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土秩序的失落——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及其防治机制不能从流动人口群体以外的范围内去寻找 ,必须深入到生成流动人口的具体社会结构中去探寻。该社会结构主要有二方面要素 :城乡二元格局 ;户籍管理体制和现存的庞大剩余劳动力。流动人口犯罪的基础性原因是存在于流动人口群体中的乡土秩序在城市中的失落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预期的落空。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寻找一个重建秩序之路 ,也就是经过小城镇化而达到全面的城市化。其目标是消除两种秩序的差别和对立 ,直至建立最大限度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的新型秩序。  相似文献   

2.
家庭关怀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当、社会有效管理机制的缺失以及个人心理的不成熟,是未成年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我们应从建立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家庭教育、促进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和社会融合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预防未成年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为和谐社会构建及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犯罪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流动人口犯罪研究主要集中于流动人口犯罪的内涵、现象、原因和对策等方面。内涵研究 ,理论界和实际管理部门存在差异 ,研究者根据自身研究的需要也存在差异。现象研究主要集中于犯罪的情况、特点、结构和分类。原因研究主要表现为常规性犯罪因素的研究 ,即个人心理、家庭、社区和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环境、历史等因素。对策研究主要从流动人口的迁移原因、过程、城市管理、制度变革、社会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过程导致公民对自己违法行为控制的衰弱,削弱了亲属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文化多元化或者说文化宽容是造成社会控制衰弱的原因之一。同时,国家投入太少,国家法实效不高,这一切使违法犯罪现象高发,特别是财产性犯罪、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犯罪、青少年犯罪更为典型。在现代化过程中渐进地推进市场经济的变革,也许是减少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透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流动人口的存在是社会的进步,是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犯罪问题是其重要的问题之一。流动人口中的犯罪现象,是客观存在,也是影响现代化实现的因素。流动人口犯罪有其特殊的社会成因,经济原因是核心,亦即他们与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或程度,以及市场经济为他们提供的参与环境与范围。为此,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特殊的犯罪形式,也为公安工作特别是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因管理服务滞后而产生的无序环境也在增多。借鉴"破窗理论"的思路和实践,从控制"犯罪场"入手,达到控制犯罪发生的目的。一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城乡结合部物理环境的整体改善,清除"破窗",补强弱势情境,营造有序化环境;二是以法治为准则,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按照法治化的打防控处置程序,提高刑事政策在防控犯罪方面的权威性和正当性,突出犯罪控制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三是以守望互助为目标,通过流动人口广泛参与,依靠流动人口,实现社区预防。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人口在大规模迁移流动过程中衍生的负面效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在经历着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发期。辽宁省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中之重,随着外来流动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外来流动人口的犯罪形势亦日趋严峻,根据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来系统分析辽宁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科学制定综合治理控制对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防控流动人口犯罪社会维稳关键期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是中国户籍管理制度下的一个独特群体,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犯罪也已经构成了大连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治安的主要威胁。根据大连市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已判决生效的流动人口刑事犯罪情况统计数据分析,大连市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特点表现为青年化、低学历、一般共同犯罪比较突出等;动态特点表现为侵财犯罪突出、城乡结合部犯罪高发、罪案量随季节与节假日变化等。从中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犯罪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主体文化程度低、社会控制力薄弱、反社会心理严重。构建大连市打击流动人口犯罪新机制,必须坚持系统性、开放性、发展性、可行性原则,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综合治理的整合力度,构建大预防格局;建立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流动人口犯罪打击机制。最终形成社会综合治理、公安专项整顿、社区预防体系等打防结合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珺 《理论月刊》2007,(9):127-131
对犯罪原因的探讨一直是犯罪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流动人口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犯罪的因素是极其广泛的,本文拟从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政策原因、心里原因多方面对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社会密切关注、公安机关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前提是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流动人口犯罪对辽宁社会稳定的影响和未来二十年辽宁流动人口犯罪发展变化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了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预防和社会预防,提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流动人口犯罪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文章通过对辽宁某些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状况的分析,阐述了流动人口犯罪对辽宁社会经济、管理、治安、文化的影响,以期达到抑制流动人口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持续高发的流动人口犯罪给厦门的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失衡让流动人口在城市得不到足够的幸福感,社会关系改变带来价值虚无化的风险,城市管理滞后造成管理效益不佳,这些都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高发的主因.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应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新管理方式,进行综...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存在不仅给社会管理造成一定困难,也增加了犯罪的风险。当前我国以"农二代"为主的流动人口犯罪率逐渐上升,研究"农二代"犯罪的特征、分析"农二代"犯罪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农二代"犯罪的措施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严重程度的重要坐标。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较多,青少年团伙犯罪呈现出团伙教及占全部青少年犯罪教比例双上升,团伙恶性程度趋重,流动人口青少年占多数,团伙成员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等特征。治理青少年团伙犯罪需要解决流动人口青少年就学难的问题,开展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青少年帮教组织,保持对团伙犯罪严打高压等态势。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犯罪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大量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 ,外来流动人口的犯罪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 ,以浙江省的外来流动人口犯罪为例证 ,分析了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并指出了防止及减少这一社会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帖"见血转运"的网络谬言竟然使得一位未成年人对无辜受害人痛下杀手,这其中的个体原因有自身不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使得其在体验暴力的同时冲破人性道德底线,也有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学校教育体制的缺陷和不良网络环境的引诱等社会原因促使其走向犯罪道路。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通过对未成年人实施心理救助,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式从根本上破除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结构,力争把未成年人犯罪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济转型以后,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出现持续增长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法治的角度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有主体法律意识薄弱、法律制度不合理、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政府管理者的不当行为等因素.对此,应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法律制度、拓宽利益诉求渠道、规范管理等入手,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外来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广州等南方沿海城市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外来青少年犯罪是不能忽视的。本文以外来青少年中的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外来未成年人与本地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同特点,揭示其犯罪原因的特殊性,并从社会控制和社会保障两方面提出预防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但由于内外环境的复杂化,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各种犯罪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不相称。要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必须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化流动人口的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与流动人口的交流互动渠道,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犯罪学中犯罪形态的界定是为揭示犯罪现象,研究犯罪原因,寻求有效的犯罪调控对象服务的。犯罪形态的进化是一个多维度、立体式演进过程,既包括纵向演进,又包括横向分化。犯罪的现代形态具有相对稳定性,主要体现为财产型犯罪日益加剧、流动人口犯罪不断增长、青少年犯罪和女性犯罪明显增加、有组织犯罪迅速增多和高科技犯罪日新月异,入世后,犯罪形态的现代化演进将呈现国际化、组织化、高科技和暴力恐怖化趋执,并且生态入侵和环境污染问题将使我国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