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60周年了,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征战中,叶剑英以其赤胆忠心和大智大勇,为红军长征的胜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长征前夕,为保护革命骨干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在博古、李德等错误领导下接连失利。为了摆脱不利的局面,1934年5月间,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设想,准备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根据地,其准备工  相似文献   

2.
《春秋》2016,(5)
正临危受命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连连失利,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行前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博古、李德等人擅自决定了大搬家式的突围计划和极不负责的留守苏区、坚持斗争人员名单并始终秘而不宣,直至主力出动前两三天才仓促地分别予以通知。与此同时,他们向领导中央根据地斗争的中央分局、中央办事处下达训  相似文献   

3.
庾新顺 《桂海论丛》2010,25(2):116-121
中共中央的决策与左右江苏区的创建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决策与俞、李合作,调遣邓小平等45名党员干部来南宁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发动左右江起义和创建左右江苏区的决策,具有重要的特点和历史贡献;中共中央关于红七军向湘粤边发展和相机汇合朱毛红军的决策,对于红七军前途和左右江苏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在指导中也存在"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尹行创 《传承》2014,(4):34-35
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陕南苏区,是由当时中共为反击国民党而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和陕南具体的地理战略位置决定的。它有力地支援了中央主力红军的北上,影响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其后陕南苏区也同其它苏区相似,遭遇了严重的挫折。挫折的原因除了有一些与其它苏区遭遇的共性外,还有本身的特定原因。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史,是一部军魂铸造史。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在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实践中提出的,但为全国各路主力红军将士所认识和把握,真正成为红军的军魂,是在长征中实现的。长征演绎了铸造军魂的历史必然,党的目标追求与红军官兵革命信仰的一致性,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成为红军军魂的思想基础。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对革命事业造成的严重损害,使在党中央绝对领导下团结对敌,成为各路红军指战员的共同组织要求。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领导的确立,是长征铸造军魂的政治条件。长征的军魂工程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它为我们党领导和坚持抗日战争,发展和壮大人民军队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长征铸造了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对我军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1935年9月,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近一年时间的围追堵截,行程二万四千余里,终于到达了甘肃的俄界。此时,我们党和红军所面临的形势仍然是十分严峻的。为彻底粉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企图危害党中央领导同志的罪恶阴谋,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同时为坚持红军主力继续北上的正确战略方针,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彭  相似文献   

7.
党在苏区的斗争精神,概括起来有:其一,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树立了反抗暴政的斗争精神;其二,开展了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培育了自我革新的斗争精神;其三,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创中奋起,并通过人类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壮举--红军长征,弘扬了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斗争精神。苏区斗争精神在时代中升华,转化为一种内心信念和精神信仰,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联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1932年6月,蒋介石纠集三十万重兵,亲任总司令,坐镇武汉,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同剿”,准备先搞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然后再攻打中央革命根据地。这年10月,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重新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撤离屙,面对敌人的疯狂报复,留下来坚持战斗的鄂豫皖省委决定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南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并在此后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逐渐扭转了红军主力转移后的被动局面。可形势刚有好转,左倾冒险主义重新抬头,红军队伍中又开始新一轮的肃反扩大化,连徐海东本人也差点成为肃反行动的刀下冤鬼、  相似文献   

9.
张曼  庞宇瑶 《传承》2015,(1):20-21
陕甘边苏区的红军干部学校是以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先辈们在创建和发展陕甘边根据地的过程中建立的。陕甘边苏区红军干部学校为陕甘边党和红军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林伟 《福建乡土》2016,(4):28-29
正闽东是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独立开创的全国八大苏区之一,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游击战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闽东苏区的革命斗争艰苦卓绝从未间断,从而赢得"23年红旗不倒"的美誉。上个世纪30年代,闽东苏区在国民党大规模"清剿"和严密封锁下,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红军战士饮食条件极端艰苦,有时连本地出产的南瓜、番薯、番薯米、咸酸菜都断粮断炊,野菜野果和野生菌菇等成了主要食物。但红军战士们没有放弃,他们仍坚持开展红色根据地建设和斗争,并给"清剿"的国民党军以屡屡重创,取得反围剿斗  相似文献   

11.
向济萍  黄莺 《桂海论丛》2010,25(2):122-127
在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等领导下,先后于1929年12月11日和1930年2月1日发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成立红七、红八军。红七、红八军在左右江地区坚持斗争10个月后,其主力于1930年10月北上远征,转战7000里,1931年7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归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建制,从此成为中央主力红军的一支劲旅。之后,虽然红七军的部队番号与建制历经多次改变,但红七军英勇善战的优良作风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2.
周晓冬 《世纪行》2014,(3):48-48
<正>位于"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座落于县城东北方,占地面积341亩,规划面积500亩。主要纪念建筑物有"一碑两场两园五馆",即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英烈广场、将军墓园、红军墓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红安将军馆等。走进庄重、恢弘的牌坊式门楼,抬眼望去就是高大、雄伟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汉白玉碑石上镌刻着时任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3.
张曼  ;庞宇瑶 《传承》2014,(12):18-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不仅巩固和发展了陕甘边苏区,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反"围剿"斗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中,与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是一个重要内容。一九三五年秋中央北上后,张国焘反对北上,并非法成立第二中央。一九三六年六月张虽被迫取消了第二中央并同意北上,但其反对北上的思想并没有解决。一九三六年七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率领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进入甘肃以后,西北局曾于九月中下旬,围绕红四方面军西进还是北上问题,分别在岷县、漳县、洮州(今临潭)召开过三次会,最后决定北上,实现了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这三次会议就是西北局领导与张国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06,(10):48-48
一九三四年长征大事记7月7日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进军福建。7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8月7日红六军团由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突围西征,开始战略转移。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司令部从瑞金出发,率领主力红军第  相似文献   

16.
正1934年10月后,战斗在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和湘鄂川黔苏区的红军各部队,相继开始战略转移,踏上漫漫长征路。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红军各部队长征共途经14个省份,即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今分属四川和西藏)、青海、河南、湖北、  相似文献   

17.
苏征 《传承》2010,(10):55-55
1931年,在江西瑞金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被选任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担任主席后,呕心沥血领导着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还曾经成功地领导了一次反假币斗争。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反对官僚主义斗争的历史久远。早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官僚主义在我们党内就出现了,那时官僚主义突出地表现为强迫命令、敷衍塞责、鱼肉百姓等。上世纪30年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阶段,中央苏区党和政府及时开展反对官僚主义斗争,直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撤出中央苏区。夺取全国政权后,官僚主义也跟着侵入了我们干部的思想和机体。  相似文献   

19.
正八十二年前的10月10日,苏区中央党政军机关率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红都"瑞金,实行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延安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和战争奇迹。1936年10  相似文献   

20.
正长征中,对于布满死亡陷阱的大草地,朱德比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体会更为深刻。他为争取红四方面军不脱离党中央领导,一直跟随红四方面军三爬雪山三过草地,多走了一万多里,终于在主力红军抵达陕北一年后,带领着红二、四方面军抵达陕北,与中央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经过松潘大草地大概需要七八天,每个红军带的干粮很有限,三天就快吃完了,为保证活着走出草地,规定每人每天只准二三两。跟随朱德总司令的警卫们商量,决定尽量少吃干粮,留下一些干粮给朱总司令吃,实在太饿,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