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8月7日和9日,日本的广岛、长崎两市,分别为在49年前遭受原子弹轰炸举行仪式,追悼死难者,呼吁永远禁止原子武器。日本人民反对原子弹精神锲而不舍,49年来,年年举行隆重的仪式,而且邀请世界各方面人士参加。尽管战争的责任在日本军国主义者,但日本人民还是以极大的勇气在世界上高举反对核武器的正义旗帜。现在禁止研制、生产、储存和使用核武器,已成为世界上不可阻挡的潮流。作为唯一身受其害的日本人民,功不可没。讲到身受二战之害,牺牲最大,苦难最深,延续时间最长的,莫过于中国人民了。仅南京大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也…  相似文献   

2.
吕芳 《学理论》2010,(14):162-163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同年,中国也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中日两国的交流在之前长期的民间交流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政治保障。电影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在这时开始发挥了其重大作用,成为两国人民互相了解的媒介,当时,大批优秀的日本电影越过日本海峡进入中国,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中国人民了解自己邻邦日本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后,盟国就着手进行向日本的索赔工作。1947年夏,远东委员会11国各自成立了赔偿归还代表团。中国代表团成员,除了国民党的官员,也有一些著名学者、教授、作家,如吴文藻、谢冰心、谢南光等。根据波茨坦宣言和盟国战后对日本的基本政策,盟国不向日本索取赔款.R用日本的工业设备和实物抵赔;同时,还要顾及日本在战后能够维持一个合理的平时经济生活水平。虽然中国在战争中受到极惨重的损失,但盟国对中国索赔并不重视。经中国赔偿归还代表团的努力,日本对中国的赔偿、归还掠夺物资的工作才得以进行。从1948年1月至1949年9月,…  相似文献   

4.
品种增多档次提高●本刊特约记者马兴华东京专电近年来,中国对日贸易亦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日本已连续几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中国亦成为日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据统计,从1991年到1995年,中日贸易额平均年递增25%,1996年两国的贸...  相似文献   

5.
丘岳  穆重怀 《侨园》2014,(12):8-10
日本是中日甲午战争的胜利者,在物质上它获得了鸦片战争后列强从未得到过的巨大利益,战争赔款和赎辽费就达到了2.3亿两白银,再加上掠夺的价值一亿多两自银的财物,总计三亿多万两的库平白银为日本的现代化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精神上日本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学生打败了老师,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亚洲秩序被重写了。与中国文化同宗同源的日本为何能够在明治维新后的短短几十年打败中国,其中原因,众说纷纭。在这里我们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王永立 《求知》2011,(6):38-38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代表参加会议,并在会上提出收回战前被德国攫取的山东主权的合理要求。帝国主义不仅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还蛮横地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无偿转让给日本,这种无视中国主权的做法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19年5月4日,  相似文献   

7.
1999年4月28日新华社发出一则消息:中国学者苏智民经过6年调查研究指出,中国是日本侵略军实行的慰安妇制度的最大受害国,在40余万各国慰安妇中,有20万是中国妇女。上海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起源地,日军的第一家慰安所就在上海。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有80余家慰安所。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在侵略战争中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性奴隶的制度,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上找不到第二例的对女性进行集体奴役、摧残的现象,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残忍和暴虐。战后数十年,日本政界一直企图掩盖、否认这一事实,苏智民的研究,彻底揭露了日本在侵略战…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大陆政策的核心及基本内容是征服中国,而满铁即是为实现该政策而建立的具体机构之一。满铁自1905年成立之日起,主要侵夺中国东北的铁路和矿山,并向其他行业渗透,其实质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殖民公司。在其早期(1905-1915年),满铁对中国东北的殖民掠夺给中国东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总参谋长梅津治郎代表天皇、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投降书。中国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同时宣告终止。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称霸亚洲的迷梦以惨败告破灭。虽然历史的年轮已转过了50个春秋年华,但是.中国永远不会忘记,]931年9月18B那个屈辱的日子。从那个悲惨的时候,8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东北.开始了长达15年的罪恶战争,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相似文献   

10.
文玉  张亦驰 《党政论坛》2014,(12):51-51
日本政府4月1日召开内阁会议,通过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这个新原则实际上极大放宽了日本的武器出口,为日本的武器出口打开了闸门。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1,(18):34-35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文化的一个侧面●伍立杨1923年10月25日,孙中山先生和老同盟会会员马伯援谈话。谈及国际间援助中国革命的事,中山先生从前曾多次亡命日本,也得到日本友人的热情襄助。但总的说来,日本民性有其致命弱点,中山先生说:“日本小气,只是口惠而实不至。”(马...  相似文献   

13.
1962年,夏之炎的父亲突然逝世于新加坡,于是他携妻带子出国,继承遗产。因当时入境困难,夏一家人只能滞留香港。1966年,“文革”波及香港,环境不宁,夏遂举家赴日本。1976年,中国大地灾难频频。周恩来逝世,顿使他们生出巨大悲痛。周总理对他有切身恩情,困难时期是总理的关注,使他们这批华侨子弟能够出国。他这时感到中国的事情必须重新思考了。当时许多日本年轻人认为日本应该像中国那样搞“文革”,一些政客出于各自的目的,也在(朝日新闻》等报刊上鼓吹学习中国红卫兵的‘’革命”行动。夏之炎决心要使世界知道中国人也有不同声…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1,(10):24-25
《日本时报》网站3月6日文章称:20世纪的最后10年就像一个水晶球,使人们得以窥探亚太地区的未来,日本曾是该地区经济的领头羊,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的经济发展陷入“失去的十年”。而中国努力取得了眼下的强劲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5.
1900-1901日本殖民台湾之始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国力迅速增强,走上了对外扩张,建立海外殖民地之路,而台湾则不幸成了日本对外实行殖民统治的第一个实验区。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缘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战败的中国向日本支付巨额的赔款,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地震中国如何?《中国减灾报》记者刘毅本刊记者方进玉日本兵库县大地震,举世震惊。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又是中国一衣带水之近邻,日本地震会不会对中国有所影响?中国应从日本此次地震中汲取何种教训了中国地震预测水平如何?面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中国...  相似文献   

17.
江冶 《瞭望》1998,(46)
在国家主席江泽民即将访问日本前夕,本刊记者就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专访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陈健。陈健大使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是中日两千年交往史上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日,这将为中日两国在世纪之交总结过去、展望未...  相似文献   

18.
“绿色GDP”解析国民财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的过程,给我国真实国民财富造成极大损失,人们将此称之为“生态赤字”。到90年代,这一损失迅速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并于1997年首次提出真实国内储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的储蓄率。今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即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谢俊才 《学理论》2009,(19):31-33
从三角关系视角探讨中国、东盟、日本三者间的关系互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东盟-日本三角关系基本成型,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大幅提升,推动了日本与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盟。三角关系大致朝着良性方向互动,这对强化“10+3”、“10+1”合作机制,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肖保根 《党政论坛》2014,(12):63-63
钓鱼岛,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一向是中国领土。甲午战争后割让给日本。1972年9月,日本前首相田中访华,曾要求周恩来总理明确该岛的归属权。周恩来表示:“现在还是不要讨论,地图上又没有标。出了石油就成问题了。”对此日方没有异议。1978年8月,日本前外相园田直在北京又老调重谈,邓小平提出“一如既往,搁置它20年、30年嘛”。日方也点头同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