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15,(8)
<正>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司法厅党委的领导下,自治区戒毒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和《戒毒条例》,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则,主动适应广西禁毒斗争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面履行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和指导支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职  相似文献   

2.
禁毒法与我国戒毒体系之重构——风险预估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近通过的禁毒法重构了我国的戒毒体系,在完善我国戒毒体系的同时,构成这一新戒毒体系的三大戒毒措施--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也均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化解风险的基本路径是社区戒毒的适用对象宜仅限于吸食新型毒品成瘾的人员;应当明确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的适用具有相对自愿戒毒的优先性,并且建立自愿戒毒向强制隔离戒毒转化机制;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脱离公安和司法行政体系,归属卫生医疗体系,以使其尽可能成为一种特殊的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26日公布施行的《戒毒条例》对促进戒毒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它包括建立戒毒保障机制、建立戒毒工作体系、细化戒毒法律责任和明确戒毒法规效力四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在于规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四种戒毒措施的执行问题,为每一项戒毒措施都规定了相应的具体制度,从而解决了《禁毒法》的具体理解和...  相似文献   

4.
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戒毒人员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依法做好病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收治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死亡处理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病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黄芳 《公安研究》2013,(6):36-39
强制戒毒涉及对人身自由的限制甚至剥夺,吸毒者的人身权利保障与社会安全的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定位为病患者、受害者与违法者的三重身份符合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理念,对于强制戒毒人员的权益予以保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管理体制不统一以及缺乏对强制隔离戒毒从决定到执行的监督体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有助于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17号《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9月19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部长孟建柱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理,保障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  相似文献   

7.
禁毒法视野下的戒毒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问题发展蔓延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复吸率高仍然是戒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禁毒法有关戒毒工作的规定为吸毒者的康复治疗和回归社会提供了法律依据。比较研判现行的戒毒模式,分析由“医疗戒毒”、“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组成的戒毒工作新体系,对于整个禁毒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团体治疗的参与倾向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广东、江苏、内蒙古4个强制隔离戒毒所119名戒毒人员的调查研究表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具有团体治疗的现实需求,基本认同团体治疗项目的价值,但参与意愿受到自我封闭现象的影响。因此,在组织实施团体治疗时,应注意培训优秀的团体治疗师;合理甄选团体成员,不以社会特征作为选择团体成员的主要依据;根据需求特点科学设计团体治疗项目;以宣传和引导等手段降低戒毒人员的自我封闭性。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中国政府颁布的《禁毒法》和2011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戒毒条例》,确立了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回归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戒毒工作新模式,以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等戒毒措施形成了全面而系统的戒毒措施网。由此,各地方政府纷纷开展人性化的禁毒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08,(10):61-61
据《信息时报》报道,我国《禁毒法》6月1日实施,取消劳动教养强制戒毒措施,由强调对吸毒者惩罚变为治疗为主,突出社区戒毒作用,而且把强制戒毒时间由现行3~6个月延长为1~3年。 《禁毒法》更突出社区戒毒作用。在吸毒者成瘾不严重的情况下,首先考虑以社区治疗为主,通过街道办、社区居委、乡镇办事处等机构协调,联合医院、相关部门对吸毒者进行居家治疗,而非采取强制隔离;但若成瘾严重,强制隔离戒毒还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戒毒条例》确认与细化了新戒毒体系,规定了戒毒权力配置与戒毒人员权利保障,确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措施,将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戒毒康复分别纳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鼓励吸毒成瘾人员自行戒除毒瘾,完善了社区戒毒的执行程序,戒毒措施之间相互衔接,对吸毒人员严密控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新型毒品有取代传统毒品的趋势。政府对吸食新型毒品的管制可分为出现法律真空、以地方管制为主、调整和统一戒毒模式三个阶段,具有受管制的新型毒品种类不断扩大、吸食新型毒品的管制日趋严厉、寻求司法与社会、医疗体系间的紧密合作三个特点。当前吸食新型毒品管制存在的问题是:强制隔离戒毒放大了惩处威慑功能、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管理措施不配套、自愿戒毒增加了复吸重罚的可能性。应转变理念,坚持人文关怀精神;明确社区戒毒定位,制定配套措施;鼓励自愿戒毒,减少管制成本。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11,(10):6-7
据新华网杭州9月6日电,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近日通过了《浙江省禁毒条例(修订草案》,修订后的条例规定,吸毒人员在戒毒期内,不得驾驶机动车和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对吸毒人员驾车进行严格管理,这在全国尚属首次。修订后的条例草案规定,被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人员,机动车驾驶证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会被注销;被责令在社区戒毒的,机动车驾驶证在戒毒期间效力中止,并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代为保管;被强制隔离戒毒、被责令在社区戒毒的吸毒人员,在戒毒期间不得驾驶机动车,不得申领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按无证驾驶处罚。  相似文献   

14.
5月29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管理处携手首都百所高校大学生禁毒志愿者骨干。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开展了以“珍爱青春.让我们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百名大学生禁毒志愿者与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学员牵手,在印有“珍爱青春,让我们远离毒品”的背景幕布上签名,一起向毒品说“不”!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海南省司法厅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则,积极探索治疗康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矫治、职业技能培训、后续帮教五位一体的海南戒毒模式。今年,海南省司法厅在此基础上,又借鉴循证戒治和运动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将运动康复技术广泛运用到戒治工作中,建立了体育测试、康复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有效改善和消除戒毒人员的稽延性症状,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使海南戒毒模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8,(1):114-114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007年12月29日通过的禁毒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法,吸毒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范围。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2年。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3年的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17.
社区戒毒是我国《禁毒法》规定的戒毒措施之一。它是将吸毒人员放在其生活的社区,由有关的基层组织和机构进行戒毒管理的一种戒毒模式。文章指出,提倡社区戒毒既可以避免强制戒毒"戒而不除"、"归则复吸"的恶性循环,又可在源头上截断毒品的蔓延。同时提出了实行社区戒毒应当注意的问题。进一步阐明了社区戒毒有利于全社会参与戒毒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对有效解决毒品问题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率 《人大论坛》2012,(11):26-26
近年来,黔西县强制隔离戒毒所严格执行《戒毒条例》和《贵州省禁毒条例》,创新管理,推出了以“真心”、“爱心”、“诚心”和“良心”为主旨的“四心”人性化模式,创建了和谐稳定的公安监所环境。既成功地感化了每一名戒毒人员,也赢得了戒毒人员家属及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称赞,并获得上级公安机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9,(29)
正海南省三亚强制隔离戒毒所坚决贯彻国家禁毒委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在海南省司法厅党委、省戒毒管理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建先行为主要抓手,着重突出队伍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戒毒主力军作用,推进建立"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做到"依法依规、应收尽收、凡送必收",连续21年实现场所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20.
系统脱敏理论认为划分焦虑等级进行逐级脱敏训练是进行系统脱敏治疗的关键。不同形式展现的毒品所引发的心理渴求有区别。根据人的认知和情绪唤起的基本规律,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系统脱敏训练中的焦虑等级划分为五级,有利于加强戒毒工作规范化建设,帮助戒毒人员戒除心瘾、保持操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