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十五”计划,是我国迈入新世纪后制定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刚刚结束的“两会”审议和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这是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十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  相似文献   

3.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九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4.
1981年至1985年实施的“六五”计划,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破冰起航,成为我国继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在经济建设上又一个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九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城乡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设想,也进行了诸如建立健全地方流行性疫病防治体系、广泛建立城乡基础医疗点、倡导城乡卫生环境治理、大力发展医药制造业、加强妇女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实践。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建设时期,为此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失为党对有中国特色民生观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晓夏 《新湘评论》2005,(11):58-62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共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09,(19):52-52
为了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草案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南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主持制定的。这个计划草案,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面建设,一面编制,经过近4年的补充和修改,最后经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  相似文献   

9.
何燕 《支部生活》2010,(8):52-53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特别是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具备了基本条件。1951年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历经1951年到1954年,我国五年计划的首次编制初步完成。全国各地也随即一边编制一边实施,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01,(1):50-5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1.
1.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宣布我国“九五”计划胜利完成,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提出了2001年到2005年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2.我国国民经济扭转了近两年减速增长的趋势,出现重要转机,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 3.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是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一次例会,更是一个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审议并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13.
金秋十月,祖国大地处处花团锦簇,硕果累累,各条战线奋发争先,捷报频传。在这世纪之交。我国即将胜利完成“九五”计划,圆满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了“九五”规划的执行情况,全面分析了新世纪之初的国际国内形势,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江泽民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朱镕基总理作了关于制定《建议》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曹强 《党史纵横》2010,(2):25-26
建国后从1951年起,我国就开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其中大量的是教育部派出的学生,此外还有军事留学生、青年团留学生和实习生。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和中苏关系的发展,派遣留苏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1953年更是成为派遣工作的一个高潮期。到1959年,我国共向外派遣留学生16152名(大学生5805名、  相似文献   

15.
陈晋  石建国 《新湘评论》2020,(10):48-52
1952年8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他此行的目的,是向苏联政府通报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情况。中国政府此前集中一批顶尖的经济行家,学习讨论了苏联编制五年计划的书籍,搞了一个《五年计划轮廓草案》。结果拿给苏联征求意见时,苏方认为:它不仅不像计划,即使作为指令也不像。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7-27
经过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福建的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从1953年开始,由于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一化三改"的历史任务,在执行福建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福建的工业建设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初始的步伐。1953年,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了“有计划地发展地方工业”和“地方工业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方针,决定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化任务主要是发展有资源优势、见效快的轻型工业。  相似文献   

17.
1954年6月,李先念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长,9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10月又兼任国务院第五办公室主任。他协助周恩来、陈云具体领导全国财经工作,解决了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初期财政工作的三大任务:制定"一五"计划期间的财政计划;筹集"一五"计划所需建设资金;积累财政工作的经验,实现1954年国家预算。他迅速适应工作任务的转变,在经济工作中学习经济工作,很快成为财经方面杰出的领导人,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探索社会主义财经工作的规律、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53年无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毛泽东正式审定和修改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一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一年地方人代会酝酿并组织选举,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后,国家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从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辽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提前完成了国家“一五”计划的任务,并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和国防工业以及技术人才供应基地,在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和保证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一五”期间,辽宁是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承担着建设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沙敏 《北京党史》2010,(2):46-48
<正>新中国成立以后,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得以新生。但面对物资匮乏、城乡交流阻塞、百废待兴的城市,从1949至195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京人民进入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