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瞭望》1994,(43)
今年7月中旬以来,淮河流域中、下游发生了大面积水污染事故,严重危及到当地人民群众的饮水和生活,给淮河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包括渔业资源的保护等)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正处于今年旱灾之苦的苏北人民又遭受到水污染灾害的痛苦,犹如雪上加霜。 事故发生后,本刊记者特地走访了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宋健。宋健同志开门见山说:淮河的污染问题,非尽快解决不可。还淮河以碧水清风,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2.
我国淡水资源匮乏,淮河流域尤甚,这里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低谷区,然而又是我国环境负荷的峰值区。淮河“94·7”特大污染事故向国人发出警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我国行不通。 “至1997年,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要使淮河水初步变清”,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要指示,标志着淮河正走上一条“边发展、边治理”的环境保护之路。这在全国也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炭能源为主导的山西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规范对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税率,加大资源税的征收力度,尽快征收污染税。同时要加大公共投入,发展产业链条较长的其它行业,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柴秀娴 《团结》2001,(2):32-34
二月中旬,我跟随民革中央淮河污染治理考察团到淮河流域进行了一次调查。淮河不如黄河有名,水量却是黄河的6倍。近年来,淮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最近,《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淮河治污做了报道,有的认为淮河水已还清,有的认为离还清还相当遥远。恰好,我有机会到淮河流域实地考察,我可以睁大眼睛好好看一看,看看到底哪个说得对。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4,(2)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正日趋严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而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合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导向作用,可以促进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迫使高污染企业降低污染程度。为此,天津市面对经济  相似文献   

6.
陈杰 《团结》2005,(1):20-22
1998年和1999年,淮河流域先后两次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淮河水质严重恶化,两岸老百姓“守着淮河没水吃”。1999年秋,安徽省民革组织了调研,提出了淮河治污的提案;2001年春,省民革配合民革中央,考察了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情况,再次提出了淮河治污的建议。反映淮河流域老百姓渴望淮河再现碧水清风心声的提案和建议,引起了心系民生的温家宝总理的强烈共鸣,两次作出长达数百字的重要批示,有力地促进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进程。1999年8月,民革安徽省参政议政会议决定:对淮河污染反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1998年8月和12月,淮河支流涡河和亳宋河先后发生…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
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客观需要,京津冀一体化能够进一步解决北京、天津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能带动河北经济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网络舆情是顺应信息化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治理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4,(30)
黄河污染越来越重,沿河农民和城市居民万分焦急,许多企业治污有心无力,治污的思路和出路在哪里? 专家认为,黄河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现状,污染越治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资和速度无法同步跟进。西方发达国家人均GDP达  相似文献   

9.
闻大中 《团结》2006,(3):38-39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检查发现,中国七大水系(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中劣五类水体占三成左右。劣五类水体已经失去使用功能,成为有害的脏水,连农业灌溉都无法使用。涉及全国1/6人口的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是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1994年6月,国务院专门召开淮河水污染治理会议。随后颁发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这是迄今中国为单一河流水污染治理制定的惟一一部法规。但据报道,2004年淮河污染严重反弹,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为劣…  相似文献   

1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也凸显出来。资源、环境等方面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有很大的提升,相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显现出其局限性的一面,继续放纵下去已经很难再有长足的进步。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下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有着比较详尽的揭示,也同样对于市场经济之下的发展方式有着切实的作用。因而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同时,应当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中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借鉴,用以指导和对照自身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4)
现代化的发展不仅带来经济的飞速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极大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至少与任何高速现代化国家一样令人不满意。水的严重短缺,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受保护动物和普通物种的消失,空气中远远超过人体可接受标准的致癌物的存在等,这一切都迫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的发展,生态政治环境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美国著名的环境学家丹尼尔·科尔曼运用环境政治学的理念,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办法,本文通过对科尔曼生态政治观内容的解读,深刻揭示出科尔曼生态政治观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2)
2010年阿拉伯政局激烈震荡,在引发震荡的诸多原因中,新自由主义对经济社会的改造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私有化、自由化与阿拉伯国家的独裁特权相结合,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加剧了社会的不公。经济上的发展与民生、社会公平日益脱节,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累积。可以说新自由主义是成为这场震荡实质上的最大推力。  相似文献   

13.
与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乏力形成鲜明对照,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1992年伴随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发表,十四大的召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年12.8%的经济增长率更是为全球所瞩目。进入1993年以来,这股强劲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减。在此同时,经济高增长所伴生的各种矛盾也在积累,特别是通货  相似文献   

14.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中心,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近一年多来,我国经济出现高速发展的势头,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的趋势已得到扭转,工业经济效益指数有所提高。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工业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一直没有根本解决,目前已经成为经济持续高速发  相似文献   

15.
王工 《瞭望》1986,(11)
《瞭望》周刊编辑部: 读罢贵刊今年第四期《发人深省的警号》,颇有感触。由于工作性质关系,我常与水利电力部门打交道,据我所知,淮河的洪患、设障、污染、管理等问题,远甚于辽河。 众所周知,淮河洪患,历史久长。虽然我国解放以来下了很大功夫治淮,但据我所知,还不能在近期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凸显出来的现实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经济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领域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聚集了不少矛盾,社会管理亟须加强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火山口的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粗放,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简称“三高一低”)为显著特征的工业化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加速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初步估算,将我国所有污染对经济造成的损失汇总起来,每年污染造成的损失会在GDP的7%左右:这一数字,刚好接近我们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1,(3)
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其演变十分频繁,尤其是下游河道的变迁。黄河下游地区"善淤""善决""善徙"的典型特征,使得下游在享受母亲河带来惠利的同时,也遭受了黄河所带来的灾难。黄河下游的重大改道可分为五次,其缘由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主要对沿线的村庄农田、湖泊变化以及沿线城镇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处在长江、淮河下游,海岸线长达1000公里,长江横穿东西400多公里。全省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6%。人口7066万,占全国的5.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江苏省广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安全也步入了“非常挑战期”。这是高速发展的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所必然产生和面对的激荡时期,解决和处理的理性态度就是“主动积极、直面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