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干部走读现象,社会上议论较多,而且大多数是批评性的,认为这些干部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造成行政成本增加和腐败。一些地方党委和组织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试图减少干部走读的现象,但是,这些做法收效并不明显,走读现象并没有真正减少,  相似文献   

2.
人民论坛杂志2008年第20期刊登了一组关于走读干部的文章,其中,《走读干部不能再走了》一文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尤其在某些地区党政干部中间,掀起了关于走读干部现象的大讨论。同时该文也受到了贵州省铜仁地区地委书记廖国勋的重视,并批示将此篇文章复印分发到当地各分管地区和部门一把手及党政干部手中,要求每位同志都要认真对照、做好表率。为什么走读干部现象,能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铜仁地区是如何治理干部走读问题的?这能给其他省市地区带来怎样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人们把工作在农村,住宿在城镇的党政干部戏称为走读干部。近期,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进行的群众与基层干部的专题调查显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占受调查者的68.46%;二是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意识比较淡漠,占受调查者的64.89%,这都与走读干部有着密切联系。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7.19事件已经给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的走读干部敲响了警钟,但干部走读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制度层面。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来,一些乡镇干部“迟出早归”,夜不回镇,村民有事找不到干部,严重地脱离了人民群众,被戏谑为“走读官”。为此,龙海市把纠正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作为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切入点来抓,变“走读”为“住镇”,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们欢喜地说:“‘走读’干部转变了,乡镇大楼打亮了,乡官变成好兄弟,夜谈话儿倪心里。”  相似文献   

5.
近期,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进行的"群众与基层干部"的专题调查显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占受调查者的68.46%;二是"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意识比较淡漠",占受调查者的64.89%,这都与"走读干部"有着密切联系。人们把"工作在农村,住宿在城镇"的党政干部戏称为"走读干部"。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来自湖南基层的干部,近年来,随着基层干部进城安置的增多、下派挂职干部数量增多、干部异地交流的频繁,干部走读现象愈演愈烈。由于我们位置比较偏僻,很多在县与乡镇工作的干部将家安在了邵阳市。于是,有的干部一周5天时间,周一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决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从组织上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坚持任人唯贤,防止和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防止和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关键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大力推…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是腐败现象的一个新变种,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只有科学配置权力,加快干部轮岗,加强离任审计,设置离任缓冲期,提高干部退休的待遇标准,加强舆论监督,才能标本兼治,将其扑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社会上人们对干部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孝昌县委宣传部丁志武来稿认为:这些腐败现象的产生与我们在干部的使用提拔上的不正之风是息息相关的。现在的腐败特点是一查、一抓就是一窝子。在一些领导的周围总是会有那么一帮子溜顺拍马的人,唯领导意图是瞻,置党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积极地钻营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甚至可以挖国家的墙角。这些蛀虫们是怎样钻进干部队伍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任用干部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姜瑞峰是一位敢于直面腐败现象的基层纪检干部!是中纪委通报表彰的反腐败斗争的勇士,在腐败现象依然存在的今天,我们有着和作者一样的期盼,像姜瑞峰这样的纪委书记能多些再多些  相似文献   

11.
干部心声     
把群众工作做细、做精、做实铜仁地委委员、地区纪委书记张美圣:狠刹干部走读风,关键要从思想上、制度上、实践上,探索解决好作风不实、执政  相似文献   

12.
赵燚 《现代领导》2014,(7):55-55
驻村蹲点,顾名思义是住在村里。和群众同吃同穿同劳动,为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是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帮扶群众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地纷纷开展挂职锻炼、干部回乡、包村联户、结对帮扶等蹲点活动,但是一些干部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走读”“跑偏”等现象,群众意见不小。  相似文献   

13.
袁钦 《半月谈》2004,(22):69-69
我是一名村干部,喜闻我们县的乡镇搞机构改革,老百姓非常支持。欣喜之余.我想代表我们水名镇的农民说句心里话:请不要再给我们派那些家住县城的“游击队长”式的走读干部了。要知道,此类干部早出晚归(每天早上10点到乡下报到.下午4点回城报到),  相似文献   

14.
如雷 《半月谈》2005,(4):80-80
近读贵刊“读者之页”中的《农民不欢迎走读干部》、《乡镇干部不得违法行政》两篇文章.深有感触。乡镇干部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素质差,能力低,对群众生、冷、硬,工作有法不依.“在其位.不谋其政”,心不在焉.“走读”成风,甚至在一些地方“土匪”、“强盗”也成了乡镇干部的代名词。不错,乡镇干部队伍中确有害群之马,但大多数正派乡镇干部的苦又该向谁诉说呢?  相似文献   

15.
说到社区居委会干部,人们印象中可能都是老大妈,其实不然,在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街道久长路社区,就有一个"重庆美女"担任社区干部,她有一头飘逸的长发,一张真诚的笑脸,说话办事都透着青春的活力。她,就是重庆市合川区人大代表、钓鱼城街道久长路社区党委书记黎晓坤。  相似文献   

16.
法的权威不立腐败必然不止叶长珍反腐败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必须在理论上深入研究的问题,江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肯定了"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党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党员和干部是廉洁奉公的"之后,语重心长地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4,(3):11-11
村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工作任务重、生活条件艰苦,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关心、爱护村镇基层干部,为他们安心扎根基层、造福当地百姓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同时,乡镇基层干部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坚守工作岗位,不当“走读”干部,深入村屯、深入农户,了解群众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8.
群众文摘     
《群众》1996,(3)
近年来,个别党员干部,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党校教师,在大小会上引用社会流传、编说的消极“串话”,来引证党内腐败现象,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这是一种不良政治倾向,广大党员干部应坚定政治信念,制止“串话”传播。对党内的腐败现象进行适当的舆论抨击,是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无中生有。惩治腐败一靠教育,二靠监督,三靠法制,四靠党员干部自身廉洁奉公。这是反腐倡廉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论腐败现象的综合治理李文君根治和消除腐败现象,必须综合治理,具体说主要应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思想教育。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增强党性原则,增强遵法守纪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上筑起防腐大堤。二是加强法制建设。根治腐败,要靠教...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民对我们党内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也更加关注。因为党内存在腐败现象,有些人对我国改革开放产生怀疑,有的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发生动摇。因此,我们必须长期持久地坚持反腐败斗争。一充分认识党内腐败现象的危害腐败现象是危害党和国家的严重问题,我党长期以来一直十分注意解决腐败问题,对腐败现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惩治。但惩治腐败不是一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另。江泽民同志指出:“当前确有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一部分党员和党的干部经不起考验,头脑不清醒,立场不坚定,甚至有的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