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经济大国,也是在经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就的国家。目前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二千八百亿美元(1960年仅为一百七十亿美元),人均产值超过二千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巴西的工业已经形成部类比较齐全,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体系;农牧业及其加工工业也有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科洛尔当选巴西新任总统后,对邻国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进行了1天闪电式访问,接着又不顾旅途疲劳,出访美国、日本、苏联、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9国,展开了一场新的外交攻势。科洛尔出访西方发达国家的目的在于重新树立巴西的形象,改变西方对巴西的偏见,表明巴西将积极发展同西方发达同家政治、经济、贸易关系的决心,希望得到发达国家谅解和支持。巴西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正在发生某些微妙的转变,即由前政府的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  相似文献   

3.
巴西外交型智库对巴西外交政策的影响是国内学者较少研究的领域,然而,全面理解巴西外交政策的制定,越来越不能忽视巴西外交型智库的功能和作用。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巴西自身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政治和利益团体开始关注巴西政府的外交政策,巴西外交政策决策过程也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外交型智库在巴西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面对一些国际关系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巴西外交型智库将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巴西外交型智库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对外交政策决策施加影响:一是采取多种公开手段向外交政策的决策者和普通公众传递智库的观点、主张和策略,二是作为政治沟通的有效工具,疏通利益表达并为政府的外交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但是,巴西智库仍存在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限制性因素:外交政策决策传统的束缚,智库发展的资金限制,智库政策导向严重,巴西传统外交政策更多地关注欧美大国。  相似文献   

4.
《和平与发展》2021,(2):99-114
近年博索纳罗就任总统后,巴西外交布局出现明显变化:大幅度向美国及其极右翼盟友靠近;对南南合作及全球治理不感兴趣;以意识形态亲疏处理与地区国家的关系,无意领导地区一体化。巴西外交政策右转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不仅是博索纳罗总统个人政治倾向的体现,也与其核心支持力量极右翼保守派的推动密不可分,同时也离不开特朗普政府的示范作用。巴西亲美反多边对外政策实践的国内基础并不稳固,还与博索纳罗重振经济的目标相悖,拜登的胜选进一步加大其推进难度。巴西意识形态外交虽对中巴关系造成一定困扰,但难改中巴友好合作大局,两国务实合作的前景依旧广阔。  相似文献   

5.
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转折点,巴西外交政策明显地表现出前后不同的时代差异性。从1889年联邦共和国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巴西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一)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二)同阿根廷维持均衡关系并对拉普拉塔河流域其他国家施加影  相似文献   

6.
巴西经济对外开放进展缓慢吕银春由于巴西实施了包括替代进口战略和负债发展在内的一整套发展理论和措施,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替代进口战略实施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利用公共资金建立一批左右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骨干企业,建立起部门较为齐全、体系...  相似文献   

7.
民主党执政一年来,前后两任首相所推行的外交政策调整幅度甚大.究其原因,首先是缘于美国在基地问题上施加的强大压力;同时,也凸显了日本精英层固有的战略思维的局限性,其舆论导向促成了民主党外交政策的急转弯;再次,它是民主党更新外交安保团队的结果.日本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民主党的自民党化.日本外交政策出现的失衡局面,势将损害日本的根本利益,导致日本政坛开始新一轮的动荡.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期日本经济外交随着日本国家战略与日本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出现了急剧转变。2005年以前,是以入常为核心、由大国战略支配下的经济外交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外交十分重视政府开发援助(ODA)这一政策手段,目的是推动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实现。到2005年以后,走向尚不完全明确,但追求双边、多边和地区经济合作,服务于日本国家新的政治战略和经济利益的政策宗旨没有改变。其中,以参加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合作协定(TPP)等地区合作成为重点,也包括同东盟、大湄公河、印度、中韩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紧密合作、自由贸易区合作等。同时,遏制中国色彩的政策成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1982年第四季度,巴西继墨西哥之后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偿付危机。同年12月,巴西政府开始同债权国协商四十七亿美元到期外债的延期偿还问题,从而加入了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长期而又艰苦的谈判行列。  相似文献   

10.
印尼的世界观是在印尼争取独立以及独立后的国家发展当中逐渐形成的,独立后的印尼将潘查希拉①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基础,在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独立、公正、自由及平等的价值观,在认识国际体系的基础上慢慢形成大国思想。在这些世界观的影响下,印尼的外交政策目标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首要任务,在维护独立、积极外交政策原则的基础上,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外交为工具充当世界沟通的桥梁,并争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早在十八世纪末期,特别是以蒸气机等动力机械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这一地区就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本世纪初叶,随着国际垄断资本扩张,渗透的日益加剧,拉美更深地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拉美大多数国家推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取得了较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探讨现代国际关系诸多的关键问题之一,即价值观因素在外交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自西方取得冷战的胜利以来,曾长期决定国家间关系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开始被视为时代错误。福山(F.Fukuyama)关于历史终结的讨论预告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硬实力让位于软实力;国家间的冲突让位于基于相同价值观的合作。全球化经济将塑造全新的世界框架。认为冷战已经结束的乐观态度持续了大约十年。然而,笔者发现即使是发达国家其安全也未得到保障;边界的划定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同一条国际准则(norm)被解释得五花八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多年以来,政治家和学者们都一致宣称世界已经步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动荡时期。笔者在21世纪错综复杂的政治语境下,从价值观因素的现实主义视角分析了民主和平论的不同方面,将其投射于美国外交政策分歧的相关背景下,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回归是必要的。冷战的胜利在西方被视为准则的胜利,该胜利移除了掌控世界命运的政治家和统治者头脑中的现实主义逻辑,大量的特定价值观将其取代。二十几年里,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上述价值观的普及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世界政治的可预见性。认识到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价值观因素的作用,笔者试图提出可能被有关各方接受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民主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执政权力,众议院选举后的日本政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自民党惨败的原因既有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等自外向内地从多个方面推进了日本国内变革的因素,也有自民党自身政策僵化、理念陈旧、应对失误、制度疲劳、政治世袭、腐败严重等原因。民主党执政后急需处理的内政问题有:能否兑现承诺、巩固政权基础;妥善处理与自民党的关系;提高自身政策制定能力并处理好与文官系统的关系以及解决虚假政治献金等问题。其对外政策主要为:“友爱”的政治外交理念;对美、对亚并重,回归重视和保持平衡的日本外交传统;重视对亚洲与对华外交。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增长迅速,1948—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2%。特别是自1968年起,巴西经济曾一度飞跃发展。1968—1974年巴西“经济奇迹”期间,年平均增长达10.1%。到七十年代术,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八位。198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二千八百亿美元。钢铁、汽车、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电力和核能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农牧业和制造业也建立起较好的基础。从1968年以后的短短二十年间,巴西已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相似文献   

15.
巴西的社会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的社会问题及其对策焦震衡社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巴西表现得尤为突出。它既干扰了经济的发展,又影响了政局的稳定。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社会问题,是巴西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一直是制约巴西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16.
1981年8月笔者随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巴西。巴西在能源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方案等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概略介绍如下。巴西副总统奥雷利亚诺·沙维斯在1980年10月所作《巴西能源问题》的长篇报告中说,巴西的能源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即:  相似文献   

17.
卢拉政府外交政策评析及未来外交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6年大选中,针对卢拉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卢拉与反对党总统候选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辩论内容涉及外交政策的各个方面。本文首先以两位总统候选人对外交政策的辩论为切入点,分析他们在外交政策上的各自立场;然后针对这些分歧总结卢拉第一任期内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实效;最后对未来4年卢拉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作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8.
巴西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市化,是指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原有城市人口的增加;其二是新的城市的出现。本文仅从这两层意义上考察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及其特点。一巴西最早的城市出现于殖民地时期。这与墨西哥、秘鲁等拉美国家的情况明显不同。上述两国是拉丁美洲的文明古国,在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之前,印第安人文化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城市已经出现,并具有相当规模。建于11世纪的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在其发展巅峰时期人口达数十万。阿兹特克帝国首都特诺奇特兰在1919年时,已有约20万居民,是当时世界上  相似文献   

19.
巴西社会保险制度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社会保险制度及其改革吕银春由于经济、社会、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政府发展战略和政策等诸多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目前巴西以其贫困人口递增、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而著称于世。这种现实对于巴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于低收入阶层居民的...  相似文献   

20.
巴西是拉美地区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较早地实现了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巴西的城市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巴西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的转型,并在21世纪头10年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巴西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小城市依托某一区域经济和政治中心城市而发展的独特现象,以此形成城市群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贫民化的边缘化城市和贫民窟并存是巴西建设现代化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土地问题及无地农民问题在巴西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巴西城市化是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存在的问题也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仅仅依靠城市化难以改变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无法避免城乡之间贫困人口转移的趋势;城市化进程中应尽可能地避免贫民窟和边缘化城市群的形成;城市建设和公共社会政策应兼顾不同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