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胜林 《共产党人》2005,(18):11-11
时下,一说起政绩,人们的思想便会集中到项目建设上,好像一个地方不上几个项目,就是没有政绩;只有上了几个像样的项目,才算有政绩、在这种政绩观的指导下,才会出现有钱的要上,没钱的也要上,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赞声盈耳;一种是“为官一任,积怨一方”,口碑甚糟。差别来自哪里呢?考诸原由,前者政绩是实的,后者政绩是虚的;政绩实,则利国利民;政绩虚,则误国误民。谋求政绩,首先有个出发点问题。客观地说,我们的大多数干部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创造了扎实的政绩。但也有少数干部为了捞取个人的名利地位,视政绩为得到提拔重用的资本,为了早出、快出、多出“政绩”,不择手段,不顾影响,背离民意,独断专行。有的急功近利,乱上项目,追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有的班子在工作政绩上搞假大空,主要表现为:追求“数字政绩”,平时工作不扎实,到考核时用数字垒政绩,骗上级,争先进;追求“新闻政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大搞“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名”,用放大镜找政绩,搞立体虚假宣传;追求“泡沫政绩”,没有长远规划,为早出政绩大搞短期行为,不顾本单位实际和利害关系,盲目负大,表面上红红火火,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还有个别班子对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有的收入不入帐留做小金库,用于不合理开支;有的占用下属单…  相似文献   

4.
那些靠“数字泡沫”来“创造”政绩的行为目前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而那些依靠过高成本堆积“负政绩”的行为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干部政绩考核中缺乏成本意识和成本指标,对干部政绩的评价一般不计行政活动的成本,主要看重的是行政活动的结果。至于这些结果的形成有多大投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是多少则注意不够,或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政绩工程”,以笔者拙见,大概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政府官员,为在任期间有所建树而不切实际地实施的一些项目。一旦把“政绩工程”当作官场攀登的阶梯或升官晋级的敲门砖,政绩工程也便成了“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结果往往是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收场,为官者“政绩”到手,或升官晋级,或“政声”远播,损失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当地百姓的利益。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十分看重“政绩工程”,他们在任期间会把“政绩工程”搞得有声有色,会制定出一系列的“十大工程”、“八大工程”,确实能鼓动人心。但无论几大工程,…  相似文献   

6.
贪功与贪污     
讲到贪污,大家一般都会认为是利用职权获取不义之财的行为。其实,只要我们经常去注意一下新闻媒体和周围环境所呈现的事实,还会发现在一些领导者身上存在着三种新的“贪污”行为:其一为利用职权“贪污”他人的各种政绩;其二为“贪污”上级的有关政策;其三为“贪污”下属的学术成果。虽然这些新的“贪污”行为有的出于自觉,有的出于不自觉,且一般还未被穷追苦究,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已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党的工作。一、不能“贪污”他人的各种政绩。政绩,是领导者德才素质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观念形态的…  相似文献   

7.
前沿观点     
《廉政瞭望》2010,(14):11-11
创新政绩考评机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 第一,政绩考评是各级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指挥棒”。构建干部政绩考评体系,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干部的发展理念与工作方式,引导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上个世纪末因盲目上项目,乱搞“政绩工程”而欠下1亿元“政绩债”要100年才能还完的新闻被《人民日报》曝光之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农村债务问题一时成了人们议论和关注的热点。进入新世纪后,农村债务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还在高筑的债台上又增加了新高度?据新华社消息,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近年来所欠的债务(“政绩债”)要1000年才能还清,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9.
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看创政绩的本质,只有执政为民才符合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看创政绩的动机,只有一切顾大局才符合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看创政绩的潜力,只有后劲强才符合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政绩考核目标,必须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具体来说,在指标设置上要坚持“三个突出”和“三个防止”。一是既要突出经济发展。又要防止“单项出彩”。全面发展观,并非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谈发展,首要的还是经济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二是既要突出增长速度,又要防止“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1.
沈小平 《求贤》2007,(5):51-51
旧时歌颂官吏的政绩,多用刻碑的形式,名为“德政碑”,也称“遗爱碑”。而今不兴封建官场那一套,不立“石碑”重“口碑”。有句话说得好:“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一心为民,赢得群众的爱戴,有口皆碑。反观有的“公仆”,也在追求“口碑”,但走的却是另一条路子:投机钻营,大言欺世,“注水政绩”。这些人,谈思路,说发展,语不惊人誓不休;做规划、定指标,震古烁今才作罢;摆功劳,论政绩,米不够就水来凑,甚至涂脂抹粉去作秀。  相似文献   

12.
过去有句老话,叫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为官者的政绩如何,他在任时得到的溢美之词,不能算定评。待他离任之后,群众对他无所顾忌了,这时的评价才最真实、最公正,也大体可以作为这个官员在任期间品行好坏、政绩优劣的鉴定。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是人民的公仆。对于每个干部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人民群众心中自有评价。一家杂志曾刊登这样两条对比鲜明的新闻:一是某区委书记调动工作时群众含泪数政绩;二是某县委书记易地做官时,群众鸣鞭炮送瘟神。原因很简单:前者“心里没有自己”;后者“心里只有自己,唯独没有群众”。…  相似文献   

13.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标准,重点看政绩。如同考试是教育学生的“指挥棒”一样,政绩考核也能起到影响干部行为的“指挥棒”作用。面对新世纪组织工作的任务,如何寻找和挥动新的“指挥棒”,对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显得十分重要。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干部不择手段地虚报浮夸,搞虚假政绩,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不正常现象,群众对此非常反感。联想起大跃进时的浮夸风,这样的教训太沉重了。究其原因,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追名逐利,欺上瞒下,上报的情况和数字都有很大水份,…  相似文献   

14.
区域生态协同治理具有环境治理整体性和行政区划分割性的特点,在合作过程中政府的行为和利益结构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是否具备合作意愿。治理成本、政府政绩理念、利益分配机制对政府合作意愿、合作行为会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要不断提高政府在跨域生态治理中的合作意愿,需降低合作交易成本、规范利益分配、完善补偿机制、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这个题目,要是让大大小小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来回答,肯定会是千人一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官”的所做所为,却往往令人瞠目结舌。或许我们还不会忘记几年前就被曝光的河南省安阳市大搞“政绩工程”的事吧。早在1990年,这里就搞了一个“千村百万工程”。1993年跃升为“千村千万工程”。到1995年,在全市3249个行政村中,有一千个村年产值要创千万,乡乡则要超亿元,年增长速度45%,实现6年翻3番。因为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政绩工程”,当然也就成了全市的“政治工程”,于是各级政府一齐上,层层订…  相似文献   

16.
与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千方百计往政绩里“注水”,搞虚报浮夸,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赏识不同的是,笔者发现,当前基层少数领导干部对本单位和地区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不但不让新闻单位宣传报道,而且在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工作时留有余地,想方设法给政绩“缩水”。实事求是地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工作成绩,客观全面地向上级领导部门介绍基层的情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使自己得到升迁,往政绩里“注水”,是欺骗组织行为;同样,给政绩“缩水”,也是一种欺骗组织行为。不论是虚报政绩,还是隐瞒政绩,都不利于上级领导部门全…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地选拔、使用干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党的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必须坚持“三个结合”。一、坚持“德才杯准”与“群众公认”相结合选拔、使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有德无才,胸无大志,工作平庸,在改革中难负重任,难创大业,不是真正的“有德”;有才无德,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其结果是祸国殃民,不是真正的“有才”。所以,在选人用人上,只看到“才”的一面,忽视“德”的一面;或者只看到“德”的~面,而忽视“才”的一面,都是错误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干部德才、政绩的…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人们对“政绩工程”颇多诟病。我们知道,因为受贿的隐蔽性,人们不可能对一个贪官背后的恶行有更多了解,但人们对所谓的“政绩工程”的后果却能切身感知。王怀忠留下的数十亿元的“窟窿”是要百姓来一点一点填补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群众对“政绩工程”制造者的憎恨甚至不亚于对贪官的受贿行为的憎恨。这表明,我们对已经屡遭诟病的“政绩”还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使领导干部在创政绩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目前中国官员的考核主要是在组织和人事部门进行的,这种考核虽然不可或缺,但其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再一次批评了某些干部图虚名、搞浮夸的所谓的“政绩”。在新世纪第一个“两会”上,有的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搞的“政绩工程”,实质上就是“花架子工程”,甚至成了“造孽工程”此振聋发聩之言令人警醒,发人深思。“政绩”是各级组织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没有政绩的干部不能算是好干部。然而,如今这“政绩”二字在一些地方也变了味,某些领导干部把“政绩”当成一项“工程”来“经营”,这就不能不让人疑惑了。安徽省涡阳县花沟镇政府自1998年开始建设“四个万工程”,即“万亩蔬…  相似文献   

20.
走适度规模经营路子,这是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趋向,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但是,能否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规模过小,单个生产者成本增大,没有效益;规模过大,就会导致粗放经营,同样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这里的关键在于科学地把握“适度”二字。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闸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指导思想战略转移。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指导思想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跳出“五个圈子”,树立“五个观念”,实行“五个结合”,走“五条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