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乐山市马边县劳动乡柏香村有12个村民小组,都分布在连绵的巍巍大山里,山高林深路远,不仅路难走,还很危险! 有一次我走访贫困户,途中泥石流滑坡,道路中断.我绕过滑坡点,一头扎进林子里,继续前行.山高蔽日,林深如海,手机没信号,我在密林里走了大半天也走不出去.眼看天快黑了,我精疲力竭,又冷又饿,一阵寒风袭来,紧张而恐惧.不过,我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痛恨:我还没为群众做点什么,就这样完了?万幸的是,在天黑之前,我找到了返回的路.  相似文献   

2.
全国政协常委爱泼斯坦先生,离休前系《今日中国》杂志的总编.日前.他在北京寓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爱中国,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儿有我的事业,中国就是我的家!”他说:“我走了一条奇特的路.中国人一般是由爱国主义走到国际主义,我却是由国际主义走到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3.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这是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一句格言。这里,“走你的路”和“走自己的路”是同样的意思。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引用了这句格言,他说:“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马克思对这句格言的正确理解和一贯遵循,为我们提供了榜样。  相似文献   

4.
(一) 接到慰问演出的任务,我便随团启程,一路熟悉的景致渐渐隐退,映入眼帘的是不常见的光秃山峦.路,在苍穹的山势下,显得十分窄小细长,险峻的山势,有时仿佛一碰就会塌陷下来,挡住前行的山路,有时路边庞大的山石让人不自然地会担忧起来,车上有人悄声说道:“太吓人了,垮下来一定会把车砸扁的.”车在前行的过程中海拔渐渐上升,走了近两小时,绕过一山坳,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水域,刘团长告诉我这水很浅,几乎没有什么生物,是著名的沙湖.我的心里不由得产生了好奇,真想下去试试这水的幼稚想法,在我这个年龄居然也会蹦出.  相似文献   

5.
在克山农场,有一条远近闻名的路,农场人给它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爱妻路".这条路的背后,则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2015年的一天,我无意间看到同事拍摄的一张照片——一个汉子正推着三轮车艰难地爬坡,车上坐着一个满头花发的女人.看得出汉子很费力,但仍满脸笑容、神情坚定.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张有"故事"的照片. 同事告诉我,照片上的汉子叫郑春达,是克山农场的一名养路工,也是一名有着39年党龄的老党员.  相似文献   

6.
在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残疾人都知道这句话—一"有难事,找付琼".街道下设7个社区的干部和专职残疾人工作协管员也常说这句话——"付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最懂得残疾人的心,她是残疾人的‘拐杖’."而付琼自己却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干好工作是我的责任.我愿为残疾人服务."尽管身子消瘦,骨子里却流露出坚毅;尽管不善言谈,为街道社区残疾人办事却敢想敢做,风风火火.她,就是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办事处残联残疾人工作协管员付琼.  相似文献   

7.
我是织金县财政局驻少普镇龙井村第一书记但黎.说实话,刚接到驻村通知时我非常抵触,尤其是走进龙井村的第一天,我更是心灰意冷:这里没有连户路,整个村被泥泞烂路包围;村里没有其他资源,村民只能靠“一亩三分地”养活. 我没有村务工作经验,所以一连几天都在村委会待着.一个寂静的夜晚,我独自漫步在泥泞的小路上.  相似文献   

8.
舒畅 《当代贵州》2022,(2):50-51
"我的高中同学说,我是一路逆袭."聂瑛洁,这个并非从小立志学医的人,偶然走上了学医之路,然后一路贵人相助,一路遇见榜样并以此为参照努力,一路在每个站点做自己认为对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前年夏天,我又回北大荒一次.这是我第二次回去了.建三江大兴农场场部建了许多新房子,我已经分辨不出原来学校的位置.场长把我带到离场部很远的一条路边,雨后的路翻浆翻得很厉害,两道车辙很深,弯弯曲曲地伸向前方.前方是一片绿阴蒙蒙,好像是一片树丛,也好像是一片草丛,在阳光下闪着迷离的光,像是<绿野仙踪>里的某些场景.场长指指那片一团绿色的地方,对我说:那里原来就是学校.  相似文献   

10.
盛夏的酷热难耐远远比不了我内心的痛苦煎熬,自从得知母亲身患恶性肿瘤,那种束手无策和痛苦无奈一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让我在接到作为挂职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的通知时,犹豫不决.还是母亲看穿了我的心思:"妈妈知道你孝顺,但是你也不能一直守在我身边,你的工作不干了?自己的路不走了?遇到困难勇敢地跨过去才是我的好儿子."怀孕的妻子也安慰我":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的."领导也鼓励我:"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帮你解决."于是,作为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的一名干部,我带着组织的信任、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内心的愧疚,带着临行时母亲送我的那双崭新的白色登山鞋,踏上了脱贫攻坚的征程,成为了万源市茶垭乡老洼坪村的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1.
一、为何取名“别史” 1978年底中央端正了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教学与研究才走上了正路。1979年和1983—1984年,教育部政治理论教育司两次要我负责主持国际共运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和修订工作。我在深切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国际共运史要纠正、改变以  相似文献   

12.
地点:兵团某团场 主人公:拆迁办小刘王二蛋 马花花(王二蛋的妻子) 故事概况:王二蛋是一个受骗在外地搞传销归来人员,他刚回到农场看到有人正在拆他们家的房子,他不问青红皂白就和拆迁人员发生了一小段冲突,幸亏王妻及时出现制止和化解了矛盾. 王二蛋:(提着行李出现)在外闯荡两年半,让那些骗子把我骗了个干呀!都是传销惹的祸,当初头脑一发热,不听家里人的劝,鬼迷心窍走错了路.到头来就是现在这个下场,有家不敢回呀!(惊呼)哎呀!我的个妈呀,两年没有回家农场这是咋了?咋和打了仗的一样.这一个坑,那一个洞,房子咋都成这个样子了.这些人大包小包地跟逃荒的一样.我不会是走错地方了吧?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好     
人物:男甲:玉柱 女甲:刘喜平(又名妞妞) 女乙:胖丫 女甲:(河南口音)人家都急着搬楼房.俺家却忙着装修平房.这不,一大早,俺家那死脑筋就跑清水河去了,说什么,买点材料把房子收拾收拾.呸!我收拾个屁!你看王栓宝家和我们一起来的,人家去年就住上楼房了.他老婆见到我就说:"这住楼房的感觉——真好".你看她那拽兮兮的样子,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上个茅房,我蹲着,你坐着,咋,还能成仙.(电话铃响)喂!你好,请问你找谁? 女乙:(四川口音)哎哟!我的妞妞哎,是我呀,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了? 女甲:呸!真酸!哟!是胖丫,就两步路也要打个电话真是有钱烧的了.咦!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这是弄啥?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有人说:"多个朋友多座桥."也有人说:朋友是资源,朋友是财富,朋友是生产力……这都对.但这里指的是真朋友、好朋友,而不是假朋友、坏朋友.领导干部交友不当,那朋友就绝不是"路",也不是"桥",更不是什么资源和财富了.  相似文献   

15.
治学杂谈     
一文化大革命大风暴刚刚开始不久,大字报、批判会已铺天盖地而来。在众多的批判和口号中,有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学生批判老师“只拉车不看路”。只知道上课教书;不看路,不知道是在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服务。我说这句话对我有启发,并不是说我从这句话里认识了我是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服务的,我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水平,也没有那么高的认识水平。它触动我的是使我由此扩而大之,认识读书、作学问,乃至作任何事,都要又拉车又看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辜负了青年学子们的“心”,我是从“旁门邪道”来理解这句话。我根本未想过我是为修…  相似文献   

16.
隔江宣传 1935年初,我红四方面军粉碎军阀田颂尧、刘湘、杨森等白匪军六路围攻之后,开始向西进发.同志们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纷纷议论:"这回要打过嘉陵江去,与毛主席、中央红军会师,开到北方打日本鬼子去啦!"  相似文献   

17.
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甚至还有一些不认识我的人在知道我要下基层从政后,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在毕业办理户口手续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办事员就这样问我:“你家在孝感?”我说:“不在”。“那你爱人在孝感吗?”“不在。”“那你为什么到孝感去,是犯了什么错误在学校呆不下去了,还是学校故意坑你?”我说:“都不是,是我自己申请去  相似文献   

18.
你是青藏公路的制高点———5300米。公路穿过的山口像老者那没牙的嘴,终年咀嚼着枯萎的夕阳和苦涩的山月。多少年轻的生命就被你这样咀嚼掉……20年前,从我知道你的存在那天起,就把你的名字与死亡连在一起……真让人难以置信,在这个缺氧的世界里,你却精神抖擞地挺立了一个又一个世纪,成为中国西部一块不沉的高地……一队牦牛从山顶走过,一路反刍,一路前行。牦牛背上坐着我……王宗仁:《唐古拉山》  相似文献   

19.
在南充市高坪区万家乡,有一个名为邵家坪的村落,耕地资源匮乏,房屋破败不堪,一半以上的村民在外务工,劳动力严重缺失,道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 作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员工,我被派驻到邵家坪村.虽有心理准备,但我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随后,我在扶贫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既然来了,就不能成为一个过客,我要和大家一起创造,走好路、吃好水、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20.
1938年8月中旬,我们50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从陕甘宁边区鲁迅师范学校毕业,来到延安边区教育厅报到.准备在教师训练班作短期集训后,分配到各县农村当小学教员.我们这些青年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抗日的中心延安,心情非常激动与好奇.我约了几个同志到处走,到处看,一路走,一路唱,十分开心.忽然有人说道:“我们已到了毛主席身边,要能直接聆听毛主席的教导,该多好啊;”大家一致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