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六)》修正了刑法分则的12个条文,并增加8个条文规定了若干新罪,这些修正与当前打击犯罪的要求密切相关。本文从司法适用的角度分析了该修正案对刑法分则的主要修改、补充以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潘攀 《中国律师》2010,(10):83-85
8月23日上午,《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次《刑法》修改的重点是: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完善死刑法律规定,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调整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此次修改是《刑法》自1997年通过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改,也是第一次涉及到对《刑法》总则的修改,其中有八大看点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陈靖宇 《法制与社会》2011,(11):265+267-265,267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在今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草案为1997年新刑法典颁布以来修改篇幅最多,内容变动最大的一次修正案。本文将对其刑罚部分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研究因果关系,不是研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本身,而是研究如何确定某种危害结果是由哪种危害行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齐昊 《法制与社会》2011,(18):269+280-269,280
鉴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当针对老年人犯罪设置特别的处罚措施。我国古代在“矛争老恤幼”的恤刑思想影响下,对老年人犯罪与其他成年人犯罪也作了区分.然而现今的刑法却对这一事实弱势群体没有进行刑法的保护,与我国提倡的宽严相济原则相背离,同时也不符合人权保障的需要。《刑法修正案(八)》从立法上对老年人犯罪处遇的特殊性给予了肯定,将“矜老”原则贯彻其中。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正案(六)》要义研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修正案(六)》是自1997年10月1日修订刑法施行以来,对刑法修改、补充的内容最多,涉及的面最广,适用中难度较大,要准确适用,必须认真细心研读。  相似文献   

7.
简单回顾我国刑法修正案的历史,可以说《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史上是具有非常特殊的积极意义的。因为从1999年第一个《刑法修正案》出台,到2006年的《刑法修正案(六)》,  相似文献   

8.
常海 《法制与社会》2012,(33):185-186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实施,其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产生的影响远超历次修正案,它使刑法的社会调控功能进一步发挥了其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犯罪形式不断变化,涌现出一些新型的危害社会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在酝酿已久并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适时出台。这是一次对刑法的大幅度调整,不仅对犯罪、刑罚等总则部分内容进行了变动,而且根据司法实践,修改并增设了分则的部分罪名。本文拟通过《修正案(八)》对刑法分则的补充和修改,结合我国刑法罪名的确认过程,对我国刑法在罪名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有关建言。  相似文献   

9.
李洪亮 《法制与社会》2011,(11):266-267
本文在对我国刑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就"草案"对刑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解读,并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家林 《法律科学》2011,(4):95-101
扒窃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公共场所秘密窃取他人随身携带财物的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的修改,即"……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因顿号的使用而容易产生歧义。对此应理解为"扒窃"行为是与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相并列的一种单独构成盗窃罪的条件,而不是仅将"携带凶器扒窃"的行为入罪化。扒窃行为区别于一般盗窃行为的特征:一是发生在公共场所;二是窃取的是"随身携带"的财物。这两个特征使扒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超出了普通盗窃行为,而有了单独入罪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潘卫群 《中国律师》2010,(10):80-82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自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以来,引起了全国社会各界的热议。这部剑指“死刑偏重、生刑偏轻”的《草案》在刑事司法改革史上具有怎样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又将如何颠覆人们传统的严刑峻法的重刑主义思想,社会公众应如何理性地看待本次修改,本刊特邀请了几位知名刑辩律师对此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刑法修正案(八)》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刑法修正案(八)》是该刑事政策在立法上的具体化,司法实务工作者在适用该修正案时应该注意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龙渊 《法制与社会》2011,(10):269-270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及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此次减少13个死刑罪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这只是阶段的目标。刑法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是在加重生刑的前提下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第十务提高了我国刑法有期徒刑刑罚的上限,有助于促进有期徒刑数罪限制加重后能罪刑相符,是一次进步,因而本文将从该条修正案的规则着手,分析该条文适用的利弊。  相似文献   

15.
解读《刑法修正案(六)》之虚假破产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虚假破产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根据修正后的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的立法精神,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此法条的罪名应为虚假破产罪,是指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假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财产、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利益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公司、企业的破产制度和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破产制度主要是指国家破产法所保护的破产秩序;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则主要是指财产权利。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假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财产、处分财产,实施…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八)》的深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了条文总数为50条的《刑法修正案(八)》。这次刑法修改,不仅涉及面广,特色鲜明,而且充分展示了立法智慧,改变了中国刑事立法的惯性思维,改变了严刑峻法的重刑主义思想,刑法立法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坚持也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刑法修正案(七)》的宏观问题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刑法修正案(七)》的修法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七)》)已在2009年2月28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是国家立法机关继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颁布之后对刑法典的又一次重要修正,是我国刑事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证》2011,(5):4-4
2011年4月14日.司法部举办刑法修正案(八)学习报告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尚新作专题学习辅导报告。  相似文献   

19.
史运伟 《法制与社会》2012,(19):140+144
《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条对《刑法》原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做了修改,新增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三种行为方式,用以严厉、全面地打击和惩治盗窃。这三种特殊盗窃行为,不仅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对他人人身、生命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时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秩序,再加上这三种犯罪行为取证难、不易查处,立法者才意图通过立法严惩盗窃,以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然而这三种特殊的盗窃行为不以盗窃金额为定罪标准,这样盗窃罪的定罪标准不再是单一的数额标准,也有行为犯的标准,多重定罪标准必然在司法实践中带来一些难题,如何认定盗窃罪,如何把握批捕标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通过,“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的一种而单独入罪,社会上对此反响很大,本文拟从制定直接动力、影响刑法制定的具体力量、促进刑法立案和立法的重要的原动力——外界的影响力、自然法和必要性以及人的欲求六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肯定醉驾入刑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