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提出了"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繁荣。进入21世纪以来,关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地缘政治的内涵不断更新,地缘政治力量格局、地缘竞争“棋势”和方式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重大变化:一是全球地缘政治力量的天平明显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倾科,美国超强地位突出。二是欧亚大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美国在欧亚地缘战略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欧亚各国地缘战略无一能避开美国的欧亚地缘战略制约。三是地缘战略争夺方式发生变化,非对抗的潮流在上升。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这种变化使我国面临潜在乃至现实的跳战。(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在亚太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3.
地缘政治中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战略中具有 特殊重要的意义。中美冷战时期,台湾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工具。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台湾在该地区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大幅下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美关系被美国的战略决策者 定位成战略上的竞争关系,台湾对美国而言的地缘战略价值再次上升。这正是台湾问题具有长期 性、复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7月28日,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华尔街日报》刊登了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的一篇题为《华盛顿应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的文章,指出“一个中国”的政策对海峡两岸和美国同样有利,一旦放弃这种政策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5.
地缘战略因素的影响是促使美乌两国军事合作重新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与乌合作有利于美国的欧亚地缘战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乌兹别克斯坦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等地缘战略目标考虑也有与美国进行军事合作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刘波 《同舟共进》2010,(8):40-45
长征中强渡大渡河是中央红军生死攸关的战略节点,这关键的一仗,就是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展开的。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说:“泸定桥一战,在长征史上意义巨大。如果这次战斗失败,如果红军在炮火面前畏缩不前,或者,如果国民党炸断了铁索桥,那么中国随后的历史可能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7.
一、认识美国的石油战略 要寻找中国能源安全出路,无法回避的是当今世界最强大国家美国的石油地缘战略。美国的石油战略,一言以蔽之,就是控制石油流动的路线和石油产地,不让石油贸易真正自由化。  相似文献   

8.
杨青 《新东方》2012,(6):17-19
导致南海争端日趋激烈的原因很多。中国实力增强,加大了在南海维权力度;美国"重返亚太",实施所谓"再平衡战略";一些域外大国的介入以及南海周边国家企图借助美国和其他区域外势力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等,都是导致南海争端日趋激烈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地缘因素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地缘因素决定了南海周边国家必须面向南海制定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也决定了南海要成为大国进行战略博弈的焦点,这是南海争端日趋激烈和有可能激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战略十年,美国都有一场,甚至多场战争,下一个十年由美国发动的战争,很有可能在亚太地区未来若干年,中国面对的头号地缘战略挑战仍然是美国。目前的美国,在广义的精英层面,许多人逐渐地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了"美国衰落"的现实。这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效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与东盟达成区域性自由贸易安排,对东亚的经济合作进程乃至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变迁,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应与亚太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和平发展的战略才能实现.依据中国目前所处地缘政治情势,我国应推行全方位睦邻、富邻、安邻外交,逐步巩固和扩大一个稳定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带.东南亚地区是我国应当重点经营的地区,与东盟关系的进展直接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1.
庄斌  李桂峰 《人民论坛》2011,(7):228-229
"多米诺骨牌"理论是战后美国遏制理论的延伸,是美国干涉越南事务的指导性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是艾森豪威尔在阐述印度支那在美国遏制战略中的战略重要性时提出来的。但是,追根溯源,"多米诺骨牌理论"则是战后美国政府领导人反共主义思想、地缘政治观和二战教训错误反思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地缘经济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地缘经济的过程中,要从人地的互动关系,将地理环境和区域因素作为参与人们之间关系的能动变量来加以研究。地缘经济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它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从政治逻辑转向经济逻辑的过程中生成的。研究地缘经济学旨在为各民族国家展开国家经济战略服务,所以业已形成了一些有各自民族国家特征的地缘经济学流派。如美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和意大利学派等都丰富和发展了地缘经济学。地缘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如其他经济学一样,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将可能出现更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这是理论发展的必然向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战争是美国攻掠全球地缘战略枢纽的重要手段,本质是一种文化操纵,即通过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文化软战争的实施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文化渗透,侵蚀目标国家的文化核心,改变民众的文化观念,最终接受美国所设定的文化观念。二是利用蜂拥战术发动街头政治,颠覆现政权。三是扶植亲美政权上台。防范文化软战争的关键是让美国从幕后"现身",揭露其文化操纵的真实目标、手法和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4.
北约是地缘政治战略博弈的产物,其成员国大多具有较悠久的地缘战略思维传统.冷战给北约地缘政治战略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冷战后,持续的地缘扩张成为北约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与之相联系的是北约政治职能的不断拓展,这种扩张和拓展已经并将继续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布热津斯基先生的自白宗寒《大失败》一书的作者,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先生,不久前又写了一本大著:《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这本书与上一本有所不同,不完全限于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运动(当然这方面的内容是不会缺少的),而是把笔锋转...  相似文献   

16.
“奥拜主义”是对美国现行全球战略的抽象勾勒和简约冠名。其实质是重祭意识形态至上,重塑美国领导地位,重拾“双重心”全球战略,重振西方军事联盟体系并重造美国绝对军事优势,重返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重整美国地缘战略政策即“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重启全方位对华战略遏制。“奥拜主义”主要特点是全面传承“奥巴马主义”,彻底逆反“特朗普主义”,全盘复原美国传统政治生态,再度启用“借攘外以安内”的救场法则,奉行“伪多边主义”。“奥拜主义”的推行导致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刺激西方传统势力泛起,制造地缘战略安全危机,迟滞全球战略稳定进程和新时代国际战略格局的多极化演进,掣肘国际社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进。“奥拜主义”究竟能走多远、行多久、发挥多大作用、产生多少效果,深受拜登政府执政绩效、国际社会不同反响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于宁宁  于耀洲 《人民论坛》2012,(35):242-243
东北亚地区是冷战后国际关系中利益与矛盾的焦点,中、美、日、俄四大国的力量在此博弈。美国霸权的存在及其推行的霸权均势战略与中俄制衡均势战略、蒙韩等距离伙伴均势外交策略,共同作用于东北亚地区,改变了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这些错综复杂的制衡关系致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整合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一个词很流行:中美"两国集团"(G2)。它由美国彼得森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提出,奥巴马外交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加以强调,类似表述还有美国经济史学家弗格森提出的"中美国"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亚太的联盟体系的结构安排并非受对抗共产主义的地缘政治所驱动,而是有对冷战格局下控制东亚诸国(地区)的考量。本文认为,双边主义是强国控制弱国的重要手段。美国在亚太联盟体系中广泛采用双边主义,使自身在联盟中保持了高度的灵活性和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近20年来战略疏忽与政策缺失,美国政府意识到自身在北极事务上已严重落后于其他北极国家。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相继发表了北极战略及其实施措施,表明奥巴马政府将推行"向北看"外交,在北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在美国步入战略收缩期的大背景下,其北极新战略的落实还将面临诸多挑战和障碍。美国这一新变化必将给北极地缘政治、经济乃至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去分析和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