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翠翠的故事     
翠翠的故事杨烨一1997年深秋,一个风清云淡的午后,上海市公安局闽北分局临汾路警察署一如既往地忙碌而有序。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伯神色凝重地叩开署长办公室的门。老伯是街道干部,他告诉臧跃军署长:临汾路299弄地下室最近来了一伙江苏民工,其中一人带着个云南小...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家通常用毛笔作画,手指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方式。手指画风格凝重古朴又朴素稚拙,仿佛古代石刻或壁画,产生三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一位画家,铺好宣纸,准备作画,不慎在纸上滴下了一小点墨点。雪白的纸上落下一滴墨点,真刺眼,画家审视良久,提笔从这个墨点开始作画,他把小墨点创作成一只雄鹰炯炯有神的眼睛。不一会儿,一只翱翔苍穹的雄鹰跃然纸上。画家用独具匠心的天才画笔救活了画纸,化腐朽为神奇。无独有偶,另一位画家也不慎在宣纸上滴下一墨点。画家生气不已,随手将宣纸揉成一团,原先还只有一个墨点的宣纸,立即沾染了无数个墨点,墨点蔓延开来,画家将纸扔进纸篓,从画架上取下另一张宣纸。那滴了一滴墨点的宣纸在画家手上结束了生命。“墨点”似乎难免,正如人的错误和缺…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代著名的书画家都喜爱在扇面上题诗作画,逐渐形成了书画艺术中的“别体之作”,扇子由此也成了熔书、画、工艺为一体的精美艺术品。丰子恺先生在《扇子的艺术》一文中写道:“扇子是在中国特别发达的一种书画形式。”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始于三国时代,渐盛于魏晋南北朝。《历代名画记》中载:南朝画家蘧道愍“兼能画扇,人马数分,毫厘不失,别体之妙,可谓入神。”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纨扇仕女图》,形象地描绘了  相似文献   

5.
刘娟 《传承》2009,(18):144-145
人物速写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线造型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当我们面对模特进行作画时,如何用线条快速、准确、概括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熟练地掌握用线的规律和技法;了解线条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塑造出生动、耐看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正>从中国历代绘画角度看,中国绘画有着悠久而又辉煌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绘画活动随着人类认识规律而不断的进步,从心理美学思想和理性认识,把中国绘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从视觉上,在有限的面积上,体会那无限的空间。因为绘画艺术毕竟主要是用视觉器官来感受与欣赏,同时也成为了一种从精神上的存在形式,画家在作画时需要充分调动起思维去想象,体会画外之画的空间与意识。同时还包含着一种空间,也就是自然空间,与历史空间的绘画美学如何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的民族民间造型艺术瓢画,又被称为"兽瓢"或"虎头瓢",西南一带叫"避邪瓢"或"鬼脸"。它是在木瓢背面作画,通常画一头张着大口的怪兽,怒目愣睁,龇牙咧嘴,仿佛要把一切都吞下,"吞口"因此而来。瓢是一种用途广泛、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最早的瓢不是用木头制作的,是用葫芦制成的。人们将葫芦从中间一剖为二即成可以舀水的瓢。后来,逐渐发展为用木头制作。因木头更结实耐用,而且可以制出更长的柄,人握柄打水可以不湿手,使用更为方便。瓢作为吞口瓢画的独  相似文献   

8.
人物速写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线造型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当我们面时模特进行作画时,如何用线条快速、准确、概括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熟练地掌握用线的规律和技法;了解线条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塑造出生动、耐看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期,苗岭山麓的苗家姑娘王阿勇,到美国进行蜡染绘画艺术表演,轰动了美洲大陆。表演大厅里,里三层外三层,来自美国、加拿大各地的人们,把王阿勇围了个水泄不通。王阿勇信手作画,用蜡笔在布上略略几勾,便见两只蝴蝶栩栩如生,翩翩起舞,厅里一片“OK”声!  相似文献   

10.
古人曰:扇子好清风,时常在手中;一时不在手,何处得清风!每逢夏至酷暑来临,人们很自然地想起用扇子作纳凉的工具。在扇面题诗作画,或收藏书画名扇珍品,更是华夏民族文化名人其乐无穷的盛事  相似文献   

11.
关中画侠马良张珂马良先生在作画。51岁的马良,回族姓名为穆罕默德·达乌德。平易质朴,一米六七的身高,却以侠名称诸画坛。国画大师石鲁曾说:“我和马良,一日不见如三秋。”石鲁性情激烈,在其居住的西安,有幸与之合作作画的大概只有马良一人。其实,马良不过是个...  相似文献   

12.
晴空排云,欢声涌动。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的一隅,一场名为"阳光下成长,快乐中飞翔"的文艺演出正在举行。孩子们身穿缤纷的服饰,载歌载舞,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映入现场所有观众的眼帘。而后,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画笔现场作画,描绘着他们童年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眼前这一幕幕快乐与幸福的景象离不开孩子们口中的"赖奶奶",她,就是上海福门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赖雪卿。  相似文献   

13.
公元1753年,郑板桥丢掉七品知县的“乌纱”,重回扬州作画卖画。他在回扬州后的第一幅竹画上题了一首诗:“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依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春。”下面盖了两颗印:一颗是“燮之印”,另一颗是借用唐代诗人刘  相似文献   

14.
要了解并发展自我的空间,就必须主动学习。大体而言,学习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传统的“增加型学习”,使你按一定顺序获得信息。一段时间后,这些信息转化为知识。而通过教育及实践,这些知识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智慧。这一过程就如作画,画家不断地在画布上添加颜料,直至最后,一幅美妙画卷诞生。  相似文献   

15.
用“水墨文章”来形容湖南青年画家李龙标的国画作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他的画虽然也重视浓墨重彩的泼泻,但更追求思想意念的渲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与其说李龙标是在用画笔作画,不如说是在用画笔创作文章、表达思  相似文献   

16.
轻松地带     
漫画算命人失误算命先生:“嘿,你怎么算完命不给钱就走了?”路人:“难道你没算出来我现在身无分文吗?”作画某女士在公园乘凉,发现有一位作画的年轻人一直注视着她,于是她摆了个极自然的姿势,一动不动地站着,以方便他作画。约20分钟后,他向女士走来,很不好意思地问她准备什么时候离开。她大方地说:“你别担心我,你尽管画吧。”他更不好意思了,红着脸说:“小姐,很抱歉,你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没法画下去……”看鬼故事有一天晚上,我到警察局去缴付交通违章罚款,看见一位老太太全身战栗,不知何故。我付了罚款正要离去,看见她坐在墙角的椅子上全神…  相似文献   

17.
琢墨 《协商论坛》2011,(9):63-63
书画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养生的手段之一。习书作画是要自己动手或练字或作画,集学习、健身及艺术欣赏于一体;书画欣赏则是对古今名家的书画碑帖艺术珍品的欣赏,在艺术美的感受之中,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在著名眼科专家孙汉军的家里发现一间很别致的画室,身着军服的他在画案上泼墨作画,于反差中有一种宁静的和谐。两枚风格迥异的印章吸引了我的目光:一枚“汉军”,线条粗犷,如磐石一般硬朗而坚定;一枚“汉君”,清逸而秀雅,如潇潇翠竹临风而立。再看他画墙上刚画好的新画:山,层峦叠嶂;水,波腾浪涌;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著名的抽象画家康德斯基,曾经有一段时期因画不出理想的画作而十分苦恼。他觉得自己已经丧失了画出佳作的能力.一度自暴自弃,甚至想过要放弃继续作画。  相似文献   

20.
姜志雄  姜青辰 《前进论坛》2012,(6):48-49,66
初识植绒壁画创始人倪继周先生,是在23年前,在继周先生的香山画馆里,看先生在黑色的植绒布上作画……倪继周先生不是“科班”出身,但他生于一个美术世家,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他爱画画写写,书画让他废寝忘食。有时,睡梦中也常常梦见画画,梦醒了半夜三更爬起来,开灯作画到天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