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政府无信不威。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是现代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社会义务,更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我省而言,诚信建设是创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诚信建设是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培育和  相似文献   

2.
刘铁红  于长水 《奋斗》2006,(8):14-15
在市场经济社会,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讲诚信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失信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从根本上动摇社会的经济根基。诚信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诚信.国之大纲”,“信为政基”,国无信不强、不威。诚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伦理资源,诚信乃“立人之道”、“民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不兴,社会无信则不和谐、不安定。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优良诚信传统的国度.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却出现了诚信严重缺失的状况,不讲诚信已成为社会公害,失信已然成为世人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当前,社会诚信问题已广受关注。但对于社会诚信本身而言,建设比关注更具实在意义。屡屡发生的后果严重的社会失信事件要求我们以建设者的态度关注诚信社会的建设。没有诚信作为前提条件,就不能建设现代文明社会。建设社会诚信,应按照党中央强调的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诚信体系的指示精神,综合运用各种规范手段,多元调控。  相似文献   

4.
建设诚信政府,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政府无信必颓必垮。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榜样和基础,也是关键,在诚信建设中,政府要始终走在前列,当好表率,以确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提高政府的信用和权威。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诚实守信是我们曾经引为自豪的传统美德。然而今天,我们正在承受着由于诚信缺失而带来的种种伤害和尴尬。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当我们强调个人诚信的重要,呼吁企业诚信立业的时候,作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的政府的诚信往往被忽视了。“政府诚信方能取信于民”。政府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诚信政府是诚信社会的定心盘。没有政府的诚信,就没有社会的诚信,构建和谐社会只能是一个空谈。因此,努力增进政府诚信成为我们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建设诚信政府,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政府无信必颓必垮。政府诚 信是社会诚信的榜样和基础,也是关键,在诚信建设中,政府要始终走在前列,当好表率,以确 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提高政府的信用和权威。  相似文献   

7.
加强道德建设,塑造诚信社会,关键是要把"信用道德"建设好.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抓好"信用道德"建设,要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加强道德建设,塑造诚信社会,关键是要把"信用道德"建设好.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抓好"信用道德"建设,要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20日是我国第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本刊特编发山东省东营市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纪实。这个纪实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讲诚信可以发财,讲诚信可以和谐,讲诚信是奔小康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的纽带,是党执政的资源。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人民对党的信任度。人民对执政党的信任度是党在人民中所享有的公众信任的程度,是党获得人民群众自觉认同、自愿服从、衷心拥护的重要方面。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总体是信任的。但是,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对  相似文献   

11.
七、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如何认识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那么,究竟什么是信用?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怎样建立社会信用制度?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回答。诚信传统不能丢在我国的传统伦理中,诚实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甚至把诚信摆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站不住脚的。《礼记》中也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  相似文献   

12.
正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然而,现今经济社会领域依然存在许多失信行为,它们是百姓的"痛点",更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挡路石"。本期沙龙,我们来共同探讨关于守信的话题——信用社会来临,如何捍卫诚信、涵养信任,做一名真正的守信者?你或你身边的人都能做到诚实守信吗?  相似文献   

13.
“讲真话”是建立社会诚信所必须,有诚信才有和谐。人无信不立。诚信,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必定是诚信社会,没有诚信就没有和谐。建立社会诚信。关键在党,有党的诚信才有社会的诚信,有党员干部的诚信才有群众的诚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讲假话”、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不良风气,有的甚至严重弄虚作假,欺骗组织,欺骗群众,助长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造假风”,使社会诚信度受到严重损害。因此,要从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在全党大兴“讲真话”之风,并以党内带动党外,以干部带动群众。形成诚实守信的强烈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孔子说:“民无信无以立。”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管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正是由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诚信品质,才使中华文明延绵不绝。诚信也是世界各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现代文明的基础。然而,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对诚信的呼唤,是时下中国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的强音。建立与当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诚信体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一、诚信缺失的危害1 .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市场…  相似文献   

15.
诚信施政,是政治文明的标志,社会和谐的基石.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诚信"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重要论断.历史和现实一再警示我们,执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民众才会接受其理想教化,服从其指挥领导,才会具有人心的凝聚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恪守诚信、无信不立作为不可背离的铁律,也更加真切地成为执政之基、为官之本.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使领导干部努力成为全社会诚信建设的表率,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王珉 《党史纵横》2013,(11):1-1
中华民族历来推崇诚信。“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古训,昭示了诚信之重要。领导干部有没有诚信、诚信度高不高,不仅关乎自身形象和威信,而且关乎全社会诚信建设。对于领导干部而言,  相似文献   

17.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讲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的学生子贡向他"问政",即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先去哪一个呢?孔子说:去兵.即可以不要军队.子贡又追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呢?孔子回答:去食.即民以信为本,宁可去兵、去食,也不能去信.可见,孔子把"诚信"看做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18.
诚信可贵     
兴元 《共产党人》2004,(12):53-54
“国无诚不兴,人无信不立”,诚信在日趋文明富足的当今社会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在频繁的社交中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恳切。诚信已毋庸置疑地成为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左传》有一句话叫做“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意思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诚信,实在是没有什么用处。古人也认为,诚信不是形而上的东西,而是一种内心修炼,是人的固有品质。 泱泱中华,王朝多以诚信安邦,百姓多以诚信立命,既有“一诺千金”的典故,更有“人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谆谆教诲。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以谢父老乡亲;伍子胥侥幸混过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频频发生的上市公司造假案件,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道德形象,使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信用缺乏”是当前我国会计市场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已是整个行业的当务之急。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册会计师要以诚信为本中华民族素来注重诚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是道德文化的核心,是最重要的规范之一。诚信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古人云,无信不立,信者行之基。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不仅是立身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