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认识是个一直有争议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又提出了“学生主体论”;也有人提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论点。后一个命题看起来全面,实际上也有矛盾之处。首先,教学活动并不完全等同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相对  相似文献   

2.
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人。从它的结构来看,有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客体是指进入主体活动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的场合,两者是区分的;但二者是统一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是以工具为中介的。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教学活动中的认识结构与一般的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构一样,是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中介工具组成的。但是,它有其特殊的规定性。教学活动中主体…  相似文献   

3.
公共行政的主体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不属于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管理组织除国家行政机关外,还有依法成立的、具有一定行政权的独立行政机构和法定组织。国家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公共行政机关,由不同的层级组成,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的不同层级构成不同的公共行政的主体,发挥不同的政府作用。一般而言,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国防、外交、货币、银行、全国铁路、国道等全国性的公共事务;地方政府则负责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地方铁道公路、地方基础设施、地方医疗与教育等地…  相似文献   

4.
向玉贞 《青年论坛》2001,42(1):54-56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哲学范畴,二者之间关系十分复杂.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争论颇久,通过对这些争论的分析梳理,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应是主客体二重性的关系,这为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前提.为实现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客体二重性,文中提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问题,说到底是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制约性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不能离开客体的制约和限制,怎样在客体制约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性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这就是能不能坚持主观符合客观的唯物主义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一、必须从唯物主义物质一元论出发来理解主体能动性与客体制约性的关系。离开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是无法科学地理解主体能动性与客体制约性的关系问题的。坚持唯物主义物质一元论原则,科学认识主体能动性与客体制约性的关系,具体来说,要从这几个层次上来理解:  相似文献   

6.
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中的一对极其重要的范畴,我国哲学界对主客体问题的研究尚处在开拓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许多问题的理解还没有取得一致性的意见。现将研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和观点简要综述如下。一、关于主体范畴的规定对于主体范畴的理解和规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指能够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是具有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人。主体不等于意识,它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是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体。主体是多层次的。就普遍性说,它是作为认识者、实践者的整个人类,包括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和将来的人;就特殊性说,它是指作为认识者、实践者的社会集团,包括种族、民族、阶级、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政治理论教学作为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发挥理论的基础性作用。只有理论之树常青,军校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局面才能常新。发挥理论的基础性作用的一个必要前提,是要重视和加强理论研究。只有重视和加强理论研究,才能提高政治教官的理论修养和思辩能力,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战斗力和说服力,把政治理论教学不断引向深入。为此,武汉地区军队院校协作区政治理论协作组的教官们,瞄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理论教学中人…  相似文献   

8.
治安主体与治安客体是治安学的两个基本范畴,是治安学基础理论问题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治安主体不同于治安管理主体,治安主体与治安客体两者相互作用影响,治安主体包括代表国家的治安主体、民间的社会治安主体以及企事业单位治安主体;治安客体包括依靠客体、合作客体、保护客体、服务客体、防范客体、控制客体以及打击惩治客体。  相似文献   

9.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我党在长期的各项工作中取得胜利的法宝,是我们在现在及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原则和重要方法.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灌输理论,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需要灌输理论.但在灌输过程中,应注意丰富灌输内容,拓宽灌输途径,明确灌输本质,遵循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为,认识客体从认识论意义上讲,并不是指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广袤的物质世界的任何事物,而是指在客观现实中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发生关系,与认识主体的内在知识结构、性质以及目的和愿望相对应的那一部分物质世界。换句话说,认识客体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选择的结果。没有同主体发生认识和实践关系,在认识主体选择  相似文献   

11.
龚文玉 《传承》2009,(2):72-73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我党在长期的各项工作中取得胜利的法宝,是我们在现在及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原则和重要方法。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灌输理论,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需要灌输理论。但在灌输过程中,应注意丰富灌输内容,拓宽灌输途径,明确灌输本质,遵循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12.
百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许多深刻的观念,也曾对共产主义社会作过予见和设想。其后,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观念加以阐述、发展和修正,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实践。二次大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我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较为系统的观念。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在近三、四十年中,都有长足的发展。我们所建立的观念,有的依然正确,有的部分需修改,有的有错误,需重新认识。用新思维、新知识来认识它们,武装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是政治理论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和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师生教与学和谐统一的需要,而且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建设和驾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主权让渡中,国家作为主权的让渡者,可以称为主权让渡的主体,而对等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则是主权让渡的受让者,可以称为主权让渡的客体。从国家作为主权让渡主体的角度看,国家有完全主权国家和不完全主权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分,主权让渡主体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主权让渡进程自身的发展。从对等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作为主权让渡客体的角度看,它们以各自不同的组织形式、性质和职能担当起了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职能的缺失部分,保证国际体系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5.
论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湖北社会科学》2008,42(2):187-189
主体间性理论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主体间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律特征以及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曹智 《前沿》2011,(19):54-57
人类主体身份的获得是历史、社会、人、自然等合力共生的必然结果,人类主体和动物客体之间的分野亦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存在既相互肯定又相互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因而,尽管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兴起引发了在法律界域之内动物是主体抑或客体的激烈论争,但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动物依然只能是客体。  相似文献   

17.
影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也是一种艺术的精神的生产。影视欣赏的两个方面———影视观众和影视作品 ,作为主体和客体 ,紧密地统一在整个艺术欣赏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主体问题的提出和获得重视,反映了我国文艺理论和创作意识的进步。艺术创造必须是主客体的辩证结合,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参予艺术创造过程,那就是“形式”。统一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过程。我们如果要完整地认识艺术创造活动,就必须把主体连同客体和作为中介的“形式”一起来考察。 一、由客体的重新确认论到主体  相似文献   

19.
20.
论主体性与客体性、主体间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主体性与客体性、主体间性的关系□陈金美主体性问题是哲学界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怎样理解“主体性”的含义,哲学界众说不一。本文拟对主体性、客体性、主体间性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以求更深刻地理解主体性问题。一主体性是建立在自然性、社会性基础上的一种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