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11年6月1日,由北京市法学会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主办、北京大学法制信息中心承办的中美信息公开比较座谈会在北大法学院隆重召开。此次座谈会邀请了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北大法学院、北大法制信息中心、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国家法官学院、中国法学会、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台湾法源公司、清华大学法学院和北大英华公司  相似文献   

2.
在北大法学院迎来百年院庆的特殊时节,我能记下些关于自己成长的文字,感到非常荣幸。我于1993年进入北大法律学系学习,先后取得了法学本科和硕士学位,并进入博士培养项目。近年来,我一直游学于海外,先就读于日本九州大学法学部,取得硕士学位,后又赴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数年辗转之间,我先后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法律教育制度,在比较之余积累下一些心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美国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法学教育是普通法传统下三年制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美国法学院力求教会学生学会在广泛学科领域中进行法律分析、掌握法律技能和理解职业价值。美国法学教育也遭到了各种各样的批评,有人批评法学院是否有效地为学生从事法律职业提供了充分准备。本文对美国法学教育作了概括介绍,分析了美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模式所提出的批评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法律体系来源于英国,但它又经过了不断的改革创新而有别于英国,它的法学院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19世纪美国哈佛法学院的院长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决定要改革美国法学院的教育。他认为律师所需要的执业素养和法律技能必须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而当时美国已有的法学本科皿LB)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汪虹 《中国律师》2008,(3):77-77
在现有体制下.怎样使法学院教育与法律职业更好地衔接.被传统教育体制下“生产”出的毕业生们怎样尽快地适应职场需要。而广大的法学毕业生、实习律师和年轻律师等大批法律职业人.现实使他们迫切地感到“知识”储备的不足。这一切都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法律职业人如何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6.
从逻辑角度谈法学教育的设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中国法制改革从司法改革着手 ,司法改革以法律职业改革为突破口 ,而法律职业改革引出司法统一考试制度 ,这为我们的法学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其中如何把法学教育制度与法律职业制度衔接起来 ,就成为国家的一大新问题。①王泽鉴先生说 ,“法学教育的基本目的 ,在于使法律人能够认识法律 ,具有法律思维、解决争议的能力。”②法学教育关系到法律职业素养 ,直接影响一国司法活动的质量和法治程度的高低。所以西方有人称法学院是法律职业的守护者 (Lawschoolsarethegatekeepersforthelegalprofession) ,对那些获准进入法学院者而言 ,法…  相似文献   

7.
法学教育——口号背后的困惑 如今,国内许多法学院都提出一个口号:“培养跨世纪法学家。”但是,有多少学生是为了当法学家而进法学院?又有多少学生在走出法学院的时候就成了法学家? 当今社会并不存在一个脱离法律职业的法学家阶层,法学家首先是法律职业群体的一员——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和法学教师,而法学家的养成主要是靠个人潜心努力,而不是法学院教育。既然如此,一个声称要培养法学家的法学院,其实并不明白它究竟应该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而争辩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匠”、还是培养法学家,其实是在为一个虚构的问题在消耗智力。  相似文献   

8.
燕子 《中国律师》2011,(11):33-33
2011年10月24日下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实务论坛”签字仪式在北京大学凯原楼举行。该论坛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旨在加强法学教育界和法律实务界的沟通与联系,提高律师事业在法学教育中的影响力,在高校法学院中宣传律师事业,吸引优秀法学院校毕业生进入律师行业,实现良性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诊所法律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言5年前世纪交会之时,诊所法律教育———一种崭新的法学教育模式———走入中国,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诊所法律教育发端于美国。它借鉴医学院诊所与临床实践的教育模式,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件中代理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所需要的法律服务。诊所法律教育是法学院学生在对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日益不满、积极要求实践性法学教育和为社会服务的渴望日益增长的推动下所形成的,是法学院在社会对法学院毕业生的能力诸多否定和批评的情势下,对法学院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检讨和修正的结果。诊所法律教育是法学…  相似文献   

10.
一所一流的法学院必须有自己的法学图书馆。法学先辈孙晓楼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撰写的《法律教育》一书中,详细列举了国外著名的法学院和法律图书馆的藏书,将法学图书馆列为法律学校应有设备之首。他认为,法学院图书资料是法学院学习重要资源,它是影响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水平的重要因素。没有法学图书馆,则使学生以教师课堂讲义为成长的唯一营养,在有限的学时中,一个水平再高的法学院教授也无法提供像图书馆那样富足的营养。而我们山大法学院就拥有这样法学图书馆——它就是法学院资料中心。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后,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程春明《法制日报》2002年10月17日第11版中国加入世贸后使得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律服务进入法律全球化领域。中国法学教育应该是高等法学和法律职业教育的结合,同时培养世界法律人才。其制度设计应是竞争性和开放性的。我国的法学教育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实行的是粗放规模经营;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都只是所谓“通识型”人才;法学教学与法律职业教育基本脱钩;在西方发达国家被认作是“情英教育”的法学教育在我国却被当作是“大众教育”;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各院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法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与社会需求和市场对法律人才新的要求接轨。加入WTO后,我国法学教育定位的趋势是:我国法学教育的目标也因此发生变化,从培养准法律人到培养完全合格法律人;从培养国家法律人到培养世界法律人。高等法学教育制度层面发展的趋势是:高等法学院校必须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开放性的大学。高等法学教育内容新的趋势是:从单一法系形式和内容统一转变到吸收多法系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融合模式上来。  相似文献   

12.
诊所法律教育:一个源自美国的法律援助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诊所法律教育与法律援助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产生,而且关系密切,往往交织在一起。当前,社会需求法律援助,诊所法律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让学生亲手处理一个真实的案件诊所法律教育起源于美国,它创办后就与法律援助结合在一起,并且推动了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了诊所法律教育这一形式。哈佛、田纳西、丹佛、南加州等大学的法学院都声称自己是最早拥有这一教育的法学院。这是一种把法学理论知识与法律实践结合起来教学的教育方法。它的特点集中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一教育归入教学大纲范围,学生是在学校里…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威廉·C·琼斯于去年底给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寄来一封信,并附来一篇文章。文中对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0年6月出版的《法学词典》作了评述。现摘译如下: 中国的这本《法学词典》,就我所知,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所出版的第一本最有特殊意义的法学书籍,也是解放后少数重要法律著作之一。因此,这是我们极为难得的一个机会,可以对当前中国人打算建立他们心目中的法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概念。从《词典》的内容和结构来看,它对法律所表达的很多观点是十分明确的。  相似文献   

14.
曾任美国驻华法院法官及远东美国律师协会会长的罗炳吉,对于东吴大学法学院的成长与定型费力颇多。罗氏通过建言命名"中国比较法学院"奠定东吴法学院比较法基调;援教东吴法学院推广英美式教学风格;著述立说于《法学季刊》传播英美法制、文化;刊载驻华法院案例于《法学季刊》促成案例教学模式的推演。前述诸端彰显了美国法律职业群体对于中国法学教育近代化的推动,也潜移默化地促成了美国"法律帝国主义"观念在中国的演进。  相似文献   

15.
论作为"制度"的法学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法律职业为限制性的职业,目前两大法系主要国家都在制度上将法学院教育作为进入法律职业的第一道门槛;法律的技艺性、智识性和一定的神秘性及其规范特征决定了法律职业必须具备共同的职业素养,凭借法学教授、法学图书资科和法学院的社区生活三要件,制度性法学院而非仅仅作为场所的法学院培育这些素养并促使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我国现实呼唤在制度上确立法学院教育的门槛地位,建设胜任于培育法律人的制度性法学院。  相似文献   

16.
7月28日,由中国法学会网组织召开的“法学法律网站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在国务院二招宾馆成功举办。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周成奎出席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初步达成了建立“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的合作意向。中国人大网、全国政协网、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国普法网、司法部网、正义网、最高人民检察院网、中国法院网、最高人民法院网、中国政法大学网、中国法学网、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学院网、清华大学法学院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网、中国民商法律网、内蒙古法学会网、首都法学网、上海法学会网、中国宪政网、经济法网等30余家国内知…  相似文献   

17.
引言     
5年前世纪交会之时,诊所法律教育--一种崭新的法学教育模式--走入中国,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诊所法律教育发端于美国.它借鉴医学院诊所与临床实践的教育模式,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件中代理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所需要的法律服务.诊所法律教育是法学院学生在对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日益不满、积极要求实践性法学教育和为社会服务的渴望日益增长的推动下所形成的,是法学院在社会对法学院毕业生的能力诸多否定和批评的情势下,对法学院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检讨和修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是国家司法资格统一考试制度实施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和焦虑的一个重要课题。司法考试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法律职业准入控制措施,帮助我们营造了一个共同的语言、解释、价值、经历和身份的共同体,从而也决定性地正面促进了我国的法治建设。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司法考试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对法律从业者的法律素养作有效的考察和衡量,因此我们必须寻求有效的替代途径,而这正是法学教育,特别是法学院教育本身所具备的。美国法学院模式的成功对于我们构建法学院教育与司法考试的理想关系,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甄贞 《中国法律》2006,(2):38-39,104-106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能脱离实际而进行孤立的理论研究。为适应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在美国诊所法律教育模式的启发和美国福特基金会的鼎力资助下,2000年9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和复旦大学在法学院开设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至2002年,又有中山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四所高校法学院/系设立该课程。  相似文献   

20.
张峰 《中国律师》2005,(3):32-33
2005年初南京的冬天有点冷,阴风怒号,日星隐耀。但是,置身于江苏高院的审判大厅里,却使人感觉到与现实气候反差巨大的温暖。因为这里是由江苏省律师协会、《中国律师》杂志社主办的“法学与法治巡回讲坛”(南京站)的主会场。讲坛的举办时间是2005年元月8-9日;主讲人和讲坛题目是:北大法学院教授陈瑞华所主讲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改革和完善”、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所主讲的“律师职业与宪政制度”、人大法学院教授王利明所主讲的“我国物权法的起草与制定”。讲坛的人气鼎沸,我作为这些有幸参加的成员之一,先不管此次讲坛题目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