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众》2013,(1):56-5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社会现代化离我们还有多远?怎样加快实现其进程?2012年11月17日至18日,“社会现代化:太仓实践”研讨会在太仓市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大、清华等全国各地的4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站在世界前沿,总结太仓经验,共谋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大计。在研讨中,揭示出太仓社会现代化的效果如何、出路何在,提出了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社会性的现代化,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永续发展等重要观点,为全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探路导航。现摘其要点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蒋美华 《理论月刊》2009,(5):124-125
汶川地震对政府和社会来说是一场危难.在此次救灾过程中,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有效地进行危机处理,组织工作井然有序,人性光芒得以彰显.我们可以从现代化视角来审视社会的这种变化,从社会设置视角来审视其间的组织和运作过程,从中可见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转向为现代化的国家,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这已被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所证实。中国在向现代化国家发展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对这种社会动员的重要性,邓小平有着深刻的认识。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他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政府信用危机 ,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本文着重从政府信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以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等三个方面论述政府信用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说明加强对政府信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陆学艺 《传承》2012,(21):80-80
搞好社会建设,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新领域,还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这也是我们今后5年、10年、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而且要实现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社会建设解决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失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实现了经济现代化。2010年,中国的GDP达到39.8万亿元(约合  相似文献   

6.
怎样理解社区建设的战略地位?如何认识中国的社区建设?如何理解社区建设中的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中国社区建设亟需回答的基础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立足中国社区建设的过程、事实、经验,提出社区建设超越了公民社会建设领域、国家政权建设领域,是中国努力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国家战略。社区建设的中国道路是以社区建设为路径,在共产党领导下,以社会责任为基础,重塑政府主体性、市场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共同推进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社区建设的中国道路尚未成熟,仍处于实践过程之中。政府主体性错位、社会主体性虚弱、市场主体性缺失是中国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体制性问题。公民社会理论、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第三领域"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社区建设的过程和事实,需要建构一种以责任为基础的"主体性互构理论"———政府主体性、市场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在社区建设中交互建构。  相似文献   

7.
张兴华 《岭南学刊》2016,(4):104-10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关键。要有效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对当下中国社会分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下中国不良的社会分层导致中国社会结构的断裂、权力配置与行使的失衡,这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所在。应对这一难题,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五个层面提出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全球范围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持续的行政改革中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正处在一个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后工业化要求的治理体系的问题。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历史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是对政府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关系进行反思的一个结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新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正视理论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构建新型的、合作型信任关系达致合作治理,使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的观念让位于调控、引导、服务和整合社会的观念,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府及其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信息化被公认为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建立电子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建立电子政府十分重要,它可以提供政府的决策理性,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可以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可以公平政府信息、实现开放政府。电子政府的全面建立,能促进政府现代化,使政府的行政职能由管制向服务转化,行政过程由暗箱操作向行政公开转化,行政决策由集中向民主转化,权力结构由集权向分权转化,机构由臃肿向精干转化,行政人员由管理型向管理知识型转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开展社区建设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20多年来,社区从学者们的书斋概念变成政府的政策实践.进而变成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理念.并逐步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方式.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巨大进步的标志之一。完善的社区建设和丰富的社区生活是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这个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社区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的公共服务重点工程.把社区发展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对推动中国社区发展和社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问题近几年来逐步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所谓现代化,是指从不发达社会(广义社会、大社会)向发达社会迈进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对现代化这一概念进行分析,它具有两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焦虑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在工业化刚刚完成或进入高潮、社会和政府的转型尚未到位及旧的信仰处于崩溃的情况下会有一个总的爆发过程,此后会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治理阶段,出现相对平衡的状态,但不会消除1885年以后,"新一代"似乎都染上了这个病症19世纪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或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可以说是西方社会焦虑集中爆发的时期。在普通劳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13.
张宇 《前沿》2007,(2):170-173
社会是人的总体存在,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总体的现代化,必须由个体———人的现代化来实现。人的现代化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人是一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根本。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社会是人的集合体,没有人的现代化,便没有社会的现代化。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现代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最完美的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式,最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一堆废纸。可见,要想实现现代化,就需要人们从心理和行为上都具有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素质。我们研究当代的社会心理问题,就是要促进人的现代化,以此推动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服务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十二五”开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新的战略部署,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在从管理型或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社会服务必须提上议事日程,这是一个契机,也是国家发展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在提出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矛盾理论的基本框架。社会建设是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是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等。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矛盾理论对于指导社会建设和管理实践。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公民治理现代化是基石和重点。从历史经验和当前实践来看,中国公民参与治理的主要形式是“被动式参与”。要改变被动、实现治理目标,注重协同效应是良策。公民治理可以为当前国家整体层面的治理提供呼应和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实践,构建强政府、大社会的协同治理模式是实现公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政府向社会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是积极探索社会智库参与决策咨询过程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建立多元化决策咨询服务供给体系的内在要求。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组成部分的社会智库,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独立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能够为政府提供客观中立且富有价值的决策咨询服务。理论上,这套购买服务的机制通过一套囊括服务购买者-承接者-使用者-评估者四大主体的协作体系得以运行,可是由于社会智库承接服务能力不足、政府过度依赖体制内智库和购买决策服务的制度安排缺失等困境的存在,导致我国政府向社会智库购买服务的实践受阻。推进政府向社会智库购买服务,需要营造对社会智库的信任环境、重视社会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建设和完善向社会智库购买服务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二者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看,市场经济在中国经历了由拒斥到认可,由确立到完善深化的过程,与之相伴随的,我国国家治理模式也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全能主义"治理模式到由计划向市场转轨时期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相互博弈的转型模式,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深化时期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共治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国家治理在一步步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正处在由转型模式向协同共治模式的转化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特定社会环境条件和国家治理理念影响下,基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和社会现实因素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强政府与弱社会"关系和改革开放后较长时间内的"政府与社会二元分立"关系。在我国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还是从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来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应是一种"强政府与强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政府与社会信任关系的修复与建立,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社会力量的培育,政府与社会职能领域的合理区分等途径持续不断地构建政府与社会合作伙伴关系,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公民治理现代化是基石和重点。从历史经验和当前实践来看,中国公民参与治理的主要形式是"被动式参与"。要改变被动、实现治理目标,注重协同效应是良策。公民治理可以为当前国家整体层面的治理提供呼应和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实践,构建强政府、大社会的协同治理模式是实现公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