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与散布比想象中更加迅速,在采取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时如果不慎或者过度则不可避免地会侵犯被惩戒人的合法权益。若要使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在发挥其制度功能和保障被惩戒人权利之间寻求两相平衡。  相似文献   

2.
涉民新政     
我省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讲诚信者办事可走绿色通道2017年3月,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将健全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督促有关企业和个人履行法定义务,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出境和限制  相似文献   

3.
2017年3月,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将健全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督促有关企业和个人履行法定义务,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出境和限制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旅游度假、入住星级以上宾馆及其他高消费行为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处在核心和主导的地位,作为宏观调控主体,政府通过颁布法规、制定政策等方式实现对经济的指导;作为市场监督主体政府行使广泛的监督职权,引导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保障信用行为与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政府旅游信用行为的失信现象主要体现在政府旅游政策的制定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随意性与模糊性、政府行为的长官意志取向经济化倾向尚比较严重以及政府对待各类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的政策取向尚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等几个方面。之所以如此,关键性的原因主要在于转型期存在的制度缺陷和政府自利取向行为的影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以及政府职能异化现象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实现行政程序的法典化、完善政府失信惩戒制度以及把政府的行为纳入真正的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6.
社会信用制度中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中央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的任务,并要求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提出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在社会信用体系支持下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就"失信者黑名单"的出台专访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庭李光旭庭长。记者:四川法院近几年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惩戒的做法有哪些?李庭长:为深入破解"执行难",全省法院不间断地开展"执行风暴、涉金融案件执行、百日执行会战、反规避执行、两限制一打击"等专项活动。2010年至今,有2931名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432名  相似文献   

8.
微言堂     
正1 31个部委出手,整治婚姻造假近日,包括人民银行、公安部、民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在内的31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提出加大对婚姻登记领域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文件显示,伪造结婚证、离婚证等证件证明,或者带着伪造证件办理结婚、离婚,将会在应聘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紧紧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当前随着改革不断进入,行政审批"放管服"所触及的问题和隐患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多。基层政府、社会组织承接能力较弱;权力事项的办事流程有待优化,办事效率有待提升;商事制度改革存在隐患,行政相对人失信问题屡现迭出;信息化水平滞后,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强化基层政府承接能力建设;强化对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对行政相对人的诚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建立建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依托"信用中国"网站等依法依规逐步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将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诚信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让诚信者因为诚信行为获得相应的益处和奖励,让失信者因为失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道德惩戒、市场约束、政府监管和法律惩治是构成失信惩戒机制的重要基本环节,它们之间既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又存在很大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4):45-45
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八家单位近日召开发布会,介绍《“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签署情况,公布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职能在于政府代表着一种公众的信任,政府只有合法地运用公众所赋予的公共权力,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管理。而当代中国政府,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行政执法等各个方面均存在失信现象,使政府形象大打折扣。因此,在政府诚信建设方面必须加强法制。尽快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完善政府信用信息法律制度,完善对政府失信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失信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胡伟生 《世纪桥》2015,(12):45-4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信用制度作保障,2012年开始,惠州迅速投入到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伟大时代实践中,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领域全面实施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惠声惠色"。惠州的实践表明,这种信用制度只能通过政府的提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才能建立起来。同时,政府信用最为根本。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09,(11):70-7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是目前推进社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为强化公民特别是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信用观念,切实提升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意识,进一步改善贵州金融生态环境,推进“诚信贵州”建设,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与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亨特房地产开发有5限公司、贵州中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携手各驻黔金融机构,决定联合举办亨特地产杯“关注信用记录,构建金融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暨知识竞赛。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08,(12):42-42
为健全招标投标失信惩戒机制、推动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0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暂行办法包括四章二十一条,涉及公告制度适用范围和对象、公告主体、公告基本内容和程序以及后续监督管理。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相似文献   

17.
史伟 《实践》2014,(3):34-34
<正>信用是一种信誉,属于道德品质范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还是一种制度和规则,有着双重属性,既是人与人之间约定俗成的,也是人为设计具有强制性的规则。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离不开信用的导向和保障作用。只有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信用系统,才能建设比较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信用建设要靠法律保障。信用既然是一种制度、规则设计,意味着它具有扬善惩恶的功能。守信就是善,失信就是恶,要受到惩罚。要通过健全法律和法规,完善信用信息系统,把违法违规、不守诚信的个人或企业列入"黑名单",限制他们的经济活动和高消费行为,让其"品尝"失信的成本代价,这就是扬善惩恶的作用。这对失信者是教育和制裁,对公民和其他经济组织是警示和监督。  相似文献   

18.
王冬梅 《奋斗》2010,(5):60-61
<正>问责制度是特定的问责主体对公共责任承担者行使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问责制度具备明确的惩戒和监督功能,不断完善问责制度将有利于推动服务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高效率政府和诚信政府的建设,从而全面提高政府素质,推动法治型政府建设。一、完善问责制度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现代社会对政府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最核心的素质就是政府服务社会的素质,坚持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则。完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应注意: 宣传信用理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标准;从个人信用开始重建社会信用;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并规范信用关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各种腐败现象;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用建设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与支柱。要建设良好的政府信用,就必须强化政府信用道德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有限行政;加快信用制度立法,建立有效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建立区域信誉等级评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