害,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以遏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抽样调查,谈一下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原因论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国开始青少年犯罪研究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存在,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社会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什么会大幅度上升?它又有哪些特点?如何处理这些违法犯罪者?又怎样从全社会来预防犯罪问题?等等。鉴于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立场不同,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解释就不一样。例如,近年来,在某些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文章中,就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尤其是“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散布,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青年研究》1982年第9期的《人性异化与青少年犯罪》,1983年第6期的《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的两点商榷意见》,1983年第9期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6.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能 《青年研究》2003,(11):30-37
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较完整地介绍了越轨社会学领域中有关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种种理论取向 ,结合对中国社会现实情境中可能影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重要的社会趋势的分析 ,对各种越轨理论在中国情境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简要评估。进而建构出了一个在中国社会情境中研究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整合性理论框架 ,并给出了如何控制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朱诚亮 《学理论》2009,(31):140-14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了初步结论,要遏制住青少年犯罪蔓延扩展的趋势,必须形成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立体网络,建立预防为先、齐抓共管的社会系统屏障。  相似文献   

8.
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外国学者称之为社会的“瘟疫”、“癌症”,把它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正由于青少年犯罪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刺激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兴起。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作一探讨。 笔者认为,法学领域中的青少年概念与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的青少年概念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有的专家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在70年代末、80年代出现还只是-个潜在的社会问题,但近20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了严重化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世界工业强国之一的苏联,青少年犯罪问题也相当严重。本文就苏联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研究及其对策问题作一评述。一、历史与现状从历史的回顾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十月革命至今的六十多年过程中,苏联青少年犯罪大致可分两个大的高峰阶段:1917年至1925年时期,即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年代;1958年至现在,即大致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代。第一个大的高峰的出现,有着其明显的国际国内的历史原因,也是沙俄时代青少年犯罪的延续和发展。列宁称之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沙皇俄国,政治上极为反动,对外侵略扩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青少年犯罪原因和治理措施,一九八四年六月至一九八五年三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青少年研究所青少年犯罪研究室、司法部政研室、国家统计局社会司联合在全国六省市(辽宁、山东、陕西、四川、广东、天津)的在押犯中,抽取5350名青少年犯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青少年之所以犯罪,是由于两种对立的力量矛盾斗爭的结果。这两种对立的力量,就个体的行为人来说,是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内驱力和自控力。正常人的内驱力向着社会需要,自控力扼制着过分的私欲;而青少年犯内驱力和自控力倒置,内驱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題。人们往往譴责犯罪分子“沒有人性”、“兽性发作”。人为什么“沒有人性”了呢?“兽性”为什么能在人身上“发作”?犯罪和“人性”、“兽性”有什么关系?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犯罪无非是统治阶级在法律上认定的人的一种行为,青少年是人的一个组成部分,青少年犯罪就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那部分犯罪。因此,本文试以人为出发点,对犯罪和青少年犯罪作些初步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毒害和外来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加上一些其他的社会原因,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青少年犯罪能否治理?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治理青少年犯罪?去年五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所青少年犯罪研究室和湖北省公安厅政条法科研究室联合调查组,专程到湖北省安陆县城关镇五一大队,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下面是这次调查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
国外所谓“青少年案件”,是指少年法庭的管辖范围。包括青少年犯罪案件、青少年的一般违法案件、罪错案件和“身份罪”案件,甚至还包括一些与青少年本身的行为无关的诸如遗弃案件、虐待案件、福利案件和保护案件等等。“青少年犯罪”概念可以分为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和非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指有关法律中已明确的规定犯罪行为。非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指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甚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理应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社会综合预防体系,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9)
青少年犯罪成为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它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三大社会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罪数量上升、犯罪案件恶性程度加剧、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等态势,这些问题不仅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同时也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提出相应的治理预防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司法统计来看,青少年犯罪仍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牵动着千家万户“问题学生”的称呼早已有之,大多数都是从学习成绩和品德行为两个方面给予界定。一般是指那些在行为和心理上有一定偏差,年龄在12—17周岁的未成年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日常行为习惯偏离常轨、不服从教育管理、逆反心理重、自控能力差、道德缺陷明显,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灰色生存状态,甚而可能会在某一诱因的促使下违法犯罪,如厌学逃学、盗窃、吸毒、性乱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学者们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9.
情况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而“低年龄化”则成为其显著特征之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也呈现了这一特征。例如,我国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少年犯罪一般是从16岁开始,而现在,从11、12岁就开始有劣迹,13、14岁就走上社会进行犯罪活动,到15、16、17岁已形成了犯罪的小高峰。如果将有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和只因未到负刑事责任年龄不以犯罪论处的人数计算在内,其违法犯罪的始发年龄更小。这说明我国的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趋向于低年龄化。在国外,瑞典一位犯罪学者将青少年犯罪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20.
恢复性司法与青少年犯罪防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晓梅 《青年研究》2005,12(4):24-31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实现修复正义”和“重塑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的青少年犯罪防控模式。本文就我国在青少年犯罪防控中探索恢复性司法模式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