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对非洲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进程中,非洲大陆是中国树立自身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舞台。中国半个世纪的对非外交为自身塑造了"患难与共"、"平等待人"、"互利双赢"、"文化亲和"、"发展典范"的良好国家形象。但近年来中国与部分非洲国家的经贸摩擦和价值观分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在非洲的形象魅力,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以优化和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声誉与形象。  相似文献   

2.
环绕阿富汗事件和波兰问题出现的大量事实,充分暴露了西欧与美国联盟关系的脆弱性。几乎苏联霸权主义的任何一次挑战和西方经济危机的每一次冲击,都会加剧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欧美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渊源于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3.
印度展开务实、灵活的全方位外交,在保持与俄罗斯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调整与美国的关系,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与世界各主要力量的关系均取得了进展.加之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较快,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印度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印度国大党(英)元老纳拉西姆哈·拉奥在拉吉夫·甘地不幸被害后,接任党的主席,并于1991年6月20日受命组成少数派政府。现将他执政以来的内政、外交情况简介如下。一、内政情况 (一)上台时面临的问题。 1.经济严重困难。印度经济自80年代中期起,年增长率约为5.3%(80年代以前为3.7%)。但由于进口增长过猛,短期借款增多,维·普·辛格政府又豁免了1000亿卢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与西方国家悲观看待非洲不同,中国在努力与非洲国家保持传统友谊的同时,开始把扩大与非洲的经贸合作设立为对非战略调整目标,形成了一种援助与经贸结合、以援助带动经贸合作的对非新政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政治大国"目标的总体考虑,日本对非洲外交逐步由注重经济利益转向全面介入,日本主要战略目标在于拓展经济权益、提升政治大国地位、增进软实力.为此,日本长期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济援助,积极创制关乎非洲和平与发展的多边合作机制,并适时推销日本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未来日非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继续向前发展,日本对非洲外交的政治色彩还会有所增强,但重视程度仍将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台独"分子为首的"台湾当局"不仅在本岛内肆意搞"去中国化"活动,在国际上也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大搞所谓的"务实外交",制造"实质台独"的国际影响,这给我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造成暂时的困难.基于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遏制"台独"势力的蔓延:加强对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利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制衡台湾的"务实外交";积极支持我国台湾同胞在非洲国家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提高中国的整体综合国力;处理好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非洲的“人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美国推行其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的一个有效武器以及实现其全球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非洲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大棋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也是美国推行“人权外交”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从人权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人权与非洲民主化、人权与非洲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联系来剖析美国对非政策中“人权因素”的两面性本质,指出美国对非“人权外交”的出发点和实质是捍卫其价值观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8月4日至8日,非洲独立国家会議在利比里亞首都蒙罗維亞举行。这次会議是去年阿克拉会議的繼續,己經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再一次向全世界表达了他們对重大国际問題的看法,表达了他們对非洲未独立国家爭取独立斗爭的积極支持。参加会議的,有阿联、苏丹、利比亞、突尼  相似文献   

10.
非洲国家吸引外资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非洲一些国家的外资政策过于自由开放,有损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势必危及国家主权。实际上,外资在历史上是西方国家掠夺殖民地的手段,现在仍是以追逐最大利润为目的,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非洲国家只要确保政治稳定和法制完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就能吸引更多外资。政治稳定与法制完善是非洲国家吸引外资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面临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革,印度的外交观念、外交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印度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愈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这在对非洲关系中得到了明确体现。印度通过实施经济援助、加强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与非洲国家的军事合作以及支持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合法权益等方式极大促进了双边关系发展。非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应积极借鉴印度对非洲软实力外交经验以促进中非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非洲外交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与正确义利观为核心理念,把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等方向发展,中非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事务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对非洲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吉珊珊 《西亚非洲》2003,5(3):51-54
德国外交部自 2 0 0 1年 4月陆续出台的《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外交战略》 ,全面阐述了本世纪初德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及具体策略。德国视角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国际社会的看法大体一致。德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战略显示出以下突出特点 :强调在联合国特别是欧盟框架内进行 ,具有比较明显的政治化倾向 ,提倡通过对话来解决争端 ,突出“帮助与自助”的原则。当今 ,德国对非洲外交战略的动机和效果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金砖国家发展过程中,俄罗斯对其由概念到现实的推动作用尤为突出;同时俄对金砖国家也有特殊的外交定位,将其放在国家战略利益当中,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工具性.但是,金砖国家作为一种合作机制,其成员间还要紧密磋商,求同存异,共同推动金砖国家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去年12月8日,前苏联的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共和国首脑在明斯克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指出“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存在”。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共和国首脑在阿拉木图集会,签署了关于独立国家联合体议定书。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和最高统帅职务,晚7点38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总体稳定,一些国际热点问题出现积极变化,大国战略互动更复杂、更活跃,中国外交浮现出新难题、新挑战。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将继续深度调整,某些热点地区和国家依然难以脱离乱局,但国际战略稳定的大势不会有根本变化,中国外交则在传统的地缘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面对重大麻烦"多样化增生"的新形势。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2月6日举办"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20多位专家学者在回顾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的基础上,对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把握国际战略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作为一个欧亚大国,其外交备受关注,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本文将从多维角度对普京第三届总统任期的俄罗斯外交进行回顾与梳理。在分析其进展的同时,归纳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即俄罗斯对其大国地位沉降的焦虑和传统地缘政治的回潮。普京在2018年总统大选中胜出,既有其个人威望的原因,也有俄罗斯内外局势的因素。预计在普京第四届任期内,俄罗斯的政治和社会将会较为稳定,然而面对逐渐严峻的外部形势,俄罗斯将更加注重维护其大国地位、应对安全挑战,同时从多方位寻求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非洲是一个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的大陆,也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大陆,但是它的农业却十分落后。7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每况愈下,整个大陆为农业危机所困扰。面对严峻的农业形势,非洲各国都在程度不同地调整本国的农业政策,纷纷把发展农业,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促使非洲国家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自由度排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毛里求斯居首位,经济自由度得分69%;博茨瓦纳居第二位,68.4%;南非居第三位,64.1%;纳米比亚居第四位,63.8%;乌干达位居第五,63.4%;斯威士兰位居第六,61.6%;马达加斯加列第七位,61.4%;肯尼亚列第八位,59.4%;塞内加尔居第九位,58.8%;佛得角居第十位,58.4%.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美苏对抗的终结、新南非的诞生、联合国维和与非洲自主维和行动的加强,给非洲安全增添了建设性因素。而非洲仍然是当今世界上局部动乱和武装冲突的高发地区。地方民族主义往往酿成一国之内的族群冲突,对中央权威形成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党民主化运动加剧了地方民族主义,侵蚀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国际恐怖主义肆虐、艾滋病蔓延和非法武器交易泛滥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所起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