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处于国家安全体系中的至高层次和根本地位。境外非政府组织作为在境外成立的非营利、非政府社会组织,选择在开放的中国开展活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境外非政府组织来华活动动机不纯,企图传播西方政治理念,开展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活动。新时期,防治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必须进一步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律法规,把好"合法性准入"关,做好资金管控工作,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构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完整信息数据库和大数据预测预警分析平台,最终实现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规范化发展,确保国家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营利化的根源是:境外非政府组织进入内地的步伐过快与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渐进性产生矛盾、"三不政策"容易滋长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营利之风、地方政府的简单化处理放纵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营利化行为、监管权力碎片化使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营利化失去政府约束、公众认知度较低为营利化的境外非政府组织提供了生存空间。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去营利化"的主要对策是:建立"无缝隙"政府监管制度、发挥事前监督的作用、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管理、建立登记制和备案制并行的分类管理体制、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培养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目前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对国家安全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主权安全、基层政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加强政府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有关法律法规;适当降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准入门槛,明确监管主体;建立严格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以维护“资本”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为核心,聚焦转型国家多发的社会问题,以境外非政府组织“全球良心”的外衣,构建了“思想指导-外衣掩护-行动指引-价值印证”的“渗透+颠覆”链。即以“普世准则”为思想中心,以境外非政府组织为渗透载体,以“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理论为行动指引,以转型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公民社会”和政治安全领域“民主”政权的实现来印证“普世准则”。因此,防范境外非政府组织“作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5.
2014年12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首次审议了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这意味着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和管理工作或将有法可依。受国务院委托,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向会议作了关于草案的说明。他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交往与合作的增多,境外非政府组织来我国境内开展公益活动日益频繁,对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引导和监督其依法开  相似文献   

6.
正国发[2014]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了规范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的活动,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交往与合作,授权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活动的机构登记和许可工作,并负责监督管理执法。机构登记、活动许可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定。  相似文献   

7.
郭红岩 《理论月刊》2007,(2):155-157
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中国非政府组织开始快速增长和壮大。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对民主政治进程必然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基础,并将导致权力由国家向社会的转移;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非政府组织是公民获得民主经验的重要途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会促进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并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所称的境外非政府组织,是指境外合法成立的基金会、社会团体、智库机构等非营利、非政府的社会组织(按该法第53条,境外学校、医院、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9.
蓝煜昕  张潮 《人民论坛》2013,(10):252-253
印度以《外国捐赠管理法》为核心,建立起以中央政府为管理主体、基于行政许可、以资金信息为抓手的涉外非政府组织监管体系,将境外慈善资源导向国内扶贫、发展和社会服务等适当的领域,并较为有效地预防了国外势力借助非政府组织渠道干预国内政治和商业秩序.对印度经验的考察可对我国相关立法与政策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市场经济的繁荣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中产阶段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互动关系来看,印度中产阶级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促进印度逐步向市民社会过渡,有利于印度的政治稳定和更好地迎战全球化。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壮大是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其公益精神、民主观念正伴随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而广泛扩散。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生存空间。因此应抓好此有利机遇,促进其发展,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第三体系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政府职能的转换以及自律性社会秩序的形成,而且能够培育人们的公民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为人们践行道德理想提供实现条件,因而是当前推进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非政府组织的重大意义,注意处理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关系以及与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并充分注意非政府组织的伦理性质,完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以图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全球治理中的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不可忽视的行为主体,它在全球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其组织特性而言,它不仅具备国际性和非政府组织的特征,而且还必须以信仰为基础,这种特性决定了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在文化沟通、冲突调解、国际救援,促进经济公正和人权“维护”等领域的独特作用。这些作用背后反映了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影响更多的可能不是表现为政治性和直接性,而是伦理性和间接性,这既是其推动全球善治的优势所在,也是其缺陷所在。  相似文献   

14.
张志芳 《前进》2011,(8):37-39
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已成为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动力。非政府组织作为维护社会民主秩序、促进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制度来源,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利益多元社会中民间诉求的组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国民主现代化进程中,非政府组织作为民众自愿性组织,在民众利益表达,谋求社会公共利益,协调社会各群体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田芳 《理论月刊》2006,(2):146-147
在过去几十年间,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规模和范围与日俱增,并在跨越全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力图通过研究非政府组织在原独联体国家发生颜色革命所起到的作用,来揭示非政府组织对国际社会的政治作用,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政府合作模式的研究对非政府组织建设和管理模式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主要有协商参与、委托授权、服务外包等合作模式,可以通过强化制度准入、合作中贯穿中西双方文化、采取合作理念创新等途径优化合作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区建设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入手,总结分析了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社区功能的实现情况,探讨分析了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在介入社区事务方面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准确定位非政府组织的社区角色、促进社区公共行政的非政府化、强化非政府组织的社区认同、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的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统安全威胁是威胁主体运用暴力手段主要危害主权国家的军事安全,进而危害其政权、制度、国土安全的一种威胁形式;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来自军事战争领域之外的各种威胁。我国政治安全中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台独势力”、意识形态渗透、境外非政府组织的非法活动、“三股势力”和群体性事件。对此,文章提出了应对我国政治安全中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战略及构建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9.
陈发桂 《岭南学刊》2011,(1):122-126
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对于满足公众有效获取信息、实现利益整合、促进理性表达和增强民众博弈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是从整体来看,非政府组织参考群体性事件治理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非政府组织,使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基层维稳进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表现为基层政府与民众之间无法实现良性互动,破解这一难题的理性选择在于需要人们以新的眼光看待非政府组织参与其间的价值及其限度。通过非政府组织参与基层维稳过程可以有效发挥其代表民众进行利益表达、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和集体行动及交往理性化的价值。但是,在当前的政治语境下,应当理性地看待非政府组织参与基层维稳的价值,因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基层维稳的空间、功效、动员力和公信力等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