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次副总理陈毅将要去成都,临行前向毛泽东告别。陈毅的浓重四川口音唤起了毛泽东对一位老友的思念,他向陈毅问道:“你们四川有个王光祈,你知道吗?”陈毅答:“不知道。”毛泽东说:“你到成都时可以问一问是否有人知道。”到了成都后,陈毅在宴会上遇见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向他打听王光祈的下落。李劼人说:“王光祈是我中学同学、少年中国学会会友。  相似文献   

2.
一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的一个富农家庭。“天府之国”自古围棋名家辈出,围棋运动气氛浓厚,陈毅从小就迷上围棋这一“国粹”。然而,家道中落,连年战乱,打破了陈毅的“围棋梦”。为了生存,他赴法勤工俭学;为了真理,他“投身革命即为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陈毅常在戎马倥偬之际与人对弈。他运用军事实践经验,根据围棋特点和规  相似文献   

3.
<正>1951年3月,在成渝铁路资阳段施工现场,一个古人类的头骨化石在泥泞之中出土。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学者们认定这颗人类头骨化石距今有3.5万年历史,将其命名为“资阳人”,举世关注,资阳亦被誉为“蜀人原乡”。3.5万年前,“资阳人”的足迹留在了资阳大地之上;3.5万年后的今天,这片土地依然有着文明的回响。  相似文献   

4.
1972年1月9日。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休息室里,毛主席清泪两行,他紧紧握住陈毅夫人张茜的手,声音十分缓慢、沉重地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他是我们党内的一位好党员、好同志。”又说:“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磨砺成至交 患难益知已 陈毅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是他和朱德率领“八一”南昌起义的余部奔上井冈山的时候。他们虽是  相似文献   

5.
<正>陈毅被誉为“元帅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评说他:“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将军原来是诗人。”陈毅一生创作了350余首诗词,其中许多是记录革命战争岁月的作品。陈毅是如何走上戎马倥偬的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革命军事家的呢?陈毅“生平总想当一个文学家”,早年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发表过新诗和小说。  相似文献   

6.
叶剑英和陈毅是多年患难之交的战友,又是同声相应的诗友。陈毅病中,叶剑英多次去看望,并赠诗相慰:“君子坦荡荡,与人曰浩然。斯人有斯疾,闻道可闻禅。”祝愿“信有回天力,前路共钜艰。”他希望有回天之力,能医好陈毅的病,好再并肩战斗,继续完成艰苦而重大的历史使命。以后,又写信安慰陈毅:望宽心医治,老英雄定能战胜顽疾,祝早日恢复健康。 “九一三”事件,给毛泽东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大病一场。他弄清  相似文献   

7.
据载,解放初期,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时,身边有两个秘书。每当陈毅批文件、做决策时,两个秘书总是说:“你的决定太英明了”,“你的批示太正确了”。这种现象,陈毅当时并不在意,可事后检查起来,他发现在这段时间里做了一些蠢事和错事,心里很不好受。他想:秘书恭维自己虽然不是坏心,更不是有意加害自己;但一个人如果听不到不同意见,总是听一些悦耳的恭维话,就难免犯错误。于是,他决定换秘书。陈毅对新调来的秘书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敢于提不同意见,并说,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会少犯错误。然而,也许是“时代背景”的不同。现在,坚持陈毅同志那种观念的领导似乎在逐渐减少。于是,就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喜谄好谀,非常喜欢听取别人包括秘书那些恭维的悦耳之言。甚至还有少许索谄取谀之人  相似文献   

8.
陈毅被称为儒将,著名诗人柳亚子有诗赞他“兼资文武此全才”。陈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豪放的诗人、儒雅的文化人。 陈毅出任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是邓小平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议的,毛泽东征求了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陈叔通等人的意见后决定的。50年代后期,陈毅奉调中央工作,任分管科学文化工作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兼任外交部长。与知识分子交往交朋友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9.
陈毅被称为儒将,著名诗人柳亚子有诗赞他“兼资文武此全才”。陈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豪放的诗人、儒雅的文化人。 陈毅出任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是邓小平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议的,毛泽东征求了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陈叔通等人的意见后决定的。50年代后期,陈毅奉调中央工作,任分管科学文化工作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兼任外交部长。与知识分子交往交朋友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0.
涤生 《党史纵横》2006,(8):9-13
陈毅“对文化大革命”是不理解的。他是老帅中态度比较明朗的一个,也是较早对“文化大革命”中种种极“左”做法进行抵制和斗争的一个。陈毅“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发表过一篇态度十分鲜明、观点十分尖锐的演讲,集中反映了他当时的政治观点和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展现了他高尚  相似文献   

11.
陈毅轶事     
“陈Four就是他!” 1917年,陈毅曾一度被人叫作“陈Four”。 这一年,陈毅16岁,在四川成都甲种工业学校读书。 这个学校在成都很出风头,但出风头的原因却不在于学校的功课好,而是这学校有一支过硬的足球队,驰誉成都,队里有几个过硬的队员,陈毅是其中之一。因为他打第四排前锋,他有飞快的脚,有非常灵活巧妙的盘球技术,他很容易就能把对方脚上的  相似文献   

12.
报刊文摘     
元帅·诗人·外交家——陈毅元帅往事剪影 “南方的游击战在红军长征之初牵制了蒋介石的兵力,使我军主力部队得以大踏步地前进。”我军军史指出游击战的功勋首屈一指当数陈毅元帅。 陈毅率领一支人马,在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与蒋介石的正规军和保安队周旋激烈地层开了“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敌司令官余汉谋狂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游击队。”而陈毅却运用“捉迷藏”、干部群众化和毛泽东倡导的“叫化子打狗靠面墙”等战略战术整整坚持了三年,反而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三年,陈毅是多么思念党中央和毛泽东啊!“长夜无灯凝望眼”他只得以诗言思。陈毅曾把毛泽东抄给他的《西扛月·井岗山》、《如梦令·元旦》等诗词珍藏身边,时时吟诵,但都十分可惜的在游击战中几次遇险而无法保存,散失了。 毛泽东对陈毅的诗非常赞赏,还有“你会写自由诗”的好印象。陈毅对毛泽东也非常崇拜,1960年春的休假期间,他还将毛泽东的37首诗词工工整整地抄  相似文献   

13.
陈毅,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文武双全,有“马上诗人”、“诗人元帅”之称。正是因为陈毅有着特殊的才能,上海解放后,他担任了上海市第一任市长。 如今,我们在仔细观看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出入公开场合时的照片或纪录片时,往往会发现陈老总的身边总会有一至两位举止精干敏捷的年轻人,他们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黑色公文包,始终寸步不离地紧跟在陈毅身边。这一现象曾引起好多人的兴趣,也让一些人产生疑问:这是什么人?是不是陈毅的秘书?或者是市政府的其他什么文职官员?那神秘的黑色大皮包里装的  相似文献   

14.
<正>资阳依山傍水,坐落在沱江之畔,地处盆地之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沱江水波悠然,岸边林木蓊郁。在苍茫浩渺的历史烟云中,资阳不断融汇各地文化,聚集八方英才。这片土地不仅留下了“资阳人”的足迹,“三贤”的苍古过往,还传承着“儒帅”的严正家风,发扬着“西部车城”的奋进精神。蜀人原乡的文化底蕴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布子”,陈毅踌躇 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交部长一职由周恩来总理兼任。但他的政务活动过于繁忙,他这个人又举轻若鱼,事必躬亲,劳心、劳力、劳神。大约四年过后,毛泽东同志为减其负,萌生出“外交换帅”的念头,并暗中“布子”,将其锁定在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陈毅身上。在这传中国最高领导人心同中,陈毅人才难得,政治上强,既有战略头脑,又有外交才华,1954年秋火,陈毅从上海市长的岗位上被调到北京任副总理,他预感到将要接任外交部长一职。  相似文献   

16.
<正>陈毅与彭雪枫的战斗情谊,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开始了。两人初次结识是在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之际,当时彭雪枫在红3军团2师任政委,陈毅在赣南做地方工作。陈毅初见彭雪枫即留下“少年英气扑人眉宇”的印象。皖南事变后,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彭雪枫任第4师师长。  相似文献   

17.
陈毅元帅是我党我军一员著名的虎将。他兼资文武,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他为人正直豪爽,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凡是和他接触过的同志都非常喜欢和他在一起。 陈毅同志有坚强的觉性,他鄙视各种贪图享受,自私自利的思想作风,常以“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自勉。红军长征后,陈毅同志因伤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当时斗争形势十分严峻,部队不断遭到强敌的“围剿”,被迫化整为零,分散行动。一次,陈毅等几位负责同志从中央根据地突围时,随身带出一些党的活动经费。当他们打游击时,由于环境十分险恶,队伍里有的人开小差跑了,有的人叛变投敌。这就使同志之间  相似文献   

18.
曾勋 《廉政瞭望》2023,(5):26-29
<正>2022年11月24日,对于资阳人,特别是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的员工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天。当天,大王山山麓,一辆4节编组、造型颇具科幻色彩的列车,安静地驶向山顶。“中国第一列齿轨列车下线”的成就,源自中车资阳公司57年无数人汗水的浇灌。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置身列车中,  相似文献   

19.
陈毅同志革命的一生,功勋卓著,但他从不言功,也不要别人当面说好话。解放后,有一次开大会,一位领导同志向大家称颂道:“陈毅同志是一贯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陈毅同志立刻拍拍他的肩膀说:“同志哥,我陈毅曾几次反对过毛主席,你老兄不要给我戴高帽子啊!”  相似文献   

20.
陈毅回乡     
1959年10月,陈毅回四川家乡视察。那时,全国各地到处都在刮“浮夸风”、“共产风”。一天,陈毅一行来到一个人民公社视察。为此,社里的领导们精心设计了菜谱,很早就派人杀猪宰鸡做准备。陈毅一行来到公社时,碰到这幅情景,他一转身就气冲冲地出了公社大院。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