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余小永 《法制与社会》2010,(33):132-133
民行检察和解工作机制是当前检察机关为适应时代需要而进行的一项工作创新之举,是调解优先原则在民行检察工作的体现。本文试就民行检察和解工作机制的形成原因、意义以及在实践中具体适用的原则、方法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民行检察息诉工作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民行检察监督职能的自然延伸和另一种实现方式。息诉工作是在诉讼和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汲取调解中积极的中国因素,与抗诉相得益彰,形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3.
民事申诉案件检察和解的理论困境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内设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以下简称民行部门),负责民事审判监督,对于具有民事抗诉再审事由的案件,可以依法提起抗诉。近几年来,民行部门对于一些案件也主持当事人进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后终止抗诉审查程序,以达到息诉罢访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关于检察和解,《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一、民行检察违法行为调查机制中各要素的基本内涵(一)民行检察违法行为调查权的内涵在民行检察违法行为调查机制中,调查权是最核心的要素。民行检察违法行为调查权是指民行检察部门对人民法院即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审判权、执行权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的权力,属于依法律授权而享有的一种工具性权力。特点在于:一是调查对象的特定性。民行检察违法行为调查的对象仅针对审判人员和执行人员(下文将详细限定司法工作人员范围)。二是调查手段的非强制性。民行检察违  相似文献   

5.
民行检察权能配置的基本问题是科学把握民行检察权能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民行检察权属于司法监督权,不属于权力分立和制衡的范畴,其基本内容是监督审判机关或审判人员全面落实当事人的公平审判权。民行检察权能应当以实现和保障当事人的公平审判权为根据,科学配置民行检察基本权能和拓展权能。  相似文献   

6.
当前民行检察监督工作必须澄清三个方面的观念认识:一是民行检察监督的性质是监督权力而非救济权利;二是民行检察监督是法律监督而非诉讼监督或审判监督;三是民行检察监督是事后监督而非诉后监督.  相似文献   

7.
费依均 《法制与社会》2011,(30):145-145,151
民行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行使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行检察监督监督制度在立法层面逐渐获得强化,抗诉制度渐趋成熟,监督功能趋向多元,然而,目前的民行检察监督在实际范围上还显得较为狭窄,民行检察监督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有力促进民行检察检察监督工作的有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刘宏成 《法制与社会》2010,(6):198-200,204
检察一体化是保障检察机关统一有效地行使检察权,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制度安排和检察活动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检察制度中,检察一体也是我国检察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本文从在珠三角地区实行民行检察一体化机制的必要性;民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法理基础;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民行一体化机制的条件;在珠三角实行民行一体化机制的具体径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民行检察部门运用检察意见的形式,履行审判监督职责已成为趋势。这一形式经过长时期的磨合和检法两家沟通,逐步发挥出较大的监督功能。但是,由于民行检察意见缺乏相关立法上的支持,以及各地操作上的不同,导致基层院民行检察意见的运用已出现一定的负面作用。对此,笔者认为:基层院民行检察意见的运用问题亟待研究。一、当前基层院运用民行检察意见存在的不足1.缺乏刚性。目前,民行检察意见的形式,虽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有专门一章规定,但该规定属于检察单方意思表示,没有得到法院连署…  相似文献   

10.
基层民行检察是全国民行检察监督体制中的重要部分。由于一审民事行政案件大多发生在社会最基层,而基层民行检察部门与社会接触面最广,联系群众最多。因此,能否充分发挥基层民行检察的职能作用,对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现行法律和监督  相似文献   

11.
《青海检察》2010,(1):43-44
2009年,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在检察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我院民行检察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办案方法,从比较单一的以民事审判监督为重点的基础性工作,延伸到以关注民生为理念的检察和解工作上来,两件案件成功得到和解,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振义 《内蒙古检察》2006,(2):18-21,39
抗诉是民行检察的主要手段,抗诉意见能否被采纳是民行检察监督能否发挥实效的重要方面。抗诉书是检察机关开展民行检察监督、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指出原审错误、传达抗诉意见、必然引起法院再审的法定的文书。抗诉书的抗点是否准确,说理是否透彻,对民行检察办案质量和抗诉案件改判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民行抗诉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简单罗列案件事实和法律条文,缺乏实质性的说理,抗诉观点没有说服力,逻辑不严密,繁简不当,无法让再审法官充分认识原审裁判的错误所在。由于作为民行检察监督的最重要载体的民行抗诉书不作说理论述,社会各界没有直接的途径直观地监督、检阅、评判民行检察监督的状况和价值,有的人对民行检察监督的存在的必要性也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3.
自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以来,各地积极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积极探索开展民事行政诉讼违法行为调查。民事行政诉讼诉讼违法调查工作,是构建民行检察多元化监督格局的重要内容、是调整民行检察监督结构的重要契机、是加大民行检察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民行检察工作地位、推动民行工作整体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行检察制度是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回顾民行检察工作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勾勒出民行检察工作的基本脉络,为进一步提高民行检察工作发展水平指明了方向,并对下一步民行检察工作的发展趋势作出评判,提供必要指引,同时对民行检察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相关问题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5.
民行检察监督基本原则就其本质而言乃是诉讼规律、检察规律和其自身特殊规律等三方面磨合、融汇而成的,它蕴含着民行检察监督行为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包含着民行检察监督行为的行为方式、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我国目前民行检察监督基本原则最为重要的是要强调三大原则:一是全面监督原则;二是依法监督原则;三是客观公正监督原则。  相似文献   

16.
温远智 《法制与社会》2010,(22):144-144,146
在民行诉讼监督工作中,由于只有抗诉这一单一的法定监督方式,监督效果不是很理想,而采取检察建议是目前加强民行诉讼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立法等客观因素的存在,民行检察建议又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困境,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民行检察建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后,对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影响较大,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民行检察监督工作,以人为本,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加强基层民行检察法律监督工作,才能推动民行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法治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8.
记:您认为,去年的民行检察工作与往年相比,有哪些突破? 杨:去年全国民行检察部门除较好地完成了正常的民行检察工作之外,我认为,主要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可以说去年是民行检察工作的丰收年;二是民行检察改革全面推开。 记:去年是民行检察工作的丰收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杨:首先,全国民行检察部门的办案数量有较大增长,比前年增加四千余件,突破了万件大关,达到1.2万件。就全国办案的绝对数量而言,去年是检察机关开展民行检察工作以来最多的一年。其次,全国民行检察  相似文献   

19.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近年来,基层民行检察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立法的不完善,申诉案源的匮乏,考核机制的刻板与僵化,队伍建设的薄弱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建议从加强立法、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工作重心,提高民行检察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等角度出发,扭转民行检察现有局面,努力实现民行检察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白梅 《天津检察》2006,(6):58-59
随着民事审判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民行检察监督的水平相应的也要提高,特别是民行抗诉书的说理性要有所加强,以提高民行检察的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