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岭坪村学生段霖夏考上了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自费研究生,因家境贫困,为了赚取学费,段霖夏只得和父亲当起了“扁担”(即搬运工)。《三峡都市报》报道了段霖夏的境遇后,在万州开公司的李富华决定资助他。几天后,李富华见到了段霖夏并当场给了他2000元,李承诺,“只要你好好读书,多少钱我都会供你读完”。 相似文献
2.
《清人笔记》载:一个清代文人在北京的文物市场买到了一方砚台,这块砚台太珍贵了,是岳飞曾用过的,因为上面写有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这两句话是出自《论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就是:不是说很坚硬吗,7怎么磨,也不会变薄;不是说很纯白吗?就是放进污水里,也不会染黑。表明了志士仁人应该具有的气节与操守。 相似文献
3.
4.
5.
钱是货币。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可以说,钱就是财富,拥有钱,就拥有了财富。钱,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了世上威力无比的魔杖,搅起了世间阵阵狂风骤雨,导演了无数人间悲喜剧。现在,市场经济的宽大舞台,又为金钱的威力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空间。金钱,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确实太重要了。但是,正是金钱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殊价值,使之成了一些人追逐的对象和追求的目的,也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金钱这个关口前,党的领导干部能不能过去?过不去,就会… 相似文献
7.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4,(11)
有得就有失,有失便有得。人生就在这无常循环中度过。生活就是不断地得到,同时又不断失去。只得到不失去,生活将不堪所累,只失去不得到,生命又将感到一种莫名空虚。无论何种得到,首先得到的是一种精神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10.
11.
12.
13.
14.
15.
对当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听到两种议论:一曰“不足为怪”,一曰“不足为虑”。虽仅一字之差,对待问题之态度却迥不同矣。所谓“不足为怪”,是说,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前无古人的新生事物,它一经产生,就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奋力挣脱一切束缚它们的网罗,迅猛地向前发展。但是,在它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完美无缺,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事物在其前进的进程中出现的,在所难免,也是通过实践,能够被人们认识、修正、克服的——不足为怪。 相似文献
16.
17.
董艳敏 《党的生活(河南)》2019,(1):55-55
干部队伍中,不知何时起有这样一种怪象,“老实”一词不再指为人忠厚、待人诚实、守规矩,而成了愚笨、木讷、不机灵的“贬义词”。相反,为人圆滑、善于敷衍、左右逢源的“老练”人,则常常被人“夸赞”。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有些干部的“价值取向”与“工作作风”问题,引人反思。 相似文献
18.
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这“德”、“得”二字虽然同音,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因“德”而永垂青史者代不乏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也是史不绝书的。这二字还如影随形。在贪“得”之后紧随着便是缺德。比如:得到了一次非分的公款吃请,便缺了做公仆的德操;得到了一笔小人的贿赂,便缺了当权者的德政……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毁掉了不少人的前程和性命。凡事必得为先,贪得无厌而丢掉脑袋,绝不是危言耸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