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福建莆田一些地区猪群发生一种腹泻病流行经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研究证实,是由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引起的。为了证实从病猪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对本动物是造成与自然病猪同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1.感染菌株:P:株、P_(49)株、剖_6株均从猪分离的,经鉴定为0:3血清群和生物3型。含VW抗原和自凝性,能侵入Hela细胞。饮菌后能致小白鼠腹泻,便中排出大量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相似文献   

2.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nterocolitica,Y.e)是一种分布很广的人畜共患性疾病病原菌,猪的带菌或发病与该菌在人群流行有密切关系。关于从猪标本中分离出Y.e已屡有报道,我们也曾从屠宰场污水中检出Y.e。鉴于噬菌体与相应细菌在生态学分布上的关联性,我们对猪场污水进行了Y.e噬菌体的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优化LAMP反应体系中镁离子、甜菜碱、dNTP等反应组成成分,而后进行特异性试验,并优化钙黄绿素与氯化锰的比例放入LAMP体系内,最后应用LAMP检测含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耶氏菌)的肉品,从而建立一种能够检测耶氏菌并通过肉眼观察和判断试验结果的LAMP方法。结果显示,优化的25μL反应体系如下:9 mmol/L Mg~(2+)、1.8 mmol/L dNTPs、1.0 mol/L betaine、0.2μmol/L外引物、0.8μmol/L内引物、1μL Bst DNA polymerase (8 U/μL)、2.5μL 10×thermpol reaction buffer、228μmol/L钙黄绿素、324μmol/L氯化锰,反应温度65℃孵育60 min。LAMP检测耶氏菌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是85.3×10~(-6)ng/μL,比文献PCR方法灵敏性高出2个数量级。LAMP方法对耶氏菌g DNA的最低检测限对应的基因拷贝数最低检测限是35,对应的CFU最低检测限是7×10~2CFU/m L。本试验建立的这种可视化的检测耶氏菌的LAMP方法,为耶氏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小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以下简称肠炎耶氏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已从病人及猪、狗、鼠类、狐狸、水貂、猫、牛、马、骆驼、羊、兔、猴、鹅、奶牛等动物分离到本菌。我国福建、河南、湖南等省均有本病流行,幼龄动物感染本菌较多,时而出现爆发性流行。此病无明显的前期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泻、发热、关节炎、脑膜炎;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而死亡,并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国内兽医学方面有关分离此菌  相似文献   

5.
将耶氏菌(Yersinia)接种于改良PBS、普通蛋白胨水和生理盐水中,置4℃冰箱内定期观察。结果耶氏菌在这三种培养基中既能增菌又能长期保菌,无论纯菌还是现场猪粪标本中的耶氏菌均能在改良PBS中存活5年以上,且菌株不发生变异。证明PBS是一种增菌与保菌的理想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福建各地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虫分离18株假结核耶氏菌,本文选出12株进行了抗原分析。材料与方法(一)菌株及其来源 闽Ⅰ(来源黄胸鼠,1957)、闽Ⅱ(来源黄胸鼠,1957)、周宁(来源黄胸鼠,1957)、闽螨(来源革螨,1957)、蜱39(来源尾突牛蜱,1959)、1388(来源黄胸鼠,1966)、500(来源黄胸鼠,1966)、2616(来源黄胸鼠,1966)、654(来源黄毛鼠,1966)、1364(来源黄毛鼠,1966)、1369(来源黄毛鼠,1966)、1394(来源黄毛鼠,1966)。  相似文献   

7.
针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高度保守基因foxA以及3种毒力基因ail、ystA、ystB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一种多重PCR方法,该方法能够鉴定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同时检测其位于染色体上的毒力基因。用单重PCR方法和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145份牛粪可疑样品进行检测并加以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重复性良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ystA、ail、ystB以及foxA基因的最低检测限依次为3×10~(-3)ng/μL、3×10~(-3)ng/μL、1.8×10~(-3)ng/μL和3.2×10~(-3) ng/μL。对145份牛粪可疑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38份样品只含有foxA基因,71份样品含有foxA和ystB基因,未检出含有ail和ystA基因的样品,与单重PCR结果一致。该方法可一次性检测4种基因,较单重PCR方法更省时省力,对于含有不同毒力基因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快速检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仅次于沙门氏菌的人的腹泻病原菌,从多种动物粪便中亦分离到此菌,但引起动物发病的报道鲜见。1990年6月,江苏某大型鸡场饲养的一批5月龄蛋鸡感染此菌发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发病和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9年3月,当地某犬养殖场3月龄幼犬先后出现以食欲不振、锐减或废绝及呕吐、粪便糊状带血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大肠埃希氏菌O128:K67感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观察了在SLB 090-1株Y·e活菌液以不同 途径人工感染后,以及该菌内 毒素和经化学处理菌液接种动物后,它们所致病理变化和体内菌分布。 (一)材料与方法 1.菌株:系本研究组分离自某牧场自然患病羊的生物3型(NB_3)绵羊肠耶新氏菌,菌株代号SLB 090-1。菌种保存于血清马丁琼脂斜面,使用前经羊体传代3代。SLB 090-1株菌对兔、羊的最小致死量(MLD)分别为2亿活菌和10亿活菌(限于条件未作进一步稀释求出LD_(50))。将计量的SLB090-1菌株菌液分为3份,一份作活菌(RD)接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河北省围场县某野生动物养殖场饲养208只乌苏里种貉。于1989年2~3月配种季节,突然发现1只种公貉死亡,随后几十只公、母貉相继发病。病貉表现拒食,渴欲显著增强,呼吸增数并极度困难,心跳加快,体温升至40.5~41℃,濒死前体温降至35~36℃。从鼻孔流出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有时略带红色,一般病程12~48小时,个别达5~6天。急性死亡貉从肛门流出黑褐色混有血液的脓性稀便。病程较长的貉被毛蓬乱、无光泽,表现极度消瘦,常在痉挛发作尖叫后死亡。在饲料中长期拌有土霉素,未见防治效果。发病后,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注射治疗,但病情未减,共死亡110只。(二)剖检变化 主要特征是出血性病变,以胸腔变化尤为明显,有红色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膜、心肌、心内膜及冠状沟有大小不等出  相似文献   

12.
将产乳酸、能生成芽胞的211菌对猪的9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培养24~72 h,211菌对9株大肠埃希氏菌均能产生抑制作用,抑菌长度0~3.25 cm;最佳抑菌时间为24~48 h;72 h后抑菌区有不同程度的所缩小,O141和O9菌株抑菌区消失.  相似文献   

13.
1999年 3月 ,当地某犬养殖场 3月龄幼犬先后出现以食欲不振、锐减或废绝及呕吐、粪便糊状带血为特征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大肠埃希氏菌O12 8∶K67感染。1 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饲养 3月龄幼犬 14只 ,1999年 3月幼犬陆续发病 ,病初幼犬精神沉郁 ,低头垂耳 ,被毛粗乱逆立 ,食欲减退 ,呕吐 ,排灰黄色稀粪 ;发病 2— 3d后病犬粪便多为粘液或呈糊状带血 ,病犬眼球下陷 ,极度沉郁。2 细菌分离与鉴定2 .1 培养2 .1.1 无菌取带血犬粪 ,直接划线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伊红 美蓝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 …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 深圳某食品公司下属有13个养猪场,采购外地的加工混合饲料(不加防霉剂),统一发送到各猪场使用。1988年9月13日至15日,先后给6个猪场发送上述饲料,饲喂后从9月17日起,有大批猪只减食,个别发生呕吐和流产,发病率为63.8%(2751/4313),致死率为14%(389/2751),其中流产55胎。最先发病死亡的为纯种外血缘猪,而且外血缘越高、越健壮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但哺乳仔猪无一发病。未投喂该批饲料的其余7个猪场的猪只没有发病。病情的轻重、发病率的高低与投喂该批饲料的时间长短、多少成正相关。在停喂该批饲料后,未见新病例出现。肉鸭偷食该批饲料后3~4天死亡。经查,该批饲料中25%的麦麸已变质成块状,有腐霉味。  相似文献   

15.
肠道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是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对该菌菌体抗原的鉴定,国内亦有报道。由于E.coli血清型多,变异性大,抗原复杂,给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摸清猪E.coli的血清型,我们选择了5个发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1975年元月我场熊桥猪场因饲喂受镰刀菌与穗状葡萄菌混合污染的霉饲料(杂交高粱,一部分带壳)引起猪中毒432头,治愈371头,死亡71头,治愈率为83.6%。在此之前,我场农科所猪房也曾因以发霉杂交高粱壳垫圈,被猪拱食而发病,临床病状和剖检所见与熊桥猪场病猪极相似。  相似文献   

17.
大肠埃希氏菌引起蛋用鸡输卵管炎的诊治王福传张玉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太原030032)在太原市南郊区一种鸡场发现鸡群爆发大肠埃希氏菌而引起的蛋用鸡输卵管炎的病例,经过消毒和治疗迅速使病情得到控制。1发病情况1997年3月,南郊区某种鸡场鸡...  相似文献   

18.
从当地分离的9株猪源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分别制成类毒素菌苗和铝胶菌苗,分别于14日龄免疫长×荣猪,每组4头,1.0 mL/头,并于28日龄时二免,2.0 mL/头,同时设4头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于48日龄时按1.0 mL/kg体重静脉注射经超声波处理的EHEC裂解物.结果类毒素免疫组猪与对照组猪均发生呕吐、腹泻,于12-24 h死亡;菌苗组猪仅发生一过性呕吐和腹泻.试验结果表明,EHEC菌苗对猪内毒素性休克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仔猪的病理学变化表现为全身实质器官变性、坏死;脑膜血管充血,有微血栓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回肠微绒毛表面附着杆状、有菌毛的大肠埃希氏菌;小肠绒毛排列紊乱、极性丧失;小肠粘膜、肝及淋巴结等组织细胞的膜结构受损,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移等,随着日龄的增大细胞逐渐变性、坏死,并出现嗜酸性小体。  相似文献   

20.
1985年5月~6月,安西县三道沟乡,在进行过预防接种的户养猪群中,散发流行一种无名高热病。发病急,致死率高,常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为了查清病原,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观察。并采取死猪病料、病原学鉴定,分离到发碱—殊异(A—D)菌,由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确诊。并进行了动物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试验,认为该菌是引起猪群无名高热病的一种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