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文化”,作为具有与“成人文化”不同性质和独立地位的文化存在于现代社会里,这是战后时期才开始被逐渐认识到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都对青年文化开展研究,想搞清它的含义和内容,现在他们的分析探讨主要沿着下面四个方面进行:(1)作为反文化的青年文化;(2)对工业社会里的社会化问题持抱怨态度的青年文化;(3)作为成人文化变形的模仿的青年文化;(4)作为遮掩与自主的统一体的青年文化。一、作为反文化的青年文化反文化性质的赞成者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对成人文化及围绕社会的“规范”、“价值  相似文献   

2.
“摊厅”文化对青年官兵的影响及对策吴祖清“摊厅”文化是由文化市场衍生出的一种文化现象。从专统的新华书店到现在的地摊、书屋;从过去的影剧院到现代的镭射影厅、歌舞厅、卡拉OK厅、录像厅(室)等这些现代“摊厅”对青年精神凝聚、价值取向无不产生巨大的影响。研...  相似文献   

3.
浦东青年处于改革前沿,面对着商品经济大潮冲击。在中西文化撞击下,在历史传统影响和现实社会实践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浦东青年的伦理素质,对浦东青年日常行为选择和现实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为此,我们于近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00多名浦东在职青年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公共场所与人发生摩擦时”,“做了好事,未得到许诺的报酬时”,“看见歹徒持刀行凶时”,你取什么态度;你平时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对于“损坏公物、未成年人之间的性关系、婚外情、离婚、买东西插队”等20项行为,你最能宽容或最不能宽容的是哪些;一位现代都市公民应具备的礼仪修养,等等。回答采用多项选择和排列顺序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一、边际人形象成因 1.边际内涵我们假设,将“边际人”视为现代青年生活形态的典型形象,既想说明“边际性”是青春期人格转型中的一项本质特征;还想特别提出,在我国社会改革走向现代化的大过渡时期,青年作为时代性格的代表者,其生活行为和观念最典型地体现了挣脱旧时代的束缚向新世界拓荒的过渡期特征,因此,当代青年实质上是代表着时代转型的“边际人”。这里所揭示的边际人形象,还不同于以往偶尔为人们提及的“边缘人”或“过渡人”之类,我们所作的理论假设其主要内涵由三层意思组成:第一,作为一个事物的边界处、边缘处,如青年处在少年期末、处在社会权力的边缘;第二,作为两个事物间的转折点,就象当年恩格斯称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和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一样;第三,“边际”作为一个转折点,还表现为双轨制转型中的冲突区和过渡带,正是基于这一内涵,现代青年心态中所呈现的茫然、失范、无序、失衡等现象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青年时尚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所谓青年时尚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青年群体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规格或样式。青年时尚是一种亚文化时尚 ,它既具有时尚的一般性 ,又具有青年文化的特殊性 ,是青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阿兰·吉麦尔在《法国人的服装、时尚与仪表艺术》中说 :“如今 ,追求时髦倍受欢迎 ,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目标。”现在 ,青年时尚已成为世界青年研究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一个“聚焦点”。中国的青年研究工作者 ,对青年时尚这一课题进行了跟踪研究和理论上的探索 ,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主要回顾 90年代以后的青年时尚研究。  相似文献   

6.
商业发展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服饰,流行发式,流行音乐都源于青年,既而被推及全社会。青年文化逐渐成为大众文化的排头兵。青年文化被推至大众文化的先锋,固然有其自身文化特质的因素,但商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且作用越来越大,以致改变了青年文化的内涵,弱化了它的反叛性。 一、青年文化内涵 青年文化是现代大工业社会的产物,是“青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由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所体现而出的独特的价值判断、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式的概括。”帕森斯最先使用了“青年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现代青年的越轨行为与社会病态,是现代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学湖、同性恋、朋克、吸毒、婚前性行为、暴力及各种各样的青少年犯罪行为,都为现代社会所关注,并且一般都被认为是越轨行为或者社会病态。应该指出的是,在国外的一些研究著作中,并没有把青年的越轨行为与社会病态加以区别,而是笼统地称为“越轨”(参见W·巴克《社会心理学》1977年,井上惠美子《现代社会心理学》)。我们以下的分析将会说明,将现代青年的越轨行为与社会病态区别开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职青年从事“第二职业”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据天津团市委1987年抽样调查,企业青工中从事“第二职业”的比例约10%,1988年的抽样调查表明,这类青工已接近20%,并由隐蔽变为公开,由过去的以帮摊为主转为贩运、趸卖、经纪、打托为主。现在,不仅企业青年从事“第二职业”人数增多,而且科技、教育、卫生等行业的青年从事“第二职业”的比例也相当可观。调查表明,大部分青年对“第二职业”持肯定态度,占64.7%偏青年愿意从事“第二职业”,这种互动效益正在增殖。造成在职青年从事“第二职业”人数趋多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在职青年与个体户收入上的悬殊造成青年的劳动价值观念的偏移。二是物价上涨和高消费心理的刺激,打破了在职青年生活需求的心理平衡。例如,现今每名男青年为筹备结婚就需筹划至少五千元钱。这是每位工作年头不多的在职青年靠工资收入所难办到的。所以他们只好另辟增收门路。三是表现自我,争取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的  相似文献   

9.
对于当代青年,人们褒贬不一,评价各异。有“迷惘的一代”的论断,有“垮掉的一代”的结论,也有“思考的一代”的赞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了解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脉搏,更好地培育一代新人,我们对郴州地区纺织厂和鲤鱼江电厂青年的情况作了综合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青年与改革改革,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对青年无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青年的态度如何,又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改革对青年的观念变化、行为方式、价值标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青年的反应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0.
获得工作——是青年期的第一愿望,因为只有工作才能为青年甚至在少年期就萌发的愿望——自由参加社会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和社会交往基础。但实际上,对于青年——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当他们一经成为“公民”而真正地进入社会生活中时,他们就一刻也摆脱不掉社会和经济的冲击。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一段时期内,适用于青年生活经验的主要字眼儿将是:“物资匮乏”、“失业”、“不充分就业”、“焦虑不安”、“被动防守”、“实用主义”、甚至是“仅求糊口”和“勉强存活”等。虽然这里说的主要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但事实上,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青年在接受一定的教育之后,寻求职业,总不是一件轻松的容易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从父辈那里继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在《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等主要青少年研究刊物上的有关“青少年与媒体”的文章的分析 ,考察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的状况并且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性格是以青年为代表的,一个时代的心理是以青年的心理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旋转运动的信息社会,新的知识、信息、思想覌念,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等,纷至沓来。因此,我们在“四有”敎育时,有必要认真而系统地研究现代青年在改革和开放中的社会心理,根据其不同的社会心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敎育,达到最佳的敎育效果。本文试图以宏覌概括和微覌分析的方法,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剖析当代青年的不同的社会心理层次,以及各层次的实质、特点、形成原因,对我们“四化”建设的影响等方面,指出我们在进行“四有”敎育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各级领导提供较为准确的决策软件。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的关系清晰地把握“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在当前社会变革期中的发展现状,了解它们间的互动影响及其今后的可能趋势,对于社会整体的经济与文化建设上具有现实意义的。鉴于时下各家对“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这两个热点的研究,所持的参照系和操作方法的各异,不免造成各人对一些概念、解释上的歧义与含混,故此作一些适当的陈述与廓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一在我国,青年研究作为科学的研究,大致只有七、八年的时间。前几年,因为时代与政治的因素推动青年研究的发展,研究的对象与方向也主要侧重于社会现实及实际生活中所提出的急需解决的种种课题——诸如:劳动就业问题、升学问题、犯罪问题、恋爱婚姻问题,等等。近些年来,不少从事青年研究及青年理论教学的同志,都深感到建立一门独立的研究青年的理论体系——青年学已势在必行,对青年研究的学科化也进行了各种可贵的和有价值的探索。青年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青年学的范畴与原理等,也逐步成为青年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青年学的构架与范畴”、“青年学的对象与体系”等文章,青年  相似文献   

15.
一、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琼瑶热”敏锐地观察中国青年的人不难发现:书店、书摊曾大量销售琼瑶小说;青年人曾争先恐后地购买琼瑶小说;废寝忘食地阅读琼瑶小说;饶有兴味地谈论琼瑶小说……这种社会现象,我们称之为“琼瑶热”。“琼瑶热”是在近年来与台湾文化交流逐渐展开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琼瑶热”主要在青少年中流行;特别是女性青少年。琼瑶小说对大陆青年影响之广、之深,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6.
香港青年亚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消费亚文化。在香港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亚文化受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心态的刺激,以及外来青年文化的冲击,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我们考察香港青年发展的“窗口”。本文根据香港学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一些研究报告,对这种亚文化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一、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产生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出现,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是香港现代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冲击的产物。有的香港学者认为:“在60年代以前的香港社会形态及传统道德中,‘年青人’或‘青少年’这些概念根本不存在,社会成员只有三种——‘儿童’、‘成年人/大人’  相似文献   

17.
一、农村青年社会流动性的含义农村青年的社会流动性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农村青年“离村”或“外出工作”所引起的迁移问题。“离村”或“外出工作”是当前农村青年就业的一种主要形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青年失业问题都很重要。1980年,法国25岁以下的青年失业者占失业人口的46.4%,英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也接近于这个水平,发展中国家这个比重则高达60%。30多年来,我国人口急速增长,人口年龄构成轻,30岁以下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1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课题组主办,邀请了部分学者专家、新闻工作者以及从事青年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共50余人,在京召开了“社会大变革中的中国青年价值取向演变的评价及其引导”理论研讨会。会上课题组组长楼静波同志首先概述了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演变和现状——这是基于课题组历经5年的系统研究和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所得出的研究成果。楼静波同志指出,10年改革以来,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课题组研究人员注意到,这种演变表现出某种不稳定的、起伏波动的特征,青年价值取向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混乱和自相矛盾。这种矛盾性和不稳定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青年现有价值观念具有包含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的两重性,另一个是当代青年的观念与行为之间出现了某种脱节,两者往往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立的。在现代意识与传统意  相似文献   

19.
唐松  韩玲 《理论导刊》2023,(8):57-64
作为一种“次生文化现象”,“饭圈文化”源于青年粉丝面对“内卷化”社会舆论构境的精神能动反映,是粉丝在“理想化”生活“求不得”后对现实的柔性妥协。因此,应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的哲学立场出发,基于“以人为本”的治理原则和政治要求,积极引导青年粉丝个性与精神的全面发展。“饭圈”乱象治理有助于扫清文娱领域的“尘土污垢”,引导青年粉丝实现“破圈”转型,实现粉丝与娱乐精神产品、“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资本话语与公共话语的和谐共生,合力推动青年粉丝成为具有强大精神力和坚定文化认同感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的违规行为,与越轨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具有同一含义,指的是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违反该社会群体共同接受或约定的一般规定、准则或价值观念的行为。而且,它不同于刑事犯罪。所谓社会责任,并非指对违规行为承担者的责任追究,而且作为一条思路,通过对青年社会责任的分析,探讨青年违规行为的发生和性质。因此,对违规行为的定义、类型、性质和社会功能的探讨,不属本文之列。青年反抗社会的违规行为是现代社会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理论上,无论是国外的专家,还是海内的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论述、分析了当代青年的反社会心理、行为特征等,各种规定不一而足。例如,有人把青年文化视作一种“风格化的反抗”;有人认为,青年在价值体系方面,倾向于一种“反文化”的行为方式,等等。在现实中大家也耳闻目睹了一系列事实。尤其是近些年,不管是工厂、学校,还是城市、乡村,甚至在部队,自觉或不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