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再论所谓的"重评斯大林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俄罗斯是否存在"重评斯大林思潮",存在着不同观点.本文从俄罗斯近年出现"斯大林热"的社会政治背景出发,通过对俄罗斯学术界有关斯大林问题研究情况的概述,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教科书在此问题上总体倾向的分析,以及就俄罗斯近年涉及斯大林问题的历史出版物在宏观数量方面的总体把握,得出的结论是,俄罗斯官方和学界在主流上不存在"重评斯大林"问题;同时认为,评价斯大林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而不应坚持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久加诺夫论斯大林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真理报》2004年 12月 10—15日号刊登了俄共主席根·久加诺夫为纪念斯大林诞辰125周年撰写的长篇文章, 题目为《强国的建设者》。久加诺夫在文中赞扬了斯大林在建设苏联强国中立下的巨大功绩, 同时也指出了他的错误, 阐明了俄共对今天俄罗斯各方面问题的基本立场。下面仅将其文章的有关部分和几点结论摘译如下。我国历史最具悲剧性的篇章和最伟大的篇章都与斯大林联系在一起。在分析斯大林时代时, 谁要是想寻找简单和直接的答案, 他就只能以失败告终。在斯大林问题上, 只有辩证的方法才是富有成效的。作为时代之子, 斯大林身上具有这一…  相似文献   

3.
近三个月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发生了重建以来的最严重危机——党内反对派先是另立中央以取代原有中央,后又建立新党,致使俄共“一分为二”。俄共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俄共今后发展的出路何在?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央编译局长期从事俄罗斯政党研究的专家李兴耕研究员。下面是谈话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俄罗斯联邦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前夕,俄共中央副主席伊万·梅利尼科夫于2003年5月在俄“政治评论网”阐述了俄共的选举立场;他还于7月18日在俄“金融市场—商务网”就俄共现代化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将梅利尼科夫两次谈话(见2003年5月19日、7月19日俄共网站:www.cprf.ru)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久加诺夫重申俄共不更名为社会民主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7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左翼运动时,建议俄共改名为“社会民主工党”。俄共党内也有一部分人主张俄共应当社会民主党化。对此,俄共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作出了否定的回应。2003年8月,值此纪念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一百周年之际,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回答了俄共各地区新闻媒体代表提出的问题,其中再次明确地阐述了俄共不更改党的名称和俄共不实行社会民主党化的立场(谈话载8月20日俄共网站:www.cprf.ru)。现将谈话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3年3月5日是斯大林逝世50周年的日子,俄罗斯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俄共组织 了向斯大林墓献花的仪式,一些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则举行了圆桌会议,探讨如何从制度 上根除斯大林主义。俄罗斯现代史(原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斯大林——人和象征 物》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最近一期的《旗帜》杂志发表了列昂尼德·佐林描写斯大林 的日记体长篇小说《朱庇特》。各大媒体包括网站纷纷开辟读者调查栏目,了解当今的俄 罗斯人对斯大林的看法。下面是3月5日俄大众传媒网(www.smi.ru)发表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普京执政以来俄共在内外政策和工作重心方面的新调整,即:对普京从期望到失望;斗争目标从幻想到现实;工作重心从上层转向下层,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实现重掌政权、复兴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手段.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俄共目前日益严峻的困境,分析了其内外原因,并展望了俄共的前景和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俄杜马选举前的预测2003年1月23日,在莫斯科社会组织之家进行的题为“议会选举前夕”的圆桌会议上,俄政治手段研究中心主席И.М.布宁谈到,俄共近来经历了一系列危机,正在失去许多以前曾有过的优势。社会调查显示,就民众支持率而言,“统一俄罗斯”或处于与俄共相同的水平,或超过俄共。“统一俄罗斯”有许多优势,这与普京的名字、政权党、议会中的大党等形象有关。但说俄共在选举中将成为排名第二的党还为时尚早。俄共有自己的传统选民,有抗议选民,人们认为俄共能捍卫普通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会投它的票。某调查显示,63%的人认为俄共有能力施…  相似文献   

9.
实现自身现代化是事关俄共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建设,逐步优化自身结构,指导思想从一元化马列主义逐渐转向多元化以争取更多选民支持,自身定位从工人阶级政党到“劳动人民——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政党及代表整个民族国家利益政党的转变,理论追求从传统社会主义到“革新了的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同执政当局的斗争方式从街头抗议转为议会斗争的策略调整,所有这些都是俄共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此同时,俄共的现代化建设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资金短缺、内部不够团结等,俄共的发展前景将取决于能否克服这些困难和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以来俄共的党内斗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7年到2011年五年间,俄共党内斗争不断,以久加诺夫为首的主流派与反对派展开了激烈交锋,如2007年反对“新托洛茨基主义”的斗争;2008--2010年先后改组了圣彼得堡市和莫斯科市的俄共分部领导机构,撤换了市委主要负责人。双方除了在干部和组织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外,还在思想理论上围绕久加诺夫提出的“俄罗斯问题”...  相似文献   

11.
聚焦校园暴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校园暴力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的形成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原因,只有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对策,才能有效控制这一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13.
早在100多年前德国就制定了结构严谨、规范细密的<民法典>,它不仅成为大陆法系的杰出代表,而且一直是法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这与德意志民族循规蹈矩的秉性是否有什么必然联系,我不得而知,但德国人的循规蹈矩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维护"秩序"和"规则"在德国可谓深入人心,有时连人们见面打招呼都说,"你那里一切有序吧?"(Alles in Ordnung bei dir?译为:你那里一切都好吧?或:你那儿没问题吧?).循规蹈矩既成了德国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也成了德国寻求社会变革的一种阻力.  相似文献   

14.
王传剑 《当代世界》2010,(11):11-13
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对长期以来主要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也使全球治理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新兴大国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巨大的合作潜力,但要真正成为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一员,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新的时代背景需要新的战略思维,究竟以何种身份和角色参与全球治理进程,进而推动国际秩序朝向真正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