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5,(4):27-32
在中西方学者的文献中,关于制度变迁与医疗服务组织间关系的研究一般基于"制度结构"与"制度过程"的二元划分。前者聚焦于制度的规制性要素,重视制度设计和结构对组织的外部影响,更强调结果评估和工具性考量,这种研究取向广泛地体现于早期和主流的文献中;后者将视野转向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的制度要素,不只是将制度当成外生变量,也将其视作一种内生性过程,对组织的行动、组织间的互动和相依关系、行动者对制度的影响等实施了更多的观照,这类研究虽在中国学者的文献中并不多见,但20世纪后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总的来说,两类研究的转变既与学者们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旨趣有关,也与各国医疗服务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迁深刻相连,并顺应了组织理论研究从理性系统范式迈向自然系统、开放系统范式的趋势。对于中国的研究者而言,需甄别西方式的分析工具,从本土的经验出发,深入考察医疗服务组织的实践,进而寻求一种适当的解释逻辑。  相似文献   

2.
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保障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呼唤理论创新近几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人们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存在偏差,不是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而是仅仅从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与原则、内  相似文献   

3.
公共制度是建构性的人类文明成就,其广泛的社会管理功能——正功能抑或负功能——已获得人类文明进程的充分证明。发挥公共制度的"有效的"功能需要对其意义建构进行多维诠释,这种阐释能力是人类理性精神不断提升的表现,更是制度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需要。从制度认知、制度设计、制度过程和制度评价来凝结工具性与价值性、合理性与合法性、规范性与权变性以及时代性与发展性的融合统一思维逻辑,对于解读公共制度的哲学意蕴进而为制度文化的社会化认同与尊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中,制度由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与文化-认知要素构成,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来分析我国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实效性的发挥,主要体现为强制性政策法规的建立与执行、行动者的自律与共同体的他律以及行动者对高校廉洁文化的认同三方面要素共存且互相影响的过程。在现实运行中,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备与执行效力低下、行动者价值观念偏差与共同体关系不彰以及"潜规则"对高校廉洁文化的消解等现实梗阻,它们造成高校反腐倡廉制度部分失灵。应从完善政策法规与提升制度执行力、形塑行动者价值理念与厘清共同体关系以及破解"潜规则"与培育高校廉洁文化几方面来进行制度补给。  相似文献   

5.
制度反腐:历史的回顾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松明 《理论探索》2006,1(5):68-70
建国以来,我们党采取了运动反腐败模式、权力反腐败模式和制度反腐败模式等多种反腐败模式。与运动反腐败模式和权力反腐败模式相比,制度反腐模式有着发挥作用过程长而稳定,避免大起大落,有利于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总成本不高,总收益较大等优点。为此,邓小平十分重视制度在规范人们行为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不遗余力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着手从反腐败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导向机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着特殊的功能.从制度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体现着制度与价值的统一,并在制度与价值的二维互动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制度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和旨归,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在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完善与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就要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构建多层次的复合式制度体系,以此来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合理、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治协商制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度安排与理论建构方面,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多重契合性。但是,政治协商制度从其在宪法中所处的地位来看,这一制度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应功能还存在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就必须完善和发展政治协商制度,从协商政治、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体制内的重要资源,切实把政治协商制度与和谐社会的契合性从应然态势转化为实然状况,充分发挥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制度主义——基于转型政治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制度中心观"普适性的反思和对低制度化政治体系的经验体认,试图建立一种适合分析低制度化转型政治体系的"以行动者为中心的新制度主义".为此,从行动者所掌握的政治资源、行动能力、利益和价值偏好等角度,把政治行动者分为精英(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和政治弱势群体,主要讨论了政治精英的特征及其内外部关系,及政治弱势群体的特征.从行动者的角度,分析初始制度的三种选择模式、制度的重要性与自主性、制度绩效、制度变迁与转型、观念与制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认为制度的初始性选择取决于相关的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博弈,最初的制度选择模式具有强烈的路径"锁定"作用,但这种作用是通过既得利益者的强制手段来维持的;不同制度的重要与否对不同的行动者来说是不一样的;制度的自主性来自其维持的行动者的政治资源与行动能力;制度绩效的评价不仅体现在它带来的绩效增长,而且还关系到绩效在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分配公平与否,制度的变迁与转型实际上是行动者之间利益的调整与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9.
民主制度的成功运行与主体人在利用机会和制度实现个人合理目标上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社会公正同时依赖于有效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理性的行为方式。如何立足于社会现实将制度方案的设计与运行同人们的行为实际结合起来,这是制度建设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哲学问题。我们通过分析罗尔斯正义原则对民主制度的理想设想,讨论社会选择理论对特定社会结构中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的冲突、协调与均衡的分析,力图说明制度建设不能"为制度而制度",而应该着眼现实,从解决那些很多人都关注但缺乏强有力的见解和解决方案的问题入手,寻求建立合理制度的具体方法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制度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制度作为一种分析单位,不同领域的学者都给予"制度"问题高度的关注。新制度主义对制度进行拓展性研究,认为制度不仅包含由政府、国家、统治者有意制定的一系列规则、政策法规的正式制度外,还包含了人们在长期的共同交往中形成的、内生的非正式制度。于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就成为了分析制度的两个重要视角,不仅对农村治理中的制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使中国农村的制度研究面临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的几个新制度主义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个突破口,其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对其产生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人们从各方面对它进行分析与解释。本文仅试从新制度主义的观点来剖析它形成的过程,并就农村社会中的村干部“搭便车”和路径依赖这两个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以此“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制度层面来了解村民自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制度合理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伲永贵 《学理论》2009,(21):43-44
人类认识中的缺陷和其他人为因素会对制度过程的合理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认识的视角,对制度过程中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使人们正确认识制度的合理性,对我国制度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可园  李晓芬 《学理论》2010,(20):172-173
对“五四”的性质的理解近年来逐渐形成三种解释,即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解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五四”对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内在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破除人们内心的道德束缚有余,而制度约束建设不足,因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给法制尚不健全的中国带来了人的行为的极大混乱。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各学科在制度研究方面的融合和借鉴促使政治学研究深入考察政治制度的不同变迁路径,并从制度变迁的动力来源、权力运行与激励机制、持续时间与剧烈程度,以及变迁路径是否契合行动者的意图等四个层面审视政治制度变迁的具体方式。这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具有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可以从内部性和外部性、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社会发展、全局性和渐进性、合意目标与不确定因素等四组关系分析当下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的价值理念、目标指向和现实途径。在改革和完善政治制度的过程中,既要做到从国内情况和问题出发,也要借鉴国外合理的相关经验;既要对待政治制度变迁主导力量的强制性基础,也要考虑利益关系协调的诱致性根源;既要把握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和价值原则,也要积极完成阶段性任务;既要回应诸多复杂因素,也要认识合意变迁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姚雅晴 《学理论》2012,(33):99-100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人民法院在处理和解决事故的过程中应将现今的刑事案件与现今的社会矛盾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大力关注社会的和谐。这也是现阶段对人们的审判等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就当前刑事案件上的缓刑制度而言,不同国家的缓刑制度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和美国两国中所具备的缓刑制度进行分析和比较,阐述了两者之间存在着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05,(3):39-41
依靠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腐败新思路。但从客观上来看,现行的廉政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仍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可以以人民公社制度的创建与解体为典型案例,分析国家塑造社会同时又被社会反塑造的双向过程.人民公社制度是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典型建构性特征的制度,它象征着国家权力在社会范围内的超限度扩张.而它对社会的过度嵌入则导致了社会自主性要求与国家全能要求之间的冲突,并最终导致社会的反抗以及自身的瓦解.因此,制度的立废实际上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博弈,而国家应该认识到权力的生长过程是国家与社会互为建设性的塑造过程,两者互赖关系的维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是政治学或政党学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政党政治是指由政党影响国家政权 ,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 ,是政治类型的划分 ;政党制度则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结构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政党制度又可以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体制 ) -运行机制。作这两方面的区分 ,有利于把政党现象纳入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来考察 ,也便于人们从政治发展和政治管理的角度 ,认识政党地位的取得、党政关系、政党关系的科学界定及政党运作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国外行政公开制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虽然行政公开制度已经在许多国家得以建立,但其在不同的国家实施效果差异很大,因此必须认真总结各国的成功经验。分析和总结国外行政公开制度的实施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和推动国内行政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制度公正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旨在使每个人的正当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保障的制度规范体系。制度公正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制度公正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伴生过程。其辩证关系表现在:一方面,人的发展推动制度公正;另一方面,制度公正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和宗旨。人的全面发展是制度公正的终极目标,而制度公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