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对犯罪客体的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明 《法学杂志》2001,22(5):21-24
对犯罪客体的质疑 :从法理上看 ,犯罪客体就是犯罪对象 ;从立法上看 ,犯罪客体并不具有立法本意 ;从哲学上看 ,社会关系的直接载体就是人或物 ;从社会学角度看 ,社会关系受制于具体的人或物。犯罪客体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现有的大量数据表明,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现状严峻,其特点主要有:犯罪主体出现低龄化倾向、犯罪类型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从性质上看,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化方向发展;从犯罪手段上看,智能化犯罪增加;从组织形式上看,团伙犯罪现象严重、女性犯罪增加。本文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以期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将其消灭在犯罪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一、即使在被害人学领域,人们亦主要是在传统的犯罪轮廓的范围内来考察犯罪被害人的。目前,从犯罪的发案率上看,绝大多数为财产犯罪,尤其是盗窃罪、诈骗罪及侵占罪(近来,侵占遗失物的发案率仅次于诈骗罪)所占比例更为突出,而且这些罪确属重要罪种,另外,象杀人、强盗、放火等恶性犯罪的发案率虽低,但却极为引人注目。不言而喻,因这些  相似文献   

4.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虽然从结果上看都是没有发生犯罪的危害结果,但犯罪分子对于犯罪的主观态度和社会危害性差别很大,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区别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意义重大。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对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洗钱是对上游犯罪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进行掩饰、隐瞒的行为,其与上游犯罪行为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联系。对于上游犯罪行为与洗钱行为的区分,应当重点考量以下几个方面:从侵犯的法益看,洗钱行为既侵犯了上游犯罪保护的法益,又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对于侵犯双重法益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洗钱犯罪;从客观行为和主观犯意看,洗钱行为客观上具有掩饰、隐瞒上游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掩饰、隐瞒的故意;从处理原则看,宜将洗钱视为特别法条,将上游犯罪视为一般法条,运用特别优于一般的原则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丁寰翔 《犯罪研究》2000,(2):16-17,34
本文指出犯罪成因及个体犯罪与群体犯罪的涵义,从犯罪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犯罪心理、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特征来分析个体犯罪和群体犯罪在犯罪成因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性贿赂犯罪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官员腐败案件也逐渐增多,性贿赂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性贿赂的社会危害性、刑法的公正性方面看性贿赂应该犯罪化,从立法技术和司法实践看,性贿赂犯罪化也是可行的。性贿赂犯罪化有利于打击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8.
李勇 《犯罪研究》2020,(4):61-72
维护和保障女性权益,一直是我国法律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对中国裁判文书网600份判决书样本的梳理可以发现:在犯罪主体方面,存在犯罪主体多样化、反侦查意识高、利用网络犯罪突出等问题;从被害人角度看,被害人日趋年轻化、残障女性更容易受侵犯、被害人报案的情况较少、被害人选定的“人缘性”等问题比较突出;从犯罪发生的时空条件看,夏季犯罪高发、西南地区跨国买卖妇女犯罪活动猖獗。若试图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增强女性的维权意识;完善社会“防卫者”建设并强化被害女性的诉讼支持力度;此外,应充分发挥妇联和社区组织的作用,以加大保障女性合法权益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徐文文 《法学杂志》2016,(4):133-140
从商业贿赂行为的全球刑事立法进程看,不仅开始较晚,发展较缓慢,而且主要国家在相关立法和刑事政策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虽然制定有效的刑事法律规制商业贿赂犯罪,确实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但仍有必要设置商业贿赂犯罪.商业贿赂犯罪与公职人员贿赂犯罪在犯罪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上都有所不同,应将二者相区别.我国在惩治商业贿赂犯罪时,应进一步明确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并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即以宽为主,以严为辅,宽严互补;分别探讨商业贿赂犯罪与公职人员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问题;正确看待刑法在治理商业贿赂中的作用,注重完善刑事程序法的相关制度,重视犯罪预防的重要性及其他治理措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瑞 《法制与社会》2013,(15):265-266
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适用无期徒刑这个问题可谓是是老生常谈,但是刑事司法界和理论界的观点也是众说纷纭,仁者见智.从表面看这个问题仅仅是一个量刑问题,但是从本质上讲这个问题涉及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涉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相关法律与国际的接轨,涉及我国未来刑罚适用的发展方向.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刑法解释学来探究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适用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近年来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从N市的情况来看,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数量多、占比高、发案率较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犯罪人相对较多、女性占比远高于传统侵财犯罪、城区及农村发案多、小案居多和大案增长快等特点。诱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因素主要有行业管理疏漏、防范教育宣传不足、被害人普遍存在过错、打击不力等。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需开展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行业管理、强化防范教育宣传、提升打击效果等工作,实行多策共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的经济犯罪活动有以下显著特点:从犯罪类型上看,诈骗犯罪居多,诈骗的财产数额巨大。市院去年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的十一件案件,都是涉嫌诈骗犯罪案。从犯罪主体上看,主要是贸易公司或实业公司之类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在其经济组织缺少资金时,就赖以签订经济合同,从中骗取财产,维持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13.
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单位,单位立功的主体也是单位。单位成员在代表单位立功时,必须以单位名义实施有关行为,关键是看该行为是否体现了单位的整体意志。虽然犯罪单位的立功主要体现在检举、揭发他人罪行或者向司法机关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线索上,但是不能排除犯罪单位实施其他立功行为。单位立功的时间应当从单位犯罪之后,到刑罚执行完毕之前,从产生的法律后果看,大致分为刑法裁量阶段与刑罚执行阶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犯罪在社会犯罪占有的比重和数量也有增长的趋势。从花都区近五年来老年人犯罪的司法实践看,老年人犯罪问题正成为影响社会、家庭稳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结合花都区近五年(2007-2011年)老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分析老年人犯罪的原因、特征,并结合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对老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定,探讨预防和应对老年人犯罪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单位犯罪中“以单位名义”和“为了单位利益”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位名义”不是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并非判断是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的可靠方法。犯罪以何种名义实施这种犯罪的外在表现形式,不能表明犯罪意志的归属。“为了单位利益”不是单位犯罪的本质要素,但是从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相区别的角度上看,“为了单位利益”对认定单位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以“为了单位利益”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在单位犯罪的大多数场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犯罪原因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 《河北法学》2006,24(1):122-124
非公有制企业违法犯罪活动因日益猖獗而备受世人的关注.在犯罪学上,这些企业犯罪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看,其内因表现为自身犯罪倾向的形成,而外因则表现为转型时期犯罪机会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犯罪速度体现现代犯罪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趋势。宏观背景下的犯罪速度变化步入快车道犯罪速度存在于任何一种犯罪的发展过程之中,其动态性特征比较准确、客观地反映出个体犯罪走势和整体犯罪趋势。普遍存在的犯罪提速现象,是当前犯罪速度变化的主旋律和总基调,直接反映了当前犯罪运行态势和严重化程度。概括起来看,犯罪速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夏纲 《犯罪研究》2000,(3):40-44
团伙犯罪,是刑事犯罪发展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遏制住团伙犯罪,就能控制住犯罪的规模性,进而有效控制住犯罪的质变。近年来,在日趋激烈的遏制与反遏制中,团伙犯罪演变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情况。本文试图主要立足福州实际来对当前团伙犯罪的演变与遏制进行探讨。一、当前团伙犯罪的演变思考从全国来看,近年来由于受到第五次犯罪高峰的影响,团伙犯罪活动出现了量多质高的新特点。从我市情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规定了四种实行行为,但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刑法的二次保护性上看,对非法获取行为的规定未免粗糙。考虑到刑法的最后保障法的地位和其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应将非法获取行为清除出刑法的有关规定。至于以何种形式清除,鉴于修正案的补充立法性质和对动态犯罪圈的犯罪化及非犯罪化的双向性功能,应以刑法修正案的模式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犯罪情报资料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 《刑事技术》2004,(3):54-54,57
犯罪情报资料是指经过表述了的犯罪情报。而犯罪情报则是指在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的领域里,供决策、部署和行动所必需的犯罪信息以及对其进行加工研究的成果。在侦查破案实践中,侦查员所面临的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到犯罪信息,因为犯罪信息是找到破案突破口的源泉、根本所在,而犯罪信息在相当程度上要来源于犯罪情报,犯罪情报则主要来源于犯罪情报资料和犯罪情报系统。因此,在侦查破案中注重利用和发挥情报资料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作用的模式不外乎三个方面:(1 )从案到人;(2 )从人到案;(3)从案到案(包括系列案件和串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