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1917年的十月革命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从此,科学社会主义开始了由理论付诸实践的伟大探索。十月革命之后不久,列宁就这样说过:"工人和农民应当把这个真理牢牢记住。他们应当懂得,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3卷第381页)。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的时候,列宁又这样说过,"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4卷,第610页)八十年过去了。当我…  相似文献   

2.
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进一步研究十月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当下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任务之一,也是学术界的应负责任。研究和理解历史,包括研究十月革命的历史,不能完全用今天的理念和感受去评价,也不能完全用常规社会条件下的道德认知去衡量,更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情境。历史事件是有鲜明政治性的,不同政治立场会带来不同的解读,但基础是必须依据事实,而不是仅凭所谓的道德义愤,否则任何解读都不会有生命力。对十月革命既不能否定也不能教条僵化: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不能否定;十月革命本质上具有"历史发展殊途并进"之深刻含意;十月革命所代表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邓小平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反思———纪念十月革命八十周年王兆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以深沉的历史感来回顾和总结中国和世界发展进程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以来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  相似文献   

4.
历史公认,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但对于十月革命却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论。这种争论,大致可以分为十月革命前、十月革命后、斯大林时代、后斯大林时代、苏联解体前后等五个时期。争论的基本问题可以概括为:十月革命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少数人的政变还是人民的革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道路是可选择的还是唯一的、是特定的还是普适的,十月革命是巨大的灾难还是伟大的革命、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回顾历史,面对当代,或许我们会得到以下启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争论的背后是政治力量的较量,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和评价历史。  相似文献   

5.
当年在苏北游击区新四军的一些战友们,每当提起十月革命节,都感到特别的喜庆。那时尽管面对残暴无比的日本强盗,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部队也不时制造事端,使得大家的日常生活异常艰辛,但每年临近11月7日,只  相似文献   

6.
金雁 《同舟共进》2008,(8):56-58
近年来,国际共运和联共(布)早期的历史档案陆续解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先后编选出版了相关的文献档案。面对以往不为人知的大量史料,一批国际共运史专家和科研人员对苏联早期的有关史实作了新的梳理,对苏联历史的某些传统观点和结论作了新的探索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下文更多地侧重于史料的披露、整理,至于从中可以引申出什么样的结论,就需要进一步的讨论研究了。  相似文献   

7.
▲甲:近几年的文化讨论对中外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认真的多方面的反思,曾几度形成所谓“文化热”。现在这文化热似乎已经不太“热”了,该冷静地进行一番总结,来一次关于文化反思的反思了。  相似文献   

8.
应当牢记十月革命的历史贡献。十月革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苏维埃政权,废除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新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经济管理体制,实现了俄国社会大变革。在十月革命进程中,列宁提出帝国主义论、社会主义一国首先胜利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把马克思主义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各国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发展。十月革命使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政治制度国家长期并存的局面,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增强了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力量,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 3年 1 0月 1日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市的一所著名的学校———景山学校 ,题了如下词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这是一句规定教育的任务和方向性质的题词。在《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3 5页 ,就将这一题词特别收入为独立的一篇文章。现在这一题词 ,已经不仅被看作是发展基础教育的方针 ,而且被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方针。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政治报告中都说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 ,包括基…  相似文献   

10.
今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说起十月革命,就会想起毛泽东的那句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晌,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90年后的今天,再度在更广阔的时空里思考十月革命的价值,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市的一所著名的学校——景山学校,题了如下词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一句规定教育的任务和方向性质的题词。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页,就将这一题词特别收入为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这五个方面。因此,十月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和源头,否定十月革命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中国和俄国的国情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把走俄国人的路与走自己的路结合起来,有继承、有扬弃、有创新、有发展,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如果说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承和发展,那么,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既是历史对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回报,也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确证,证明十月革命道路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不容质疑和否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一、生态危机向人类亮出了“黄牌”所谓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如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而产生的一系列危害人类利益甚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人类与其自身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统一所形成的生态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现代化代价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现代化早已从原先的西方社会过程转变成全球性的过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要么已经现代化,要么正在致力于现代化或试图现代化,各国的现代化进程汇合成了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当年孙中山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主要指的就是现代化的潮流。为什么现代化会成为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世界潮流呢?简而言之,现代化意味着迄今为止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高发展。但是,事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的发生既是俄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又是布尔什维克党顺势而为的主动选择,是符合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产物。历史虚无主义从十月革命的发生、性质、影响出发所构建的一套完整的否定十月革命意义的话语体系,在本质上不过是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上的主观主义而已。十月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落后国家探索现代化之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意义不容否定,其精神亦不会过时。在21世纪要应对资本主义危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复兴,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十月革命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顾肇基在1989年第8期《学习与研究》撰文指出,我们的宣传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使人们不违反政策和法律的水平上,特别在道德的宣传上应该“取法乎上”,赞扬那些一般人暂时还不容易做到的、高尚的、理想化的行为,应该  相似文献   

17.
在俄国革命的条件和必然性上,考茨基的观点停留在对西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知和认同的水平上。按照考茨基的观点,东方国家包括俄国都不能和不要进行革命。列宁的思想则超越了对西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同水平。面对落后的俄国,列宁提出了有利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比较考茨基和列宁关于"民主"的思想,前者违背和抛弃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后者继承和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前者未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说话,后者从俄国的实际出发,本着维护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提出主张并进行实践;前者提出的观点包含极其荒谬的内容,后者则是科学的和有利于推进革命实践的。  相似文献   

18.
考茨基贬低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学说中的地位,说马克思没有"详细地指出他是怎样设想这个专政的",意即马克思不重视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他还歪曲马克思的学说,说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从"纯粹民主中必然产生出来的状态"。列宁高度评价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学说中的地位,说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之点",是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考茨基完全否定实践中的无产阶级专政,认为这个专政在实践中必将变成"对无产阶级的专政"。列宁则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敌人的"最奋勇的和最无情的战争",是消灭资产阶级的武器。  相似文献   

19.
关于理性的反思与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盛教授说:“发现一个理性的世界,一个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世界,这是西方人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的贡献。相比较而言,我们中国人缺乏这个纯粹的内在的理性世界……在我们看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理是相对的,而情反而是绝对的,这个情与‘礼’相通。可是希腊的理进入了内在性的高度,因此是绝对的。”(《中华读书报》2002年7月10日《吴国盛纵谈科学与人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又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发展。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论的混乱,也有实践中的庸俗化倾向。本文拟就这后一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