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阿塞拜疆面积仅有8.66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50万左右,可谓“小国寡民”;但其富有石油资源并扼里海能源外运咽喉,成为大国在外高加索地区争夺的重点。1991年独立之初,阿塞拜疆一度内外交困,危机重重。经过盖达尔·阿利耶夫(老阿利耶夫)和伊利哈姆·阿利耶夫父子两代总统的治理,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叶·盖达尔、弗·马乌和列·格列布涅夫的自由派观点(参见本刊2005年第11期),遭到了许多俄罗斯学者的批评。其中有些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批驳,有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盖达尔等的观点提出质疑。现把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其他学者在《经济问题》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以及在“马克思的遗产和当代经济学”圆桌会议上的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没有过时,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自由派关于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明确表示,马克思主义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理论与…  相似文献   

3.
赵义 《南风窗》2008,(21):96-96
提起盖达尔,就让人想起了前苏联,想起了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提到"休克疗法",很多人的眼神中必定充满了仇恨—就是这个"休克疗法"造就了多少窃国大盗!就连一代政治强人、已经过世的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公开出版的日记里给盖达尔的也是一个平衡性的评价:我  相似文献   

4.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党卫队第2 装甲师“帝国师”是希特勒手中的一张王牌。从大战初期的闪击西欧,南袭巴尔干, 入侵苏联直到纳粹最后战败,这支部队为希特勒的侵略战争效尽了犬马之劳。但是,不管“帝国师”曾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战绩, 它终究只是纳粹党邪恶的爪牙,在正义力量的面前,“帝国师”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第二国际和帝国主义理论根据历史学家理查德·克布纳和赫尔穆特·达恩·施米特的说法,"帝国主义"一词是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与"波拿巴主义"一词一起被用来说明路易·波拿巴的第二帝国维持其对法国统治的各种形式。马克思在其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也使用了"帝国主义"一词来阐明法国的政治体制。不过,这个词与它的现代意义并不相关,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得到明确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学者中,厄内斯特·贝尔  相似文献   

6.
17世纪以降,世界地图急剧变化。我 们看到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和灭 亡;苏联崛起和覆没;横跨欧、亚、非三洲 的奥斯曼帝国逐步瓦解直至灭亡;英国从 一个偏处一隅的岛国膨胀为称霸世界的不 列颠大帝国,又在20世纪缩回本国沦为二 流强国。与此同时,美国用100多年的时光 从刚独立的前殖民地变为主宰世界的惟一 超级大国;德国、日本一度成为20世纪的 法西斯匪徒国家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无法  相似文献   

7.
红色帝国的遗产上世纪70年代末是美苏两国冷战的关键时期,苏联此时正处于其历史上最强劲的全球战略扩张期,双方的战略天平正逐步向苏联倾斜。在这种背景下,双方的军备竞赛也趋于白热化。80年代初,在米  相似文献   

8.
每一场革命都是一次意外。尽管如此,最新的俄罗斯革命应该属于最大的意外之一。在直到1991年的数年里,西方的专家、学者、官员和政治家没有一个预见到苏联即将出现的解体,因为当时苏联拥有一党专政、国有经济和克里姆林宫对国内和东欧帝国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苏联史就是现代史的同义语,只有把苏联包括在内才有可能书写20世纪的世界历史;苏联的存在对20世纪世界历史的事件序列和结构,对国际体系,对文化关系和微观环境(不只局限于苏联),对政治和社会话语,对有关政治、经济、社会理论的形成,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能把苏联史错误地理解为苏联疆域内的历史,也不能理解为现代史部门内众多国别史中的一部,因为苏联史同时显示出欧洲和全球的维度,波及西欧和欧洲以外的社会乃至日常生活和生活环境。因此,本文在兼顾欧洲背景的情况下,试图突出苏联史的几个主要线索,如人口损失、暴政、非斯大林化、苏维埃社会国家、合法性基础的改变、社会的转变、帝国的形成等,并探讨了与苏联现代化和工业化有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南书房     
《南风窗》2012,(24):96-96
【俄】根纳季·亚纳耶夫著胡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1月版《捍卫苏联的最后一搏》【胡社2《根纳季·亚纳耶夫,苏维埃联盟国家解体前的苏联第二号人物,苏联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副总统。本书是亚纳耶夫的回忆录,反映了1991年苏联解体前后诡秘险恶的局势,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原根纳季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问题》杂志2004年第5、6期发表了俄罗斯当代自由主义派经济学家——叶·盖达尔和弗·马乌联名撰写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在科学理论与“世俗宗教”之间(自由主义的辩护)》。文章发表后在俄罗斯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亚·布兹加林、亚·科尔加诺夫和列·格列布涅夫先后在该刊发表文章作出不同的回应。①这些文章又引起了进一步的争论。在这种背景下,《经济问题》杂志编辑部于2004年10月召开了题为“马克思的遗产与当代经济学”的圆桌会议,②邀请持不同观点的各派主要代表出席。杂志主编、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列·阿巴尔金主持会议。盖达尔和马乌的观点受到大多数与会学者的驳斥,也得到少数学者的赞同。众所周知,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官方一直主张“非意识形态化”,俄联邦宪法明文规定,任何意识形态不得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遭到排斥,自由主义一度盛行。但如今,俄罗斯学者在探索国家发展战略之际,他们又不得不试图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学说中寻找方法。尽管与会的学者们探讨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承认马克思的遗产今天仍有价值。正如有的学者所说,苏联解体以来,在《经济问题》这样的主流学术刊物的主持下公开讨论马克思的理论遗产问题,在俄罗斯十几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本刊将连续发表俄罗斯学者关于“马克思的遗产与当代经济学”问题的争论材料。  相似文献   

12.
南书房     
刘胜军 《南风窗》2010,(17):96-96
<正>《苏联的心灵:共产主义时代的俄国文化》【英】以赛亚·伯林著亨利·哈代编潘永强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7月版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苏联作家的几次著名会晤的记叙,也  相似文献   

13.
哥萨克:为谁而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美国人现在都感觉到了:苏联大帝国的崩溃不一定是好事。他们少了一个确知的敌人:但多了无数未知的对手——在帝国时代,他们曾被压制、被忽视。但是,他们的血液里永远流淌着剽悍,他们永远在期待战斗。  相似文献   

14.
新书书讯     
美国批判——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丁一凡著16开240页2006出版定价:26.00 ISBN 7-301-10392-1/D·1413冷战后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势力大行其道,“新帝国论”甚嚣尘上,推动美国在全球展开了新一轮的扩张,梦想建立“美国治下的和平”,成为一个全球性帝国。《美国批判——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一书深入历史、透视现实,对美国霸权的实质进行了剖析。作者分析了美国霸权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被忽略的三个原因`` 如今关于强大的苏维埃帝国解体的原因的著述颇多,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三种情况:第一个是苏联宪法条文中给予了加盟共和国自由脱离苏联的权利,它就像一颗延时爆炸的地雷休眠了几十年;第二个原因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充分发作的“依赖性”这一“信息病毒”,没能经受住沉重危机的考验,加盟共和国开始后悔向邻居施舍面包而以求自保。``  相似文献   

16.
简论苏联的犹太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犹太民族作为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其命运是悲剧性的。在长期的流亡和迁徙过程中 ,他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世界各地。沙皇俄国是一个地域横跨欧洲和亚洲的大殖民帝国 ,在这个被列宁称为“各民族人民的监狱”的大帝国中 ,犹太人的处境是极其悲惨的。苏联同样是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 ,由于苏联政府在民族政策上的严重失误 ,苏联犹太人的际遇是有失公平和公正的 ,因而导致 2 0世纪 70年代后在苏联犹太人中间产生了较大的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维克托·格奥尔基耶维奇·库利科夫,苏联元帅,曾任苏军总参谋长,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沙条约国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俄罗斯<星火>杂志近期刊登了他的日记片断,回忆他与苏联政、军界一些风云人物交往的轶事.现编译如下,标题为编者新加.  相似文献   

18.
1991年苏联发生的"8·19"事件,许多细节至今仍鲜为人知.2002年8月14日出版的俄<论据与事实>周报,刊登了时任苏联空降兵参谋长的叶夫根尼·波德科尔金上将的回忆文章,透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如下,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布什在他的2002年国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北朝鲜称为“邪恶轴心”,并且表示他有决心处理他们可能对美国造成的任何威胁。很显然,这番言论回应了20年前里根总统的论调,他把苏联称为“邪恶帝国”。布什的这种言论在国际国内都受到了批判,此后他也没有再提起过类似说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3,(12):21-21
5月28日,当了10几年华沙条约组织总司令的苏联元帅维克多·库利科夫因病去世,享年91岁。库利科夫曾制定与北约大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计划,其中不乏用核弹摧毁西欧等骇人内容。苏联剧变前,他被戈尔巴乔夫断然拿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