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会形态的研究,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奴隶制社会。早在30年代,学术界就围绕着“中国社会史”,展开了一场中国是否经历过奴隶制阶段的大论战。解放以后,虽然不再讨论中国有无奴隶制的问题,但由于对“古典奴隶制”和“东方奴隶制”的理解不同,又在“中国古代史分期”上争论不休。近年来,有人对“五种生产方式” 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一种“未经证实的假说”,特别强调“奴隶与农奴之间往往划不清界线”,主张不必“勉强”区分,  相似文献   

2.
“曲诺”阶级属性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的社会性质,目前虽然还不能取得一致的认识,但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是奴隶社会。争论得十分激烈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占人口比例最大的曲诺等级的阶级属性问题,就我从书刊上看到的不同提法便有“奴隶”、“平民”、“劳动者”、“自由民”、“隶属民”、“被保护民”、“普遍奴隶”、“种族奴隶” (或希洛特型奴隶)、“奴隶制隶属农民”、“过渡性的中间阶级”(或特有的中间等级)、“农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制度虽然比原始社会进步,但却是一种极其残暴的剥削压迫制度。懂得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奴隶起义、平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教育学生认识: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已经萌芽,而奴隶起义和平民起义,又动摇了奴隶制度的基础,奴隶制必然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相似文献   

4.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以下问题: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私有制、阶级、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来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亡;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对奴隶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奴隶起义动摇了奴隶主的统治基础;奴隶社会生产力状况;  相似文献   

5.
贵州彝族在历史上是经过奴隶制的,到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布依族的奴隶制痕迹可以同壮族联系起来研究。苗族没有经过奴隶制。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历行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漫漫路程。在研究布依族历史方面,对于该民族是否经历过奴隶社会,至今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布依族是从原始社会“飞跃”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另一种则认为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如马克思说:“因为奴隶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所以它总是列入各民族的社会制度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10—111页),所以,布依族的社会发展史不可例外地经历了奴隶社会,并且作了很多考证。两种看法,笔者认为后一种看法的史料和根据要充分一些。这里,就自己从布依族丧葬习惯“古夜王”中所掌握的一些材料,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对后一种看法作如下补充。  相似文献   

7.
一、几个争论的问题中国古代的农村公社,是否与古代东方国家的农村公社同一类型?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郭沫若先生说:“中国最早是存在过公社土地所有制的,这是一种萌芽状态的土地制度,土地完全由本族人自耕。但后来它就起了变化。一种是夺取异族之田,将原有耕作者降为奴隶;本族自耕者,在有了奴隶可供榨取之后,也会采取奴隶耕种。公社土地所有制因之就转化成为贵族土地国有制”①。所以,中国古代的农村公社,就不似古代东方国家,“还有以土地共有为基础的村落共同体的形态;并且在中国这也是原始的形态”②。长期存在于奴隶社会中。因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先民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于秦汉之际跨进了阶级社会。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也是遵循着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发展的:“起初是无阶级社会——父权制原始社会,即没有贵族的原始社会,然后是奴隶社会,即奴隶制占有社会。”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它有部分人早自春秋、战国从长江中游陆续迁到古黔中地,自然条件有了改变,加上历史上诸种客观原因,使其社会发展比较缓慢,直到明、清还残存着某些原始社会末期农村公社的遗迹。所以被人认为苗族是由原始社会超越了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呢?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提出加以探讨。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直到全国解放前夕,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情况,其中确实有些民族是由原始社会末期超越奴隶社会,径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是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法律的一部分,但是具有国家根本法意义的宪法,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是不可能产生的。因为在奴隶制社会,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不享有任何民主权利。生杀予夺之权完全掌握在奴隶主手中,奴隶制国家是公开的赤裸裸的奴隶主暴力专政。在封建制社会,虽然农民表面上不再象奴隶那样完全依附于封建主,但他们依然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受着超经济剥削,在政治上谈不到什么人身自由。国王、皇帝的话就是“法律”。在这样的制度下,何以谈“民主”?没有民主,就谈不上有什  相似文献   

11.
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提问的艺术方式:一、诱导式提问诱导式提问就是教师通过提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启学生。乙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这种方式提问,关键在“诱”.核心在“导”。如,我在初二讲“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开导学生发问的:“原始社会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制度。而奴隶制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是惨无人道的。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奴隶制论断的认识不同,对古代奴隶社会的有关史料理解不一样,一些史学工作者对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的论断提出一些不同看法。认为地球上大多数民族,在他们的历史上继原始社会之后到来的是封建社会。我认为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奴隶制社会形态存在的普遍意义应该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3.
布依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一直是研究布依族史同志多年探讨而未解决的问题。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布依族简史简志合编》时,当时由原始社会“飞跃”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会风盛行,再因有关布依族古代社会文献的、考古  相似文献   

14.
(一) 一八五九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先提出关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学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我国学术界有原始社会说、奴隶社会说、封建社会说、混合阶段说、东方特有的阶级社会说、经济形式说诸种,但古代的生产方式为奴隶制社会,这已基本成为定论。我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即私有制和阶级产生阶段的社会形态,它是先于古代的,即奴隶制的社会生产形态而存在的。在这里,马克思大体上提出了五种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为了肯定奴隶制是一个单独的社会发展阶段,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奴隶制是同其他任何经济范畴一样的一个经济范畴。”“因为奴隶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所以它总是列入各民族的社会制度中。”一八四四年,恩格斯根据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懂得在一般条件下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懂得: 1.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划分阶级的标准?阶级是随着生产的一定发展而出现的。2.什么是国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国家的建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两个框题,通过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建立说明奴隶社会是怎样形成的。第一框题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出现”,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奴隶和农奴的区别是我国古史分期讨论中的一个老问题。王景阳同志在《思想战线》1977年第6期上发表的《从我国某些民族情况谈奴隶和农奴的区别》(以下简称《区别》)对之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读后很受启发。但个人也有些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供讨论,并向王同志请教。王同志在《区别》一文中,开宗明义便说:“奴隶和农奴的区别,集中地体现着奴隶制和农奴制的区别。”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大家知道,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区别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指的主要是区别由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里的家庭问题,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家庭结构又特别引人注目。现阶段,凉山彝族的家庭是从奴隶制家庭演变来的,它仍保留着某些奴隶制的特征。鉴往而知来,只有研究奴隶制的家庭形态,科学认识家庭演变规律,才能明暸社会主义时期凉山彝族家庭建设的方向。本文所谈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类型和组织规模。  相似文献   

18.
奴隶和农奴的区别,集中地体现着奴隶制和农奴制的基本区别。马克思说过,由生产关系本身产生的经济制度的全部结构,以及它的独特的政治形式,都是建立在从直接生产者身上榨取无偿剩余劳动的独特的剥削形式之上的。由此可见,对直接生产者所采取的独特的剥削形式,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制度的特点。斯大林在他的《辩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在奴隶制度下,生产关系底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生产工作者,……”;而“在封建制度下,生产关系底基础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工作者,……”。斯大林在这里正确阐明了奴隶和农奴这两个直接生产者的基本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基本区别,为我们解决了认识和区别奴隶制和农奴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发展简史》(上册)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史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史料,大都是以中国和欧洲的例子来说明各个社会发展的状况。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把中国与欧洲加以比较;教完全册后,也可采用这种比较的方法归纳一下。例如: 一、我国是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就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进入奴隶社会;而被称为“欧洲文化发源地”的希腊和罗马,直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才相继建立奴隶制国家,进入奴隶社会。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社会后期,旧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制生产关系已经萌芽,从而懂得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