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是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使行政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行政权力异化的必然及其危害以及对其在法律上的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极具挑战的大课题.本文通过对行政权力在行使上的恣意和异化动因之分析,深刻挖掘行政权力异化的实质根源,并在结合我国出台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及其工作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反行政权力异化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纪华 《传承》2014,(12):68-70
秘书腐败的根源在于其自身职权的扩张和分享自领导的隐性权力。秘书权力运用时所具有的假借性、幕后性和机密性等特点,使其腐败行为具有欺骗性,难以预防和控制。治理秘书腐败必须从权力制约上着手,首先要建立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防止秘书分享、延递领导权力;其次要建立秘书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性机制,明确领导职责和秘书职责的界限;再次要严格秘书选用制度,防止领导干部与秘书关系的异化导致权力运用的异化。  相似文献   

3.
法治的实现必须以对权力腐败的有效遏制为条件 ,权力腐败现象的根治又有赖于法治的建设。权力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担任公共职务的国家公务人员 ,利用其特殊身份 ,违反权力运行的规范要求而滥用职权 ,谋取私利 ,使公共权力产生异化或嬗变的行为。它比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对实现依法治国的影响都更直接、危害更大 ,成为依法治国的严重障碍。权力腐败直接动摇着实现依法治国的社会政治基础。要顺利实现依法治国 ,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 ,离开稳定 ,一切都无从谈起。当前 ,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深层…  相似文献   

4.
行政权力制约,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现实问题。行政权力在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行政权力既可以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决策,又可以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协调。从当今世界法治国家的实际状况来看,行政法律规范的比例都占到了80%以上,用“面广量大”来形容行政权力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中最需要控制的权力,这是由行政权的特点所决定的。一、制约行政权力的基本原则 1、以权力制约行政权力的原则。行政权力制约,就是指对行政权力的运用进行一些必要的、合理的限制约束,使行政权力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陈寅生 《岭南学刊》2002,(4):98-100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反腐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 ,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腐败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试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探析。一、腐败的政治根源(一 )公共权力的行使不当和制约不力。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 ,是权力异化的结果。因此 ,腐败总是与公共权力结合在一起 ,腐败分子总是把公共权力视为特殊商品用以换取私人利益。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在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的社会环境中 ,社会利益的分配就为一些人利用权力谋取私利提供了方便和条件。改…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方人大监督实效性的方法论研究康子明现代社会的发展愈益证明,权力需要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失去制衡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实施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很自然地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时代课题。我国人大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  相似文献   

7.
邢亮 《人民政坛》2014,(11):10-11
<正>公权力是为维护和增进公益而设的权力,对于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有重要意义。但公权力也具有其内在局限和异化特质,"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公权力的过度膨胀必然侵害公民权利。要实现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尤为必要。权力监督和制约是世界性的政治难题。面对权力这个既能给社会带来秩序、公平、自由、安全,又可能给社会带来贪腐、滥用,甚至灾难的一种力量,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有效监督和制约权力这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政治难题。在世界众多的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制度安排中,公开和透明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论创建司法制约型警察——法治国家警察权力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社会,警察权力的行使必须要进行控制,对警察权力进行制约,是法治国家时代的重大命题。法治社会更加注重强化外部制约机制,强化司法审查制度。建立刚性的双重制约机制,设置强制侦查许可,强化检察机关的司法监督功能,建立治安处罚司法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历史底蕴源于应然的法治,即以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良法善治",强调法律至上、民主政治、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它是一套蕴含原则、价值、制度和行动等多要素的理论和实践系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时代特色则是以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坚持党对法治的全面领导,实现宪法之治,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的有机结合、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之治,倡导社会自治和善用统筹综治,从而让权力依法运行,有效释放社会活力,保障我国现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中国梦"均得以实现的富民强国之治。它是实然的法治,是对近、现代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董颖 《青年论坛》2001,17(1):4-6
腐败是全球性问题.在我国,随着旧的经济政治体制向新的经济政治体制转轨,腐败现象已达到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地步,成为妨碍经济发展,威胁政治稳定的公害.就目前来讲,我国产生腐败的原因有新旧体制转轨,出现制度上的漏洞,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法制滞后和执法实践存在严重问题.要想逐步消除腐败其对策有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1.
不仅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相对权力同样导致相对腐败。绝对权力的腐败是专制下的腐败,相对权力的腐败是法治下的腐败,即法治堕落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韦伯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行为僵化;另一种是"阿伦特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冷漠无情。拒斥和批判这种以法治为名的官僚主义,正是从古至今中国政治伦理的关键所在。不同于西方法治视野下的"腐败"重在"徇情枉法",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的腐败在于"以权谋私"。相比于不守法律的绝对权力和绝对腐败,被法律腐化的相对权力和相对腐败,是"无药可救"的腐败。如何避免堕落为"僵化冷漠"的官僚主义,是法治建设中最应当警惕的危险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民间环保组织对于环境法治建设意义重大。首先,民间环保组织通过环境法制教育、引导公众依法维权,为环境法治的发展构建稳固的社会思想基础。其次,民间环保组织作为组织化的社会力量,加强了对国家环境权力的制约。再次,民间环保组织能够促进环境法律的实施,有助于弥补环境法律公共实施的不足。最后,民间环保组织发挥其社会中间层的作用,有效协调环境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3.
卢尚涛 《传承》2011,(5):84-85,88
腐败是现代社会的毒瘤,也是现代国家最大的腐蚀剂。权力腐败则是腐败的核心,它不断侵蚀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今,各个国家正在逐渐加大对权力腐败的惩治力度,以控制权力腐败。通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个方面指出权力腐败的基本危害,并提出惩治对策,即基于权利、社会和权力三个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权力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提出的重大战略,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经济合作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核心,然而经济合作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货物贸易、能源开发等领域。面对这些领域的经济利益,部分沿线国家法治落后,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导致这些领域很容易产生贪污腐败。由此沿线各国应重点加强联合侦查、证据交换、犯罪引渡、赃款追缴等领域的反腐败刑事司法合作,这对打击腐败行为,确保"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人权与法治     
“法治”是一个内含非常丰富的概念。首先它指的是与人治根本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和社会调控方式。从主体看,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或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之分。从治国依据看,是依法而治还是依个人意志而治之别,从治理社会的方式看,是把法作为国家单向控制社会的手段,还是把法看成主要是制约国家的工具。其次法治意味着人民必须守法,政府更必须守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有效防范国家公共权力的专横和滥用。第三,法治还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社会状态。法治最终要表现为一种法律秩序,它表现为…  相似文献   

16.
依法执政本领是新时代我们党善于在法治的轨道上,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和管理国家与社会的能力。依法执政能力主要包括执政党的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依法制约权力的能力。突破人治传统与人情社会的束缚、破除既得利益和利益固化藩篱之影响、增强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政策的知悉程度和对法律原则法律程序的遵循,是当下提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本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实行领导行为法律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厉行法治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务之急。 (一) 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领导行为法律化,从本质上讲是对领导权力的约束和限制。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领导行为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严厉批评家长制作风,指出“不彻底消灭这种家长制作风,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党内民主,什么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1页;下引只注《邓选》卷、页)“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  相似文献   

18.
一、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腐败现象是古今中外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腐败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我们只有抓住与国情和时代紧密相关的本质特征,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条件,才能对症下药,实行有效的法律控制,从而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分析当今中国的腐败现象,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行为目标日趋货币化。干部把权力商品化,极少数领导"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在这个交易过程中,腐败不再是更多地表现为对实物的贪占,而是表现为对金钱的追逐。"有权就有了一切","有钱就有了一切",正日益融为一体,成为当今腐败现象潜滋暗长的交汇浊流。弄清楚这个问题,十分重要。首先,它指明反腐败的主要倾向。在现阶段,腐败行为的主体主要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掌握一定权力并利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的人。由此,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指向应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的今天,我国法治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成法治政府,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实尊重和保证人权依然是法治建设的重大问题。在转型期的今天,重视法制现代化与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依然具有时代意义。运用比较法律社会学和历史分析方法,探讨法制现代化、法治国家的概念、评价标准及其社会机理,并尝试以"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为视角对当代中国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0.
韩冰 《人大研究》2008,(2):40-42
代议制是西方民主的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政治和社会目标的要求和希望,同时为防止政府成员的腐败和公共权力的异化与专横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如何保证在代议制的体制下,尽可能使广泛的民众能自由地、平等地、有效地表达其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已成为西方国家在政治设计和理论研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