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人与做官     
社会在发展,但人们评判好人好官、人品官品的基本标准没有改变。常说的堂堂正正做人,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正直勇敢,与人为善,有高尚的品德;清清白白为官,就是为官要清政廉洁,勤政为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良好的官德。古人云:“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因此,高尚的人品与官德是做人做官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2.
赵爽 《新长征》2006,(9):64-64
俗话说:“人有人品,官有官德。”如果说,“仁、义、礼、智、信”是一个人人品的评价坐标,那么,“八荣八耻”就是为官者官德的最低底线。  相似文献   

3.
人品与官品     
孙道权 《共产党人》2004,(14):50-50
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做人与做官本身并没有什么矛盾;非但不矛盾,而且官做得好的人,做人一定也不赖。或者可以说,有好的人品,才有可能有好的官品。官品是人品在其官位角色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人有品,文有品,文品如人品;我想说:人有品,官亦有品,人品决定官品.这是我采访吴天祥同志后思之又思得出的结论.人品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综合反映.当一个整体素质很好的人为官做领导时,他(她)在其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作风、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必定是国家与社会公认的、共同的道德观念和理想,具有社会公共性和示范性,就象吴天祥那样,官德好,品味高,具有积极的示范价值.本文试就吴天祥同志对工作和对普通老百姓所表现出来的爱心与高度责任感,说明一个好的党政干部应该是真正的行动上的而不是口头上的“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5.
写下标题,忙作解释:本文所说的“帽”,乃特指“乌纱帽”,不包括其他种类的帽子。而所谓“以‘帽’取人”,就是以其人头上戴没戴“乌纱帽”为依据,来判断其人的品德和能力,继而决定对其采取的态度。按照这种“取人”的法子,你戴着“乌纱帽”,我就巴结你;你没戴“乌纱帽”,我就鄙夷你。  相似文献   

6.
金钱与人品     
金钱与人品都很贵重 ,但二者并不可以划等号。金钱富有者 ,人品不一定高尚 ;人品典雅者 ,并不都占有巨额财富。人品之香乃做人立身之本 ,金钱只不过是身外附庸之物。人品端正 ,可以用勤劳和智慧生金生银 ;据有巨额非份之财者 ,往往灵魂扭曲 ,人品发臭。正如当今社会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 :“男人钱多就变坏 ,女人变坏就有钱。”这虽非恒定不变的规律 ,却也是某种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金钱是什么东西 ?是专门用来表示人的劳动和经营所获并进行再交换的符号。金钱来到人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神通广大 ,身价倍增。但是 ,对金钱的占有不能违背…  相似文献   

7.
一品大百姓     
在封建社会里,最高等级的官位是一品,而万千小民百姓,从来就是无爵无位,无等级。在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却提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号,今日听来仍令人耳目一新。“一品百姓”中的“品”就是人品。人品是每个人处世的精神支柱。自警自励,守身如玉,穷且益坚,富而愈俭,凭理智支配欲望,用正气战胜邪恶,这一切都需要人品来支撑。要做“一品大百姓”,凭的就是一流的人品,时时处处不忘为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尽一份义务。“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  相似文献   

8.
明清小说《绣屏缘》的作者“苏庵主人”借主人公——自诩为“天下第一个风流才子”的赵青心之口,发了一通颇有些现代意识的议论。今介绍给大家,也许能作个借鉴。 那书中论道:“世上涂脂抹粉的尽多,像个鬼使夜叉一般,见了人便把这些假东西一一妆在头面上,及至真正本色看不上一二分。有等痴人,便道他装得好,不知搽粉之白是死白,涂脂之红是呆红,金珠围绕是假髻。若是把他本身一看,不是笑定是恼,那讨得好处来?”其实,世上大凡需要粉饰者皆因不美,君不见山川虫鸟不加粉饰自有清丽,伟岸溪流不加粉饰自有神韵,就是那戈壁荒原、黄河浊流不加粉饰也以其旁薄之势动人魂魄。至于人之美更在于挚朴、自然,“真正绝色佳人,就荆钗裙布,蓬头乱发,自有一种韵态嫣然。西子捧心岂是妆娇做媚?”进一步说,人之美则在于人格、人品的完美,知识渊博、勤劳勇敢、无私正直、克己奉公虽不加粉饰也自然千古传颂;若无人品、人格、人性的完善,只靠粉饰容颜,纵然粉若城墙,毕竟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9.
不做利禄的奴隶于永军人生在世,总离不开一定的利益追求。追求生活的更美更好,乃人的本能,人性使然。人类文明火种的续延和社会的发展,正是人类对物质利益不懈追求的结果。所谓的“君子不言利”,实际上不可能,也不存在。然而,对“利”字应以什么样的思想去诠释,用...  相似文献   

10.
生活作风不是小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峻 《党建》2001,(11)
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人的思想里,认为生活作风是小事,是小节,有点问题没什么了不起,因而不放在心上。有这种看法的人中,有的就是我们的干部乃至领导干部。实际上,生活作风决非小事。从生活作风上,可以看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人格,看出一个人灵魂的美与丑,简言之,可以看出他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十分重视“人品”,重视“德”,把它作为立身处世之根本,生活作风就正是“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普通的人来说,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人们会说他是一个人品…  相似文献   

11.
隔山 《党课》2008,(7):108-110
在我国历代书法评价中,“书品”和“人品”是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对“人品”的推崇又要高于“书品”。历代收藏家认为,收藏了人品低下的书家的作品,等于收藏了邪恶之气,不仅玷污了家风,也有损于自己的人品。因此,宋代奸臣蔡京、秦桧,明代奸臣严蒿等虽也堪称书法大家,但他们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却极少,更不要说被后人临摹学习了。  相似文献   

12.
“好人”与“好官”○常鸣笔者和孔繁森是“老乡”,也“熟悉”不少“熟悉”孔繁林的人,每每谈及他,大家都会翘起大拇指连声称道:“好人啊,好官!”那声调,那神情,绝对真诚,没半点虚假。“好人”即老实本份、勤勤恳恳干工作、做事业的人。他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  相似文献   

13.
道德人生     
荀子说过,人伦道德乃为人之本,“为人,人也;舍之,禽兽也”。唐朝思想家李翔说: “人之于万物,一物也,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岂非道德之性乎哉?”由此看来,为德与否,或有德与否,实关乎为人与否,或有否人性的根本问题。人类从来就把有德性的生活或生活的道德当成了人生不可或缺的内涵,从而创造了自身绵延不息的美德生活传统。 古人云: “百行以德为首。”雨果有句  相似文献   

14.
人品与官品     
作家萧军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主张先做人、后做官、德为本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客和优良传统,有才无德就不是个好人品、好官品。德好,才能形象好,就能产生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所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德是为政之本,也是做人之本。德高才能望重。在封建社会,官场中就有不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公正廉明、两袖清风、伸张正义、为民做主、功德圆满的清官良吏。…  相似文献   

15.
人品更比官品重——记驻军某部炮团副政委崔贵□赵忠范孙兆秋张先芳人有人品,官有官德。驻军某部炮团副政委崔贵以坦荡做人、勤恳尽责、心系士兵的良好作风,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人品官德。不久前,某集团军命名他为“领导干部学雷锋标兵”,沈阳军区向他颁发了“学...  相似文献   

16.
雷文天 《前线》2013,(2):78-78
做官先做人,官德即人品。为官人品如何,官德怎样,不能但凭口说,须经考量定夺。《菜根谭》有云:“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其意为:一个人在细枝末节、些微尾腻的小事上一丝不苟;在无人所见、蔽匿不露的隐暗处心底无私;  相似文献   

17.
观人     
林达 《党课》2014,(14):85-85
古人有“四观”用来看人是否可交:“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这深入人性的四个方面:爱财是否取之有道,临难是否从容镇定,办事是否漫不经心,酒后是否放纵无度。有分寸感就不贪,有意志力就不怕,有责任心就不懒,有自控力就不乱。对于我们自我修养,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的素质,关系着领导工作的成败和我们整个事业的兴衰。素质,是一个人品德、学识、能力、情操等诸要素的总和。人非生而知之,其素质的获得和提高,主要依靠后天的实践和学习,来自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根据党的十例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笔者以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尤需把握好下面几个方面。既要重视人品,更要重视官品人品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品行,是人的理想、道德、思想风貌、精神气质的综合反映。任何个人只有人品的高尚与低俗之分,并没有人品有无之别。如果一个人连人品都丧失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然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支柱,其言其行,不仅代表党的形象,而且对人民群众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清清白白做“官”,首先必须堂堂正正做人。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官品”既来源于人品,领导干部只有首先做好人,才能当个好“官”。首先,当领导必须清正廉洁,慎重用权,处理好做“官”与做事的关系,做到权力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这是对干部做人的基本要求。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意味着义务,权力与责任和义务成正比。没有不负责任的权力,也没有不承担义务的权力。权力本是人民给…  相似文献   

20.
“半个朋友”1915年夏秋之间,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之名,向长沙各校发出启事,征求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出要结交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后来毛泽东说:“我从这个广告得到的回答一共有王个半人。”这三个半人中的三个人,一个是罗章龙,两个“后来变成极端反动的青年”,另外“半个”便是李五二。一天,罗章花领着刚从乡下进城的李立三来见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位湖南小老乡谈了几点关于时局的看法,并提出了几个问题。李立三听了,既没点头,也没摇头,没有说什么,坐了片刻便走了。李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