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的总量究竟有多大?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比重是多少?市场汇率低估中国经济实际美元总量  相似文献   

2.
如今,在西方大的经济体中,美国、英国等大国仍然在与衰退作斗争,而德国经济则被西方媒体称为"一枝独秀",为何"德国模式"能抵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呢?答案就是蕴藏在机器的沙沙声中——实体经济的胜利。德国的实力在工厂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7家在德国。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洲头号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占欧盟总量的三分之一,可谓是欧洲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3.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现象愈加明显.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调节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促进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建立;切实扩大内需,培养长期的消费倾向;力促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鼓励企业"走出去";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等等.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初,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上升以及美国对外负债增加,并将失衡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亚洲各国通过有意压低本国汇率实现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因此2004年以前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从2005年开始,投资储蓄不平衡、全球分工体系与经济增加值、全球资金流动与金融中介等方面因素开始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关注。从目前看,对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研究最多的还是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但是鉴于经济全球化中开放式经济的复杂性与耦合度,后面三个因素似乎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长期低迷中,国际上对日本经济前景的悲观论者也日益增加。今年以来,在西方各国股市行情不断看涨的情况下,东京股市再度走低,日元汇率也出现大幅度下跌,一度出现“抛售日本”之说。那么日本经济究竟是否真的失去了活力,其前景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储蓄的实践进行总结,肯定了改革开放前政府储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比重有所下降,政府储蓄作用的侧重点也较以前有所不同,但是政府储蓄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仍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9,(12):12-13
中国要从“美元困境”中突围 罗德曼(德国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从长远看,中国应该减持美国国债。这个时候,至少得等到美国经济复苏。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共同创立新的储蓄货币,摆脱美元。  相似文献   

8.
周家彪 《求知》2014,(4):52-54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4年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已是连续三年的定调,充分表明中央对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先的决心,是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天津市委、市政府也对全市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今年"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动的重点,是要推动"万企转型升级",并制定推出了《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当前,就西青区而言,结合本地实际,贯彻中央、市委的部署,抓住难得的机遇,突破发展瓶颈,加快产业转型,是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和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美元汇率表现强劲。年初美元兑欧元汇率为1欧元兑l.18美元,此后,美元兑欧元汇率持续走强。在北约对南联盟发动战争后,欧元汇率进一步走疲。到7月6日,美元兑欧元汇率破l.02美元关口。至7月下旬,由于欧盟国家经济显示出加速发展的势头,欧元汇率有较大反弹,美元兑欧元汇率下浮到1欧元兑1.06美元左右。夫兀兄口兀儿学走势相对Y稳。今年上半年,大致在1美元爿115至125日元水平石月中旬,由于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吸引大量资金流人日本股市,支持日元汇率强爿攀升至117日元左右。日本央行立团入市干预,将日元汇率压回到1…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低迷的深层原因●刘军红日本经济自1992年春出现“平成大萧条”以来,至今低迷,1996年一度出现“惊人反弹”,但只是消费税上调前的“抢购效果”,昙花一现。1997年,证券丑闻再起、日经指数一跌再跌、日元汇率波动沉迷、银行资产风险陡增,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0,(37)
美国商务部近期发布的《2000年数字经济》年度报告,显示了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一些最新情况 1、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的总产出中约占8.3%,尽管这一比例仍然低,但信息技术产业自1995年以来已经在美国经济的实际增长中占将近 1/3。 2、不断下降的信息技术产品价格(如计算机价格1995年至1997年每年平均下降26%)和几年来持续经济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商业投资。1995年至1999年,对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的实际商业投资增长一倍以上。 3、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研发投资的主要来源。1994年至…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7)
抗战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出现日益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了支持抗战与边区建设,稳定边区金融,1941年9月边区政府决定由边区银行发行"有奖储蓄券",鼓励和培养边区人民节约储蓄,从而推动了边区的节约储蓄运动。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边区的节约储蓄运动并未收到较好成效,但为党在金融事业方面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总理在全国计划 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 了要千方百计增加储蓄,把 发展储蓄列为今年经济工作 要着重抓好的四件事之一, 要求今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就 围绕着增加储蓄、改进服 务、合理使用资金等三个问题去进行。可见增加储蓄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战略任务。 储蓄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建国以来,储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储蓄事业更是欣欣向荣。到一九八五年底为止,全国城乡储蓄达到一千六百二十三亿元,比一九八○年底增长了三倍。  相似文献   

14.
纪传 《瞭望》2005,(29)
日前,我国第一家二级城市银行成功跨国融资,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集团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德国储蓄银行国际发展基金、德国储蓄银行国际合作基金与四川南充市商业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看到这则消息,不禁令  相似文献   

15.
张海艳 《学理论》2014,(5):161-162
抵制日货在旧中国是爱国行动,在中国政治、经济落后的情况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的一种无奈的斗争方式。近年来,面对日本就历史问题出现的倒退现象,我们广大青年学生也采取这一形式对日本提出抗议。但毕竟时代背景不一样,面向21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盲目抵制日货行为将阻碍中日两国和平发展,甚至影响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且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形势下,盲目的抵制日货还会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曾涤 《求知》2007,(9):44-46
本世纪初.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国家的GDP增速在6.0%以上。~2001年全球GDP之和312818亿美元。2005年达446316亿美元.四年增长42.7%。全球人口63.2亿.人均GDP达7062美元。其中西方七个经济大国仍保持较高的增速.拉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四年中美国由101714到144866亿美元,增长42.4%,与全球同步,仍然占全球GDP的32.5%;日本同期由42452~J46638亿美元,增长10.0%。是七国中经济增长最缓慢的国家.GDP由占全球的13.6%降到10.5%;德国由18739~2730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在流动性充足甚至资本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中国金融市场却出现了"钱荒",12月20日货币市场隔夜回购利率又触及10%,引发了"钱荒"再度来袭的担忧。本文将流动性充分背景下的"钱荒"称之为"中国式钱荒"。"中国式钱荒"表明我国出现初级"经济金融化"的特征,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不论金融改革如何展开,不论民间金融如何发展,若大量资金不能进入实体经济,却不断卷入金融投机的"黑洞",就会重蹈日本等国经济持续萎靡的旧辙,甚至会使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付之东流。本文在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意大利七国首脑会议将于五月四日至六日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这是西方七国首脑以讨论经济问题为主要议题的第十二次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西方国家汇率激烈波动、石油价格暴跌和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放慢的背景下举行的。据日本官方透露。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与会国家协调经济政策以保持西方经济继续增长。具体将讨论货币政策、举行新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和石油价格走势及其影响。 这几年,美国的高利率和美元高汇率,引起大多  相似文献   

19.
唐杰 《理论参考》2008,(3):58-59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从封闭型经济快速成长为全球最为开放的巨大经济体之一。过去的我国经济以10%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平均七年翻一翻。十六大以来GDP翻了一翻。但按现行汇率衡量,2006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仍只是美国的1/5,日本的60%,距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3,(10):8-8
<正>中国经济"硬着陆"并未出现在过去20年里,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有时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现在,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终结了吗?不。有关"中国硬着陆"的说法言过其实。中国在过去半年里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速比从前减缓,但这不单有中国自己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欧洲的需求减弱。此外,经济增长放缓绝对也是有意为之。中国的新政府由此表明了推进经济改革的意愿;人们在反思过去那种咄咄逼人的经济增长方针。城镇化和国内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最近,在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的推动下,零售额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在消费领域之外,工业也在继续增长。对效率更高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需求会增加。这一方面是为了推动经济继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鉴于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这个话题在中国越发受到重视。毋庸置疑,中国在今后20年面临巨大挑战——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社会上。但这是经济增长的代价,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整体而言仍将显著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德国《商报》作者:卡斯珀·罗尔施泰德(德国汉高集团董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