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高考落榜回家,心情坏得要死,常腰里挎个竹箩捉鱼摸虾排遣内心的空寂,也招来不少闲言碎语。  相似文献   

2.
江海  姚静 《农村青年》2009,(11):26-28
12年前,一个中国小男孩在北方某小城走失:12年后,美国母亲朱莉亚为了帮养子克瑞斯汀找到出生地和家人,开启了一段跨国寻亲旅程。为了帮助这位可敬的美国母亲了却心愿,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加入到义务寻亲的行列,他们在网上制作了“寻亲火炬”,根据克瑞斯汀的记忆碎片绘出寻亲路线图,然后“护送”“寻亲火炬”从北京传到山西,从山西传到宁夏……爱心穿过12年光阴隧道,穿透网络和空间的层层壁垒,一次又一次被链接、叠加……  相似文献   

3.
车辉  周范才 《工友》2011,(6):12-14
教书25年收入两万元 吴义伟和龙玉福两人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教学生涯,他们的身份是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这个群体在上世纪90年代曾引起过关注,此后代课教师逐步成为了历史,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2007,(1):43-43
我今年25岁,来北京打工已经五年了,城市繁华优美的环境深深吸引了我,我不想再回到农村去了。可妈妈却催着我赶快回家找对象结婚,因为在农村像我这么大的女孩,早就结婚有孩子了。我知道回去可能是人生必由之路,可回去就要重新过修理地球的苦日子,我又实在不甘心。在城里留下吧,婚姻也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城里人谁愿意找个农村户口的女孩呢?我觉得生活太难了。去与留都是那样难以抉择。我天天处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好想找一个人听我诉说,可家乡的亲人不能说,怕他们担心我的处境;城里边的人又不能体会我的心情,只好压在自己的心里,我的心变得越来越沉了!时间久了,我感觉精神都要崩溃了,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19岁的女孩,上学时因家庭贫困,没有参加高考,现在在城市里打工。我打工的单位还不错,每个月我能挣将近1000元钱,回到家跟乡亲们一说,他们都很羡慕我。可是,我自己却自卑苦恼极了,每天我都问自己:永远这么混下去吗?  相似文献   

6.
择偶是婚姻、恋爱的起点,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选择之一。择偶观,既是婚恋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对人的未来走向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新时期适婚青年的择偶观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态势,其中尤以女性青年的变化最为显著。“80后”女青年作为其中较为特殊的一大群体,也因其特有的成长背景和时代特点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择偶新花样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道 《农村青年》2010,(5):29-31
2002年6月,44岁的山东汉子孟昭良骑一辆三轮车,把收留大半年的残疾女子田云送回3500里外的湖南张家界老家。从此,张家界人把孟昭良视为“城市恩人”,并想方设法把老孟留在了美丽的湘西定居。正当客居八年、生活幸福的老孟有了终老异乡的打算时,一纸家书让他做出了返乡尽孝的决定,于是,湘鲁大地出现了三千里迎送平民英雄的感人一幕——  相似文献   

8.
辉子 《农村青年》2010,(2):29-31
河南女孩王凡凡是个苦命的小姑娘,还没有出生爸爸就犯罪入狱,3岁时妈妈借口外出打工一去不返,爸爸得知妈妈的情况后,绝望之下对抗改造……为让亲情温暖爸爸冰冷的心,14岁的王凡凡开始了艰难的寻找妈妈之旅。王凡凡的大爱大勇之举感动了无数好心人,众多河南老乡紧急总动员,在茫茫人海中费尽周折,终于圆了小凡凡的心愿……  相似文献   

9.
樊雅婧,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一名普通女生。在她念小学时,母亲怕影响她的学习,便瞒着女儿与丈夫离了婚。母亲在继父家勤扒苦做,视丈夫的5个孩子如己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多年后,女儿樊雅婧考上了大学,而母亲在两年后却不幸患上了脑溢血。在继父不愿担当责任、甩手而去的危急关头,赢弱的樊雅婧毅然带着瘫母上大学,演绎了一曲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人间颂歌。  相似文献   

10.
2月14日,郑州新郑机场侯机厅来了一群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农民工,他们不是来这里改造候机楼的,而是要坐飞机去少南打工。  相似文献   

11.
这段时间,农民工成了“香饽饽”。东南、华南等地的企业带着“高薪”、开着大巴。长途跋涉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迎接农民工。而在这些劳务输出大省,政府和企业出台多重措施“挽留”农民工。据说,西部重庆的官员更是肩负重任:“设法把那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能留多少就留多少”。  相似文献   

12.
西门 《时代风采》2013,(4):17-17
1月26日,距离过年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在昆明温暖如春的阳光下,记者在康乐茶城接到了农民工罗传开,这位憨厚老实的农民工看上去一脸沧桑,但却抑制不住激动而高兴的心情。刚上车一他就掏出电话打给远在昭通市永善县黄华乡的亲人:“已经拿着丁资了,我明天就可以回家了。”  相似文献   

13.
忠华 《农村青年》2010,(3):26-29
前不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外科,一位名叫李凯的患有“棘红细胞舞蹈症”的中年男子,脑袋里被装上了一台微型“电脑”,以发送类似于脑电波的脉冲来控制肢体,使他得以新生,也创下了这种手术在亚洲首例成功者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董家咀有一户人家,五口人中有两个人曾患精神病,一个人得绝症去世。当记者走进这个家庭时,心情有些沉重。女主人姓陈,我们叫她陈妈妈,讲起自己这个家,她禁不住泪流满面,长叹一声说:“儿子大宝得精神病,那是我们害的呀!”  相似文献   

15.
刘书勇  刘永峰 《工友》2008,(8):34-36
湖北省竹溪县农民张长明在河北、山西等地承包10多个矿井。他的手下聚集着1500多名竹溪老乡,资产也一跃达到300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2006年,张长明捐资100万元修建了家乡的村级公路。去年,他被授予湖北省十堰市劳动模范称号。今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张长明心系灾区带头捐款5万元。5月27日,他再次缴纳1万元"特殊党费"用于灾区重建。他手下300多名工友也捐献赈灾善款10余万元。2008年5月23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德明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给予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6.
陈新 《农村青年》2014,(4):31-34
一个曾锱铢必较的老板,某一日爱上公益之后,三年时间里不仅捐赠近百万,而且自己曾经的两家公司和一家工厂也因此停产。一颗爱心,一滴雨露,一条江河,一片汪洋……他是受人欢迎的志愿者,是父亲的儿子,是女儿的父亲,但他却菩萨显远不显近。  相似文献   

17.
尹祖光 《农村青年》2008,(10):50-53
妻子误甩飞刀致使丈夫丧命,承受丧子之痛的年迈公婆并没有怨恨儿媳,而是强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写信给法官为儿媳求情。庭审当日,老两口还当庭向法官下跪,跪求法官能对儿媳从轻处理。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情与法之间,法庭又该如何抉择?  相似文献   

18.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像鸟儿一样长大,飞离父母的老巢,建立自己的新窝,把父母留在老巢独居的老人。广大农村地区因为子女外出打工,传统的“大家庭”现象已不多见,守“空巢”的老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韩荣 《农村青年》2010,(4):21-23
这是一个令天地为之动容的真实故事。武汉一对孙姓兄弟,在带领乡亲们外出打工的20年时间里坚守承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为了给大伙发工资,他们宁愿自己借债,也从不欠别人一分钱的工钱。2010年2月,为了抢在春节前将民工工资发放完毕,哥哥千里驱车返乡,不幸途中发生车祸,  相似文献   

20.
玲瑾 《时代风采》2008,(11):21-23
“百分之百”的心愿蒙自县城的大街上车来人往,许多人围在一处宣传点旁,听一个中年男子在询问着什么。中年男子:“《劳动合同法》是做什么的?”答:“是保护打工者权益的。如果你和你的子女外出打工,就要签订劳动合同。”中年男子:“啊,那不是让自己被老板管起来了,等于把自己拴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