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主持人语     
正诺贝尔奖得主是山东高密人,他的小说,他所讲的故事,所叙述的场景、人物、细节,也大都是来自高密的原料,但莫言并没有停留于记录和复现他故乡的民俗事象,而是经过巧妙的审美取舍和艺术关照而幻化为艺术品的。那么莫言如何处理民俗事象,使其有机融入"高密东北乡"艺术王国中,服务于其"人的小说"的创作意图的呢?年轻学者于红珍博士的《莫言小说中的民俗叙事》论文针对民俗事象的文学性转化这一问题,运用叙事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来分  相似文献   

2.
王欢 《求索》2013,(9):159-161
沈从文和莫言分属20世纪前后不同时期的中国乡土小说写作的大家.沈从文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而莫言则荣幸地成为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两人的小说写作都属于乡土文学的范畴,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中国乡土社会的镜像。纵观两者的乡土小说艺术,有一致之处,然而亦有不同之处: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呈现的是文学的艺术.而莫言的乡土小说呈现的是艺术的文学。两者以其不一样的格调,建构出了中国乡土社会不一样的情境。  相似文献   

3.
周梦博 《青年论坛》2014,(3):139-146
莫言小说创作深受民俗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既是莫言小说创作的素材,又是莫言小说创作的源泉。因此,从民俗文化角度研究莫言小说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民俗文化的视角探讨莫言小说的创作,可以拓宽莫言小说研究的视野;通过揭示民俗文化对莫言的影响,探索莫言小说创作的源泉;莫言清醒的民俗学意识影响和制约着他的小说理论和创作思维,决定着小说的民俗化倾向;通过分析民俗文化在莫言小说中的影响、表现及其作用,探讨莫言小说中的意象所蕴涵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4.
正本期首次推出《莫言研究》专题,期望别开生面为学报吹来一缕清风,让读者诸君喜欢。首次开栏,有幸邀请到了国家重大招标项目莫言研究团队几位学者撰文,他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立意阐释了诺贝尔奖得主作家莫言及其著作,给人以新鲜的启发。以研究女性文学见长的青年学者程春梅博士梳理了从1986年莫言发表小说《红高粱》至今30多年中国新时期性伦理变迁的翔实资料,撰写的《从红高粱小说版到剧版的改编看新时期中国性伦理观念的  相似文献   

5.
胡艳芬 《求索》2012,(12):129-130,125
作为一名在艺术上不断创新的先锋作家,莫言不仅以其多样的叙事手法、瑰丽的想象赢得了读者的好评,更是以其创造性和极具个性的陌生化语言为当代小说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莫言中后期小说的语言恣肆汪洋,个性十足,在词汇、句式、修辞的运用上都别具一格,形成了独特的"莫言风格"。然而,对于新创语言形式的过度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西强 《求索》2011,(8):209-211
1985年,莫言发表了10余部中短篇小说,进行了出色的叙事视角实验,对传统的叙事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并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和阅读感受,总结起来共有四种代表性视角类型。莫言在不同小说文本中尝试使用不同叙事视角,也在同一小说文本中变换使用不同视角叙事,这些叙事视角实验对传统的叙事方法进行了大胆反叛,为他后来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和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并显现出他此后创造的整个文本艺术世界的一些主要叙事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7.
荐书     
《创造》2011,(8):108-108
《蛙》莫言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定价:27.00元《蛙》: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而在主题上,当代中国生育史是之前作家们很少涉及的话题。小说因为书信和剧本糅合为一体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被认为极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小说是文学作品,但更是文化思想的结晶。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从乡土链、地方性知识、"种的绵延"这三个方面对莫言小说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大学生中对莫言小说的不同评价。莫言小说在形式上追求新奇,而内容上却始终表现出扎根乡土文化的情结,贯穿着乡间知识的渗透,发散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莫言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民间文化有切身的了解。他以百姓的思想去创作小说,以巧妙的方式构思着文学,对近世以来的中国有多角度的揭示。因此,莫言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9.
莫言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小说《白狗秋千架》运用知识分子返乡的传统模式作为小说的基本构架,但作者却并未采取启蒙的俯视视角进行乡土书写,相反,作者用融入乡土的深度情感介入表达了知识分子面对乡土的窘迫,并通过这一视角将高密东北乡的生存苦难充分表现出来。小说主人公在直面苦难现实的同时选择了一条悬置道德审判的拯救之路,这正是莫言小说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地处古代的齐国,齐文化风流潇洒,洋溢着自由精神,荡漾着万丈豪情,齐地的婚姻恋爱观念非常开放,这种风俗民情深深影响了莫言的创作,小说中那些放纵潇洒,富有自由生气的女子即由此而来。另外,齐地也是蒲松龄的故乡,《聊斋志异》中的花妖狐魅,皆有人性;莫言受此影响,创作的女性既神秘,又善良,这些在幻魅世界、人鬼之间出没的神秘女子形象是莫言受齐文化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986年莫言发表小说《红高粱》迄今已经30年有余。30多年来《红高粱》不断被改编成电影、舞剧、茂腔戏、晋剧、豫剧、评剧、广播剧、电视剧,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受众,完成了一部优秀作品经典化的过程。小说《红高粱》出现时期,读者呼唤对文革禁欲主义的反驳,因而其性伦理特征是勇敢地为自由人性和正当欲望的呼求开路。之后中国性伦理走向性泛滥的时期,新世纪的各种剧版《红高粱》特别是电视剧《红高粱》开始呼唤家庭伦理秩序,爱情忠贞。在性压抑时代作家创作狂放无羁的《红高粱》需要有对抗社会压力的勇气,而在性开放并趋向理性时代改编出爱情忠贞的《红高粱》也体现了编剧创作者的良苦用心。无论是呼唤性解放还是呼唤性纯贞,创作者都具有前瞻性的社会责任感,都离不开对社会性伦理特点的精确把握。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王国中有大量物质、社会、精神、语言等方面的民俗文化。但莫言并没有停留于社会生活层面的诸种民俗事象活化石般地记录和复现,而是经过审美取舍和艺术关照,通过场景化、情节化、意象化等叙事手段将民俗叙事与小说整体叙事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作家"人的小说"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是一部独特而富有艺术分量的重要作品。它介于仿历史小说和准历史小说之间,因为它所叙述的事件和描写塑造的人物虽然有一部分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小说对历史事实的运用总体而言是采取了"六经注我"的方式,特别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作者以虚构的"檀香刑"及其执行作为了小说叙述的归结点与高潮所在,让其承担了类似一座雄伟大厦的、起着"封顶"作用的"拱顶石"的使命与意义,这背后蕴藏了《檀香刑》关于个体的道德功过评判的价值坐标和观察历史进程、透视文明底蕴与文明冲突的实质的历史哲学见解。  相似文献   

14.
精英     
莫言瑞典文学院日前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他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到灯塔去》和莱辛《野草在歌唱》两部小说,彻底抛开现实主义的窠臼转而记录心灵印迹是伍尔夫小说得以通达"真实"的基本途径,而莱辛的小说则是通过描述现实生活中被心灵/灵魂支配的人的行动来达到艺术的"真实"。在此比较中,莱辛作品的价值和伍尔夫小说理念在艺术哲学上的二元对立亦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6.
读书     
《生死疲劳》莫言最新长篇力作本书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作者:莫言作家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定价:39.00  相似文献   

17.
宁明 《求索》2013,(6):169-171
莫言作品的语言风格在三十余年创作期间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上世纪80、90年代,感觉化的语言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活动.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统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一些粗鄙和杂糅组合的语言也出现在作品之中,莫言以“先锋”的姿态屹立于中国文坛。到了新世纪,莫言小说语言趋于平实、凝练,并受到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的影响。当然,莫言小说语言绝不是对某个文学范式的简单模仿,而是受到古今中外文学传统影响并打上个人烙印的语言。莫言文学语言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文学流变.增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中大量使用拟声词,不仅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原文语境,同时使小说具有音韵之美。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总结葛浩文在英译《天堂蒜薹之歌》时采用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并从宏观上把握葛浩文的翻译观,以期为拟声词英译提供指导。葛浩文在英译拟声词时主要采用直译法,对于不易译、不可译以及表意含糊的拟声词,采用意译、增译、减译以及造词等翻译方法和技巧,尽可能使译文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19.
这一段话,是莫言的由衷之言,也触及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软肋:中国文学如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应大力加强翻译工作。莫言获奖,译作家们功不可没。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是作品被译介至国外的数量第一人。目前,他的大部分长篇都被翻译成外文,其中《红高粱家族》有16种译本,长篇小说《酒国》有6种。试想一下:莫言的作品如果没有瑞典文译者陈安娜和瑞典的汉学家、出版家伦纳特·伦德贝里的努力,没有翻译家架起一座中国文学通往世界文学的桥梁,那么,莫言的获奖将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20.
尚继武 《前沿》2008,(1):225-228
反讽是小说艺术中常见的叙事修辞辞格泛。《聊斋志异》中的反讽叙事,机制灵活,方式多样,中的“孤愤之情”抒写得更加深沉厚重。明清之际以《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使用最为广丰富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使蒲松龄寄寓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