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邹远修 《理论学刊》2002,(4):118-118
儒学在战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显学” ,然而到了秦朝 ,伴随着秦始皇“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文化专制政策的实行 ,特别是“焚书坑儒”惨剧的发生 ,儒学几遭灭顶之灾。秦传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代之而兴。这位“马上公”也极不好儒 ,“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在关系到新王朝能否“逆取”而“顺守”的历史关键时刻 ,陆贾挺身而出劝说刘邦 ,使之转变了对儒学的态度。陆贾尊儒是从改变刘邦对儒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变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变通”一词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多。《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变通”是指根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辞海》说:“变通”是灵活运用,不拘常规。“非原则性的变...  相似文献   

3.
谣言止于众     
宋明晏 《前线》2013,(10):64-64
在古代汉语中,谣言是指流行于民间的歌谣或谚语。范哗在《后传书》中写道:“诗守南楚,民作谣言。”然而,在现代汉语中,“谣言”已演变成一个负面词,是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近来,谣言和网络结为近亲。网络谣言成为热词。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话语。有人也把网络谣言叫“网络大字报”。以前谣言传播只能靠口口相传,传播速度慢、影响力小;大字报在熟人圈里面世,而有所收敛。  相似文献   

4.
李海燕 《理论学刊》2003,(6):145-147
阮籍的 82首五言《咏怀诗》 ,是文学史上公认的难以索解、充满张力和魅力的诗作。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 :“阮旨遥深。”钟嵘在《诗品》中写道 :《咏怀诗》“厥旨渊放 ,归趣难求” ,“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李善也说 :“嗣宗身仕乱朝 ,常恐罹谤遭祸 ,因兹发咏 ,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 ,而文多隐避 ,百代之下 ,难以情测。”[1] (P2 10 ) 陈祚明也发出这样的疑惑 :“阮公咏怀 ,千秋嘉叹 ,然未知所咏 ,是何怀也 ?”[1] (P2 0 8) 历来《咏怀诗》的研究者和诠释者 ,多把其充满张力、难以索解的特点归结于当时的社会原…  相似文献   

5.
艾思同 《理论学刊》2001,(3):117-120
宋诗在因革唐诗中求得创变 ,将《诗经》“二雅”的审美范型发挥到极致 ,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功能和表现力。但与此同时 ,北宋诗平淡自然一格有所缺失 ;在可读性上 ,“雅”“俗”不能共赏 ;积极用世、批判现实的精神也有所消退。南宋诗则在变革“江西”中有所创获。  相似文献   

6.
宋代浙东学术著名代表人物吕祖谦的《诗经》学,既守《毛诗序》,以《序》解《诗》,又主张读《诗》先要看大义,提出看《诗》须是以情体之的近人情思想,以平易观《诗》,以义理解《诗》,不以训诂来局限《诗》。其《诗经》学在宋代《诗经》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史料表明,中华民族早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想。《易经》的“益卦”中有这样的话“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意思就是说给民众带来利益,就像苍天降下雨露,大地滋生万物,没有固定的方法。凡是有益的做法,都是要随时令进行,把握时机办事。在《周易》中,还非常强调变易和革新,“变通者,趣时者也”,“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成语“革故鼎新”即出于此。沿着“与时偕行”的思路,必然地提出“日新”之见:“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论中.围绕“才”和“法”两个范畴产生了一系列讨论.文学创作主体之才和创作法度之间.孰轻孰重.文论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严羽《沧浪诗话》体大思精,其《诗辩》、《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五部分构成严密的理论体系.是宋代最负盛名的诗学著作.严羽一方面针对南宋诗学重格法趋势.特别是在江西诗派“以文为诗”、  相似文献   

9.
在本刊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刘鸿武同志曾多次向她表示:“我没有更高的觉悟,总觉得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守本分。”我听到这番话,始而觉得“守本分”三个字平平常常,没有令人叹服的思想境界;待到读完《改革者的风骨》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所说的本分,是指一个共产党员应尽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古代家训,起始于西周,发展于隋唐,在明清进一步完善。传统家训内容主要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崇忠孝”为主。提起儒家,不能不提到它的创立者孔子。《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你父亲那里得到过特别的教诲吗?”孔鲤回答说:“一日,父亲独立在庭院中静思,我从旁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退而学《诗》。又一日,父亲又独立庭院中,我从旁走过,父亲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  相似文献   

11.
蔡小石在《拜时词序》中说:“词胜于宋,自姜、张以格胜,苏、辛以气胜,秦、柳以情胜,而其派乃分。”刘熙载也说:“词家要先辨得情字。《诗序》言‘发乎情’,《文赋》言‘诗言情’,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艺概》)这“情”,就是诗词中的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柳永生性浪漫,风雅不羁,是位不折不扣的情感式词人。他倾毕生所有的忧思、愁绪、爱情于词中,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12.
王尧美 《理论学刊》2003,(6):148-150
“挥涕怀哀伤 ,辛酸谁语哉 ?”这是阮籍的五言组诗《咏怀诗》其三十七中的两句话。在阮籍《咏怀诗》中 ,充满了这种沉痛的人生感伤。同时 ,另一种声音同样强烈 :“竟知忧无益 ,岂若归太清。”这两句诗见于《咏怀诗》其四十五 ,显示了一种忘怀痛苦的旷达追求。前者是阮籍所感受的有限现实世界中的人生实况 ,后者则是阮籍在无限世界里的人生幻想。从有限世界抵达无限世界 ,从“忧生之嗟”达到心理解脱 ,以及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的徘徊矛盾 ,这是阮籍的《咏怀诗》咏唱的主线 ,也是作为玄学名士的阮籍人生哲学的诗化。一、充满忧患的有限世界阮籍的…  相似文献   

13.
变异的变通     
<正>所谓“变通”,就是指事物因变化而通达,即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传统文化中,这种朴素思想被视为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的一种积极策略。但在一些所谓的官场亚文化浸润下,“变通”一词逐渐发生了变异,尤其是在基层治理中,“变通”沦为一些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决策部署后,更重要的是落实、是执行。基层政府在执行过程中搞无原则的变通,其实是一种追求本位利益的计算。一方面,为了追求晋升的自我实现需求,即通过大搞变通来交给上级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从而赢得晋升资本;另一方面,出于避免被问责的安全需求,即通过变通之术来转嫁责任,从而实现安稳过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廉吏如云,留下的自律诗也颇多。所谓自律诗,其实就是诗化的座右铭。对于书者、吟者而言,或摆放案头,或书于墙壁、床帐,自勉、自责、自诫、自儆,有常鸣警钟之效;对于观者、听者来说,也有振聋发聩之功。一、防微杜渐宋代乡贡杜浚之为了防贪保廉,以《书警》一诗自警、自励。诗中说:“静看如山祸,差之一念间。”“百年修不足,一朝容易残。”有“小朱子”(指朱熹)之称的清代进士王懋懋,官至上书房行走,在《书座右二章》中写道:“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生平操持力,不敌一念非。”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一穴溃一堤、一念毁一生的哲理。清代另有一名叫朱经的,书有《责己》一诗,其中有“勿谓一丝微,既缁难再白”二句,指出了既成黑难复白的道理。二、自省自责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终其一生,对他的知己、夫人、战友杨开慧烈士,真可以说是情有独钟。这不仅表现在对烈士亲友乃至保姆的悉心关照中,而且凝聚在《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三首诗词里。毛主席诗词横空出世,大气磅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宇内寰中,尽行包举。但直接抒发个人感情的并不多。然而,在这类有限的长短句中,直接涉及到杨开慧的,就有3首。在所有已发表的毛主席诗词中,除《七律·答友人》中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首对家乡的怀念诗中,也包含了对开慧的眷恋)之外,绝少出现“泪”字…  相似文献   

16.
散文诗是用散文式的语言来表现诗意的一种自由体诗,是一种既具有散文特点品格又具有诗歌特点品格的、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文体,是散文和诗凝汇沁透的产物。 然而散文诗的根本特点,仍然在于它是“诗”的种属,属于“诗”的范畴,因此具有诗的特点和品格乃是主要的,指的是诗意、诗情,即诗的意境,诗的感情。正如柯兰所说:“不管形式如何,它归根结底应该是诗,只是形式上不同于诗而已(《散文诗杂感》)。许多诗论家也持同样观点,认为“散文诗并非一种边缘文体,因为它的基本素质是属于诗的”(谢冕:《散文诗的世界》),“散文诗是不分行的诗,仍然是诗,不是散文”(野曼《诗、散文诗与散文的联想》) 虽然散文也富有诗意,但散文诗毕竟不是散文,它的意境的提炼和文字的凝炼都比散文要求更高、更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相似文献   

17.
读王志伟同志“拒礼诗”有感□袁敏杰去年底去渭南出差时,就曾听到人们以敬佩的口吻谈起过渭南市委书记王志伟同志生病住院期间在病室门上张贴“拒礼诗”的事情。最近又在《陕西日报》法纪专刊上看到这首长达40行的五言“拒礼诗”《病榻二百字·兼劝探亲诸君带回礼品》...  相似文献   

18.
在近年出版的有关邓小平生平活动的读物中,有两则生争史实明显有误:一、柳亚子诗赠邓小平,纯系“张冠李戴”之事。《柳亚子诗词选冲收录有一首诗,题为《赠邓小平》,司徒浩引用此诗撰写的《柳亚子诗赠邓小平》一文说,1949年初,柳亚子由香港来到北京,“由于邓小平安排妥当,使得柳亚子对中共的细心照顾,非常满意,于是在4月间写了《赠邓小平》一诗”。实际上,1949年三四月间,当时身兼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和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不在也未到过北平。经核实,这首诗当时是赠给邓子平(现为中共中央统战部离休干部)的。二、《我的父…  相似文献   

19.
《论语》“素以为绚”、“绘事后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儒 《理论学刊》2003,(4):139-141
一《论语·八佾》记载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本章记述的是弟子子夏向孔子求教《诗经·卫风·硕人》中的几句诗的诗意及孔子的答复与感喟。《硕人》是卫人为赞美卫庄公的妻子庄姜而作 ,《论语》中所引部分正是描写庄姜的佳人贞淑 ,天生丽质。“巧笑倩兮”———《毛诗传》曰 :“倩 ,好口辅。”《毛诗正义》曰 :“以言巧笑之状 ,故知好口辅也。《左传》曰 :‘辅车相依。’服虔云 :‘辅 ,上颔车也 ,与牙相依。’则是牙…  相似文献   

20.
郭庆晨 《党课》2012,(3):72-73
“守白”一词出自《庄子·人间世》里的“虚室生白”,意为保持空明的,已幢。后来,“守白”就引申为咯守清白、保持清廉,并成为中国官场上久谈不衰的话题,当然也是官场上一直都解决不好的难题。宋代爱国英雄岳飞砚上的铭文“坚持守白,不磷不淄”的意思是说,做人要像玉石一样洁白、坚硬,决不能被玷污。据说此砚后来辗转传到另—位爱国英雄文天祥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