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郑淑芬  李凯 《奋斗》2013,(6):28-29
正1940年秋,毛泽东对专程到杨家岭迎接他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的邓力群等4位同志意味深长地讲:"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0,(7):35-36
1940年秋的一个上午,延安马列学院专门派四人到杨家岭去接毛主席来作报告。当他们走到延水河桥头时,没想到竞碰到了迎面走来的毛泽东。毛泽东打量了来接他的四个人,严肃认真地说:“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  相似文献   

3.
1939年初秋的一个上午,毛泽东要从住地杨家岭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两地相距约八九华里路程。考虑到安全等问题,马列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特意派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宣传干事马洪和韩世福 4人去接毛泽东来作报告。   4人只走了一半路程,刚跨上延水河桥头,就和毛泽东相遇了。他们纳闷:主席为什么来得这么早 ?毛泽东忙问:“你们 4人风风火火的,要干么子去 ?”   由于没赶到出发地去接毛泽东, 4人甚觉难堪。邓力群急忙向主席解释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可我们来晚了,很不像话。”   毛泽东摆摆…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幽默故事八抬大轿1939年秋,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让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四人去杨家岭接毛泽东。他们走到半路时遇到毛泽东,便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听后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3,(11):41-41
在延安时期,曾经发生过“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故事。当时,毛泽东到各个干部学校给学员作报告,经常是安步当车,不让接送。1939年秋的一天,他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从学院到毛泽东的住地杨家岭有四五公里,中间还横着延河水。当走到延水河桥头时,毛泽东碰到迎面走来接他的四个人。毛泽东打量了一下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安徽省一贫困镇持有“大哥大”的干部有27人.装配一个“大哥大”需要上万元,每年使用费也需要数千元.这样这个贫困镇仅“大哥大”一年就需要耗费数十万元.目前,这种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普遍存在.“不管哪一级,都想坐奥迪;不管官多大,都坐桑塔纳”.下基层必先打招呼,使之有所准备.认为陪同的人越多,接待的规格越高,自己脸上越光彩.这不禁使我想起1939年毛泽东批评迎接他前去作报告的同志的一番话.那年秋天,毛泽东要到离住杨家岭5公里的马列学院作报告.学院领导派了4个人去接他,走到半路,毛泽东迎面而来,当他得知这4个人是到杨家岭  相似文献   

7.
1939年秋,毛泽东要到马列学院作报告。学院派四个人前去接毛泽东。学院离毛泽东驻地杨家岭十来里,四个人走到中途,碰上匆匆而来的毛泽东。当毛泽东得知他们的来意后,他杨起手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又问:“四个人抬的轿子呢?你们是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 大家都笑了,毛泽东也笑了。  相似文献   

8.
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杨家岭礼堂专门为马列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长篇报告(论思想意识修养部份)。当时我在马列学院二班学习,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前后,当时一名忠实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同志曾指责毛泽东:你懂什么马列主义?山沟里还能出马列主义?(大意)毛泽东确实是在山沟里长大的。也确实在山沟里长期斗争,但毛泽东并非没有读过马列,早在1920年他就读过《共产党宣言》。那位同志的话却深深刺激了毛泽东,他一到延安就“发愤”读马列,这并不只是为了争口气,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这样,他“发愤”攻读马、恩、列、斯的著作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书。马列原著方面,他几乎搜集了当时国内出版的所有著作。他读过(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相似文献   

10.
地处革命圣地延安、坐落在革命旧址杨家岭的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综合大学。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校名是毛泽东同志确定的。1943年和1944年,自然科学院、鲁迅艺术文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行政学院先后并入延安大学。延安大学的历史从其前身院校陕北公学算起,可上溯至1937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介绍我认识了刘少奇张文秋在抗大学习时,有一天我去杨家岭看望毛主席,一进门就看到一位面颊瘦削、高鼻梁、头发有些花白的中年人。他正在同毛主席谈话,我想退出来,毛主席见状,向我点头招手说:"来吧,进来谈谈吧。"毛主席站起来向我介绍:"这位就是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2.
正从延安时期邓力群按组织安排接刘少奇去马列学院讲课时开始,二人结识,此后,刘少奇的言行对邓力群的影响很深,邓力群也深受刘少奇信任,并且曾在刘少奇身边工作,二人之间结下了深厚友谊。刘少奇论修养的报告深深影响邓力群1937年邓力群到延安后,进中央党校边学习边工作。193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时,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马列学院。邓力群被调入马列学院。学习了三个月  相似文献   

13.
黄卫东 《党史纵横》2005,(10):58-58
董边是毛泽东秘书田家英同志的夫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当时在太原女中念书的董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革命道路,还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太原的游行。后来,在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学兵队。三个月学兵队的训练结束后随队奔赴延安。从1938年至1945年在延安整整生活了8年。期间先后在陕北工学院、中央党校、女子大学(简称称“女大”)、马列学院、中央政治研究室等学习和工作过。董边是个要强的女性,在女大学习时曾被评为学习模范。并一直担任班里的党支部书记。女大解散后,校方推荐她到马列学院(那时已改名中央研究院)。后被抽调到新成…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94,(2)
光辉的足迹 历史的丰碑──毛泽东四次来衡阳追记衡阳市委党史办衡阳,这座千年古城,湘南重镇,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就留下了毛泽东的光辉足迹。从1921年到1927年,毛泽东曾4次亲临这里,传播马列,建立党团,考察农运,播下了革命火种.培养了大批革命中...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研究院是延安时期我党创建的最高学府,其前身是马列研究院。马列研究院的前身是马列学院。这三所学校都是培养党的高级理论人才的,但培养目标、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有区别。毛泽东对这三所学院,倾注了许多心血,关心和指导它们的发展。和马克思同天生日的马列学院马列学院,全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1938年5月5日在延安成立。这一天,正是马克思诞生120周年纪念日,学院选在这一天成立,其含义是很明显的。它是我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专门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校,其目的在于提高干部的理论水  相似文献   

16.
李世明 《奋斗》2013,(11):56-57
延安时期,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尽一切可能广泛接触农民群众,并且和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38年11月20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轰炸延安城,党中央机关连夜由城内凤凰山麓搬到了城北五华里处的杨家岭。毛泽东住在村里一位大娘临时空出的一孔窑洞里,保卫部门要这户农民迁走,被毛泽东阻止了。毛泽东与大娘朝夕相处,像是一家人。大娘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给毛泽东端一碗去,毛泽东有了什么稀罕品,如外地同志送给他的饼干、糖果等,也要给大娘送一些。  相似文献   

17.
赵新华 《世纪桥》2012,(16):42-45
杨松是东北抗日斗争的重要领导人,曾任中共吉东特委书记。他多次踏上宁安的土地,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935年10月杨松在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机关工作。1938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在延安创办和主编《解放日报》,并协助张闻天创办马列学院,是优秀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了挽联:“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  相似文献   

18.
正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从那时起,白求恩这个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白求恩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永恒丰碑,跨越时代,历久弥坚。毛泽东同志写作《纪念白求恩》的由来《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一位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而作的。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早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章伯钧、左舜生、褚辅成、傅斯年等6位国民参政员到延安访问。1945年7月2日下午,黄炎培一行6人应约到杨家岭访问毛泽东主席并参加欢迎宴会。 宴会分两桌举行,和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20.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早已闻名全世界。中共中央住这里 13年,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篇章。   党的七大旧址杨家岭,是距延安西北方向约三公里处的一个小山村,当年只有十几户人家, 1938年 11月,由于中共中央机关的进驻,杨家岭的名字也伴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永远载入史册。   1945年 4月 23日,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杨家岭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个战场上的代表,他们掸去身上战斗的硝烟,带着整风运动后焕发的昂扬风貌,走进中央大礼堂。当大家注视到大礼堂主席台穹型拱门上“在毛泽东的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