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振宇 《求贤》2010,(11):29-29
有一天,徒弟问禅师:“世上真有完人吗?” 禅师笑而不答.随后从身旁的茶几上端起一只茶杯。递给面前的弟子.反问:“你看这只杯子与其它的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2.
世上有不受香火的佛吗?有。这就是四川乐山大佛。它头与山齐、脚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的世界第一大佛还高18米,(已被塔利班炸毁)堪称世界第一大佛。那些根本无法同它相比的大大小小佛像,都能享受到人们绵延不绝的香火,唯独在它面前,看不到一炷香火,一人跪拜。它立在临河的悬崖上,根本没有地方设立祭祀它的殿堂;它周围尽是香火插不进的坚实岩体,连它的脚趾甲也是向下倾斜的,人根本站不稳,所以连下跪膜拜也没有地方。在它那里、根本就没有滋生香火的土壤———纵使有人想对它祭祀,也只能徒呼奈何。因此,有人把它称为…  相似文献   

3.
平遥 《党史博览》2008,(12):11-14
1976年9月至10月间,中国政坛围绕一句话——“按既定方针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句话的影响如此深远,令人感慨。它背后的故事如此离奇,又令人疑惑。尽管此事早有“结论”,但人们心中的疑问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比如:“按既定方针办”是“四人帮”伪造出来的吗?“四人帮”说过“按既定方针办”是“毛主席临终嘱咐”吗?“照过去方针办”是如何变成“按既定方针办”的?审判“四人帮”时为什么不提这条“重罪”?本文围绕“按既定方针办”的由来这个关键问题,根据笔者看到的材料,追根溯源,去伪存真,试图揭示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4.
“说”难     
世上什么事最难?说话最难。韩非子早有这方面的感喟,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说难》。说话,不就是上嘴唇磕碰下嘴唇吗?人有一张嘴巴,不就是只办吃饭、说话两件事吗(当然还能“咬人”,那是模仿动物行为)?这有什么可难的?然而不然。言为心志,话为思想。说话,就是要说心里想说的话,说真正属于自己的话。谁要说这样“说话”不难,不妨试试看。鲁迅有一篇名为《立论》的散文,写了如下情景: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时抱出来给客人看,希望听听客人的评价。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真义     
陈独秀 《学习导报》2013,(11):58-60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甚么?究竞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得回答的很,我们若是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吗?自古以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约有数种:第一是宗教家,像那佛教家说:世界本来是个幻象,人生本来无生;“真如”本性为“无明”所迷,才现出一切生灭幻象;一旦“无明”灭,一切生灭幻象都没有了,还有甚么世界,还有甚么人生呢?又像那耶稣教说:人类本是上帝用土造成的,死后仍旧变为泥土;那生在世上信从上帝的,灵魂升天;不信上帝的,便魂归地狱,永无超生的希望。第二是哲学家,像那孔、  相似文献   

6.
和谐之美     
细雨和风,柳绿桃红,燕舞莺歌,自然界的美多么富有色彩啊;琴瑟和鸣,黄钟大吕,余间袅袅,艺术世界的美多么富有神韵啊。它们映入眼帘,传入耳膜,使我们可感可触,精神愉悦,那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和谐,所以它们是美的。而“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则是“和谐”为一精神在人类社会中的另一种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7.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一朋友家作客,他的客厅里新挂上一条横幅:一日三问创新。读后不禁为其击掌叫好。的确,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很有必要经常反躬自问。世界知识经济的大潮已汹涌而来,无时不在拍打中国的门窗,一声声似乎都在叩问:“你们这个泱泱大国何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有哪些创新?”“吾日三问创新”,问的是时候,问到了点子上。国人素来客套问语繁多:“吃饭了没有?”“过得还好吗?”问的大都是可答可不答的家常话,极少有人问“今天你创新了没有”、“有什么新成绩”之类的“时新语”。可发达国家这方面不同。据悉,美国人见孩…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了,这个事在网友申引起了反思。他们也比较赞同。有一个叫“知之甚少”网友说,报纸上把这个事情说得一片大好,他认为没有这么简单,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了就能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吗?我们老百姓可不可以百分之百支持它?苟欣文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0,(22):36-37
世人印象中的严嵩,大概是集中了中国历代奸臣的所有缺点。在他死之后,人们就给他戴上一顶“明代第一奸臣”的帽子,一直遗臭了400余年。历史上的严嵩真的是个大“奸臣”吗?  相似文献   

11.
“五毒”、“三害”、“打老虎”这些名词儿,对于今天的青年已经陌生。如果将其译成今天的流行语:“偷税漏税”、“贪污受贿”、“腐败分子”,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建国后的“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不流血的内部战争。毛泽东甚至向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你有贪污吗?”周恩来的老厨师也受到嫌疑。人们说:“杀了两个人,管了几十年。”它的警示作用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2.
廉洁勤政典型缘何不“吃香”?──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山东吴宏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对当廉洁勤政先进典型不感兴趣,乃至望而生畏,避之不及。一人们为什么不愿当廉洁勤政正面典型?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三种不正确的思想作祟。一是怕受孤立,影响和同志们之间...  相似文献   

13.
看到一篇小文,记叙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的德兰修女的一件事。她倡议建立临终关怀医院,让死者都能死得有尊严。有位官员嘲讽地问她:“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贫病伤残的人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这位官员,反而惊奇地问他:“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一百万的?”官员说:“我的意思是,穷人太多了,你是数不完的,明白吗?”  相似文献   

14.
论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是什么?古往今来,虽然人们对权力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是权力却毫不留情地将人类社会划为两个层面:统治与被统治、管理与被管理、官员与百姓、当局与公众、干部与群众……谁拥有了权力谁就自然成了强者。因此,权力就成了无数人追逐的目标。它虽不是具体的物质,但却比任何一种具体物质更具诱惑力。戏文里不是常有“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的感叹么?有专家定义:“权力是与影响力、支配力、控制力与权威相联系的概念,它渗透于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可见,没有权力的约束就没有国家,没有社会。我们生活在权力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5.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这样的问题。有几个人面面相觑。好像在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16.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2,(13):76-76
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你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同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名“积极干事”的贪官。甚至因为“积极干事”,多次拒绝提拔,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做法,却没有引起上级的怀疑;一次拒绝提拔没有引起怀疑也罢,多次都没有引起怀疑。直至把这名本来并不大的贪官“养成”了贪腐近34L元的巨贪,这难道不是怪事吗?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是这次“三讲”教育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可是,当领导机关在向群众征求意见时,一些人总是说“没意见”。真的没意见吗?笔者不以为然。在这里,笔者对这些所谓的“没意见”倒有一些意见,心里感到不吐不快。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死人,另一种是不干工作的人。”每个人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既然这样,当我们向群众征求意见的时候,群众为什么会说“没意见”呢?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历史上《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当…  相似文献   

19.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2):1-1
11月8日这天,我随便问了几位群众,都让我感到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我问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人说:“怎么不知道呢?今天是十八大开幕的日子”:我又问怎么这么清楚:老人说“我是老党员,能不关心十八大么?”我问一位农民工:“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农民工脱口而出:“今天是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我又问一位去超市买东西的大姐:“大姐,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大姐也是不假思索就答出:“今天是我们党十八大召开的日子。”群众关注党的政策走向,是因为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荧。和自己的未来有关。那么,群众都关注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1941年“皖南事变”后,冯玉样认为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为国人所难容,他以头痛为由,请假一月,表示不参加国民党任何会议,上了青城山,以示抗议。不久,越共主席胡志明率越南慰问团要到重庆慰问,途经广西被捕。周恩来闻悉,很快找到冯玉祥,请他设法营救。冯先拜访了苏联顾问团团长朱可夫,还请他到巴县中学他的寓所吃饭,研究胡志明主席被捕一事,一天,冯玉祥又约李宗仁晋见蒋介石,冯玉祥说:“胡志明是否共产党姑且不论,即使是,也是越南共产党。我们有必要和有权逮捕外国共产党吗?苏联顾问团成员不也是共产党吗?怎么就不逮捕他们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