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 ,古代氏族社会各种礼的温情依然残留着 ,并且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在一定层面上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尽管孟子思想中核心的观念就是“仁” ,但他依据孔子的以“仁”释“礼”的思路 ,对“仁”进行了理论抽象 ,不仅把“仁”看作是礼的内涵 ,而且他进一步论证了礼乐制度所体现的仁义礼智 ,是一种先验的道德理性 ,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2.
葬礼是一种社会活动.举行葬礼的原因,人们经过探究,得出了许多结论.文中从"礼"的本质开始去剖析"葬中之礼",并对沈文倬先生"缘饰"学说进行阐发,指出其学说对于解释生死对立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礼是中国文化、尤其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礼的建构在中国先民的观念里有其自身的生活情感渊源。但是,礼在观念起源上并非就天然囊括了所有制度规范的含义,而是在历时地损益中形成的,这种损益也导源于某种生活领悟。在轴心时期尤其是儒家孔、孟那里,礼的观念建构既有其内在奠基,这就是义,又渊源于生活情感本源,这就是仁。正是在这种奠基性关系中,儒家所主张的礼有损益原则才成为应然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4.
在儒家看来,礼的制定就是为保证社会稳定,它象征着一种有条不紊、上下有序、协调和睦的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作为儒学的核心,仁学实质上是礼学,德治实质上是礼治。就现实意义来讲,儒家思想的礼对个体、家庭、国家关系、自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儒家传统社会是一个人情关系社会,也是一个礼的社会。对礼尚往来的重视是中国儒家社会的一个传统。我们对礼尚往来往往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对于礼尚往来这种习俗背后的意义和问题,恐怕很少有人去深究。本文以莫斯的《礼物》一书为背景,阐述了中国儒家传统社会中礼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是以“礼”为中心,用“礼”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虽然孔子时代湮没久远,但儒家思想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在当今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中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深入研究儒家“礼”的思想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汉以来尊奉德主刑辅的治国策略,儒家的礼成为调节社会秩序的核心力量。佛陀灭后,以戒为师,学佛之道,戒为初基,戒律是佛教的本源,主宰着佛教在中国近二千年的流传。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都是中华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的礼和佛教的戒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在产生因缘、调整范围、依据经典、根本精神、目的意义、违反后果等方面存在不同,而在作用和规范的性质两方面存在共通点,即现世作用二者都是为了止恶向善,作用性质二者都是约束性规范。  相似文献   

8.
9.
“礼”是儒家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一个范畴。儒家的社会理想,主要是通过“礼”这个环节落实到实际的社会生活并发挥作用。金长生试图以礼学思想来重建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重建社会伦理纲常,他把毕生的精力都致力于《朱子家礼》的完善和制定适合本国人情、时宜的礼学。他的礼学是在朝鲜本土上,首先达到较高学术水准的、系统的礼学思想。通过对金长生礼学的研究,或许可以为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美满的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辨认是一种非鉴定型同一认定。在侦查实践中,辨认存在的危险性是:一方面,辨认的错误率较高,容易导致侦查人员对案件事实形成错误认识;另一方面,作为一项强制性侦查措施,辨认包含着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危险(特别是针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辨认)需要法律予以制约。为此,需要完善混杂辨认、分别辨认、客观辨认规则以使其规范化,并从辨认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及正当合理两个方面对辨认进行审查判断。  相似文献   

11.
社会援助是为贫、弱者提供免费、减费法律服务的一种救助。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以社会法律援助作为补充。从发展趋势上看,法律援助应从法律救助逐步过渡到兼有救助和福利双重性质的制度,并应不断扩大援助范围、增加援助内容、科学划定援助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确立现代东方社会合理的礼节教育,我们首先回到儒教传统而探索其相关资源及其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可能性。对儒教思想中的礼节根本精神及其实践德目的探讨,作为礼节的根本精神的“礼义”与具体的礼节仪式之间关系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重新思考现代礼节教育相对于儒教传统的“变”与“不变”,无疑具有启发意义。在此前提下,我们具体讨论了儒教的礼节教育如何适用于现代东方社会。  相似文献   

13.
青年本质是青年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分析80年代以来对青年本质研究的成绩与不足,对于今后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属于一种特殊的人权保障范畴。就价值而言,人本主义是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逻辑起点,实现社会实质公平是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价值追求。在依法治国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旋律的今天,法律以其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成为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面临着当前紧迫的弱势群体问题,我们同样必须通过完善立法、法律实施以及法律援助体制等途径来推进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礼仪教育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其特有的温馨弥补了法律的刚性和无情。探讨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侵权行为法的本质和地位是侵权法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传统大陆法系中侵权行为法作为债法的一部分而存在。侵权行为法的本质应是一部民事责任法,具有独立于债法的地位,确立侵权法独立的民事责任法地位,对完善我国民法体系、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刑事责任的本质进行阐述的学说,西方刑法理论界主要有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等三种学说,我国刑法理论界主要有刑事法律关系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说、最高层次否定价值判断与最严厉的惩罚性义务统一说、伦理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说、国家评价与个人负担说等几种。由于学者们研究的方法、角度和立场各不相同,从整体而言,这些学说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缺陷,刑事责任的本质应是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与把握,即关于人的哲学,既是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时代赋予历代哲学家的重大课题。马克思在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条件和具体生成过程进行了历史的探索与考察。  相似文献   

19.
就形式而言,哲学是一门学科体系,这种学科体系的特点是研究事物的一般性和普遍原则;就内容来看,哲学体现为人类观念活动的最高层次,即思想建构。哲学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基本功能是:现实之批判,理念之引导,文明之提升。在当代,哲学应该立足本分,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0.
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之后,理论界对这个概念中的“农业”、“产业化”和“经营”的讨论,众说纷云,见仁见智。本文试图先从经济学意义上规定它们的本义,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综合起来考察农业产业化经营概念,从而加深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