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使用制度是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一项特殊制度,其存在之目的即为平衡知识产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对商标设立合理使用,可以平衡商标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使商标权制度运行更为合理、和谐。我国应根据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国内外发展的现状,结合司法、行政执法的现实需要,建立符合国情的商标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合理使用主要起源于适度限制著作人的私权,以保障公众言论发表、取得信息的自由,以达成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任务。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任何商业性使用的目的都是不正当的,因为商业性使用将取代著作权许可使用、法定许可使用等情形,最终将损害著作权人的财产利益。但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本文从著作权的演变,得出商业性使用并不是判断著作权合理使用标准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正品转售商经常会援引指示性合理使用以抗辩自己在店铺招牌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不构成侵权。通过梳理目前国内的典型案例,可发现当转售商单独或突出性使用他人商标于其店招之上时,法院仍然会作出侵权判定,但不同的法院在涉案行为侵犯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以及指示性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问题上存在分歧。进一步考察美国及欧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可以总结出指示性合理使用需要满足必要性、合理性、善意以及不构成相关公众混淆四个构成要件。在使用他人商标指示他人商品的来源的行为上,指示性合理使用与权利用尽的概念范围有重叠之处。指示性合理使用的主张以涉案行为构成商标性使用为前提,其作为一种构成商标侵权的例外,宜在涉案行为满足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的基础上,作为侵权抗辩理由进行援引。无混淆可能性作为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应成为指示性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之一。同时,若权利人的商标为其企业名称或其主要组成部分,转售商的使用还涉嫌构成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字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于1992年创设了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原则。近来,该法院判决了一起在域名中使用他人商标的侵权案件,认定被告的指示性合理使用抗噼成立,未侵犯原告的商标权。本丈试从案件事实出发,结合本案争议焦点,全面展示法院在该案中的推理分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在域名中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判断方法。这对于构建我国的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和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钟敏 《法制与社会》2011,(27):28-29
商标是指"对特定的文字、短语、或符号的一种限制性的财产权利"。对于商标权利人通常享有绝对、排他的权利。商标的合理使用则是允许其他人在特定条件下自由使用权利人的商标。这是对商标权人和其他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在美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而我国对之规定较不完善,实践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最新案例,对中美两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美国对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完善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商标合理使用是商标侵权抗辩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一制度在国外立法中已经比较完善,但在我国立法中还未成体系.特别是有关限制制度还很不明晰,本文通过国内外的立法例和相关案例,首先简单介绍了商标的基本概念,同时提出商标合理使用的必要性:之后分析了商标合理使用的种类及构成要件,使用了传统的二分法,并以此为基础对商标合理使用的限制条件分别展开论述.最后对完善国内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从宏观角度分析商标权扩张保护的危害重申商标合理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商标权侵害案件发生时,商标合理使用的构成与否往往成为当事人双方的争执点,从近年来行政机关及人民法院处理商标侵权纠纷案件看,实务中判断是否构成商标合理使用,可以从是否作为商标使用、是否加注了其他说明性文字、是否同时标有自己的商标、是否刻意强调显著性、商业惯例等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概述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与其相关的立法现状,明确了我国应确立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加强对商标滥用制裁,限制商标人的权利,维护他人正当合理使用注册商标的利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标专有权的过分保护,极有可能导致商标权利人的权利滥用,从而损害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较好地平衡了商标专有权与社会公众权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立法和司法实践,梳理并展望了这项制度的发展与构成。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特权"起源反应了国家控制经济利益的野心。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多外国品牌进军中国市场,如何在加强本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防范、化解侵权风险,是目前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意义所在。现行《商标法实施条例》和2007年9月出台的《商标法修改草稿》(征求意见稿)对叙述性合理使用作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企业名称、域名权、商标权与商标权发生冲突时也得以合理使用作为侵权抗辩提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ADLIS)项目的实施和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作品合理使用的矛盾冲突.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相关规定之不足,对现行立法进行反思,寻求建立更适合于我国目前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百家湖案"来分析地名商标的特性:即显著性的缺失,由于地名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地名商标的保护相对于非地名商标来说,保护的力度要弱一些,也正是由于地名商标的特殊性所以要允许非商标权人一定情况下的合理使用。这是对地名商标从理论上进行的分析。任何理论的研究都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本文最后把对地名商标的理论研究应用于对本文所举的案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涉及商标的合理使用问题。商标合理使用应包括商业性使用和非商业性使用,商业性使用中又包括叙述性合理使用和指示性合理使用1。限于篇幅和案例涉及的内容,本文主要论及商业性合理使用。被告辩称在汽车零件上标示“FOR VOLVO”是合理使用。本文根据对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引介和分析,对被告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合理使用应以不引起混淆或误认及不引起联想为界限,被告突出使用“VOLVO”商标,隐匿自己名称、商标,有使消费者误认或联想到商品与商标所有人之间有某种联系的可能,被告的合理使用抗辩不成立。一、“FOR VOLVO…  相似文献   

14.
个人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各国著作权法对此持宽容态度,我国著作权法将其纳入合理使用制度的范围.通过对立法坚持个人合理使用制度的分析,本文认为个人合理使用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该使用行为主要涉及对著作权的使用.结合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对个人使用目的、行为方式以及使用对象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期实现保护著作权人权益和促进文化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商标合理使用原则是对商标权人的私权利进行限制的重要原则,也是平衡商标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不可或缺的调节器。本文精选了美国及中国的一些典型案例,以期达成对中外商标合理使用原则立法及司法实践的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文章的最后,还针对中国的立法及司法现状,给出了商标合理使用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使用作品的方式,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了严重挑战。原来的合理使用在网络环境下是否仍然是“合理”的,成为现今直面且须回答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印刷时代的合理使用入手,分析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合理性,并试图就其重新建构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7.
合理使用是对著作权保护的限制,与其他限制方式相比,合理使用是最直接、与公众利益联系最密切的著作权限制方式。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合理使用传统的法律规则受到了冲击,应通过立法完善我国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王琪 《法制与社会》2010,(22):259-260
关于合理使用之性质的探讨,其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合理使用制度在著作权法中的地位,界定使用者与创作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合理使用行为寻找在民法学中的归宿。本文通过对合理使用之性质在理论上的有关学说进行分析,提出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就其性质而言,即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一种限制,同时也是赋予使用者(公众)的一种权利(或利益),是就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各国著作权制度中对著作权限制的主要内容。合理使用制度体现了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利益与促进知识与信息广泛传播的双重目的。合理使用的正当性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包括激励与接近之平衡、宪法与公共利益、以交易成本和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经济学分析等。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国颁布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合理使用的规定即是这种体现。  相似文献   

20.
刘静 《人民司法》2012,(16):4-7
【裁判要旨】提供在线网络游戏的服务商经核准注册的商标,含有相关公众约定俗称的一类游戏名称的,如果他人不是将该游戏名称作为区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商标使用,只是在网络游戏服务中以介绍游戏内容、特点的方式使用该游戏名称,不会造成相关公众对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的混淆,属于对注册商标的正当使用,不构成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案例刊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1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