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理论上分析和理解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应对和处理少年犯罪的基础。本文从社会学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文化、社会互动以及社会依恋与少年违法犯罪生成的关系,以期揭示少年违法犯罪形成的原因,从而有助于保护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庞岩 《法制与社会》2013,(31):179-180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违法犯罪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危群体主要集中在社会中的闲散青少年中.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受到社会排斥因素的影响.社会排斥对于闲散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角色定位以及自身价值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给闲散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化带来阻碍影响,导致其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引起对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重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针对社会排斥和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了社会话题.大学生违法犯罪是诸多不良要素作用的结果:主观上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影响;客观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因此,防治大学生违法犯罪要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在生理和心理上进行积极良好的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完善管理,整治不足,帮助其健康发展,有效的防范、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推动社会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的中国特定国情和老年违法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对中国准老年人违法犯罪主体年龄范围作出界定、准确把握准老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与各相关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积极制定预防矫治准老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政策,以及致力于从轻处罚准老年人犯罪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少年教养人员的调查、访谈和分析,我们发现少年教养人员违法犯罪的生成都有其客观原因。在少年教养人员社会化过程中,社会互动对他们违法犯罪的生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少年教养人员犯罪生成的社会环境及人生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少年教养人员的调查、访谈和分析,我们发现少年教养人员违法犯罪的生成都有其客观原因。在少年教养人员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互动对他们违法犯罪的生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少年教养人员犯罪生成的社会环境及人生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返回社会后,常常面临社会不认可、家庭不接纳、工作无着落、生活无来源、交往无朋友的尴尬局面,不能顺利融入社会,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及复杂的社会原因,外界的因素极易诱发他们复吸和重新违法犯罪,形成社会治安中新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如何搞好强戒人员回归社会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复吸和重新违法犯罪率,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余秋红 《法制与社会》2012,(15):205-206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其社会结构与传统农村社会有着很大不同.影响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因素主要是违法犯罪与乡村混混.检察机关要结合新时期农村社会的特点,打击违法犯罪,治理乡村混混,发挥其社会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因素是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应重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防治。  相似文献   

10.
预防违法犯罪工作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幸福安宁的民心工程,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工程。在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已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立足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和司法行政职能特点,对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司法行政工作在预防违法犯罪中职能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如何构建以预防为核心的司法行政工作体系,强化司法行政职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人口性别比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状况,是衡量人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出生人口性别比反常后带来种种消极后果,与环境被人为破坏而遭受自然界的报复类似,会诱发违法犯罪等诸多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入手,论述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诱发的违法犯罪问题,分析了导致违法犯罪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违法犯罪越来越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身的违法犯罪心理受到外界刺激,加上客观环境条件促使其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遗憾的是学校、家庭、社会如何从实际中帮助大学生消除违法犯罪心理缺少关注和思考,本文围绕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问题,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有效的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习理论揭示了人们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其个性特点,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本文针对我国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结合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研究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希望对于减少青少年犯罪、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肖金明 《中国司法》2007,(12):65-68
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狱所教育改造与社会安置帮教相衔接为内涵,创新性地实施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实现了服刑在教人员教育改造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对接,促进了狱所矫治与社会回归的相互衔接,在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立足于一体化工程的基本理念与具体实践,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发展趋势、贯彻统一政府理念、政府权力人文倾向等视角,对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的实践进行理论分析,探求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的原理、逻辑与效应,对完善和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魏琪 《政法学刊》2004,21(6):21-23
在我国公安执法的理念中,长期存在着两个"偏重":一是偏重打击犯罪,忽略保护和服务功能;二是在打击违法犯罪的过程中,社会正义感偏重,执法尺度过松。在这两个"偏重"的指导下,我们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公安工作的任务,反而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制造了新的社会对抗因素。从长远来看,警察只有以服务为主,构建"附条件并附期限的无罪推论"的思维模式,公正执法,才能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6.
区志娟 《法制与社会》2011,(10):184-185
社会闲散青少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社会稳定产生较多负面影响。检察机关参与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监督》2006,(6):14-16
近年来,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在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同时,其交由长辈或他人抚养、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孩子(以下简称“留守孩子”)违法犯罪的问题也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重庆黔江、巫山、渝北抽样调查的情况看,“留守孩子”违法犯罪在未成年违法犯罪总数中不仅占有较高比例,而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在农村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监狱学刊》2010,(1):51-56
重新违法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州监狱成立了课题组,结合某监狱重新违法犯罪人员的构成特点,从犯罪主体、监狱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入手,剖析了重新违法犯罪的原因,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减少和预防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案件的发生,对稳定社会治安秩序,探索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的规律,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钟燕芬 《法制与社会》2010,(18):279-280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稳定。本文将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原因、以及发展的特点,进而提出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与建议,以期有助抑制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林栋 《中国司法》2001,(9):25-26
由于诸多原因,当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令人担忧,呈低龄化、多样化、团伙化特点,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十分敏感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规律,寻求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法,研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的管教对策,已成为全社会、尤其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一、青少年劳教人员构成特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998年底青岛劳教所所在教劳教人员中16~25岁的青少年占劳教人员总数的49%,1999年底、2000年底则分别为36%和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