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保平 《政府法制》2014,(22):48-49
网友杜撰了一个笑话:据考证,古代官吏嫖娟风行,青楼妓院领班见到官员模样的人都会主动上前问;“大人,干不?新来的妹子不错的哦!,'日久相熟便问:“于不?”这个问候逐步演化成一种身份的象征,这就是今天“干部”的由来。  相似文献   

2.
诚实信用,本是以商业习惯的形式存在于市场经济活动中商人之间的道德准则。最早将这个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规范的是《法国民法典》。该法第1134条规定:“契约应当以善意履行。”这个“善意”即指诚实信用。此后,《德国民法典》明确将诚实信用作为一项强行性规范规定下来,并且从契约合同扩大到一切债的关系中。及至《瑞士民法典》,诚实信用原则已扩张到所有民事活动中。该法第2条规定:“无论何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均应依诚实信用为之。”由此,诚实信用原则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法基本原则,被学者们尊称为私法领域的“帝王条款”。  相似文献   

3.
柳丝 《政府法制》2013,(15):48-48
一个女性拥有一个妓院会被称为“老鸨”,那么一个男性拥有一个妓院会被称为什么?在美国内华达州斯托里县.这个答案是“县长”。  相似文献   

4.
体例新内容全考辨精校点细──评王英志主编的《袁枚全集》凌燕由王英志先生主编的校点本《袁枚全集》(下称《全集》),年前为江苏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全集》为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又被列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全书精装八巨册,413万字...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乾隆皇帝问和王申:“你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和回答:“我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我只是个弄臣。每天都想着让您吃好玩好,顺着您的意思,让您高兴。”和王申很鬼,说是忠臣,乾隆不会相信;说是奸臣,又不愿背此恶名。所以,于忠臣和奸臣之间,自己弄了顶“弄臣”的帽子给自个戴上。弄臣就是帝王狎近戏弄之臣。无非是陪帝王说笑嬉戏,引诱帝王纵欲声色,与帝王一起养狗斗鸡玩蛐蛐打麻雀的奸佞小人。和王申自称“弄臣”也确实当之无愧。无独有偶,北宋的丁谓也是个“弄臣”。据《宋史·寇准传》记载:丁谓“机敏有智”,但其心术…  相似文献   

6.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老子》。意指天道之网宽广,谁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但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后来,“天网”之意从“天道之网”,逐步演变成“法律之网”,常作“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网”,《辞海》解释为“刑法”。《采史·太祖纪三》:“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乎”。此时的涵义,已然演化成:刑法多而面宽,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它的惩罚。汉高祖刘邦,以六条定天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备受推崇,为汉室的千基伟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漫长的封建发展史,从秦始皇一统江山…  相似文献   

7.
“黄帝李法”辨李明德《汉书·胡建传》记载:“《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得不由路,是谓好人,好人者杀。”苏林注云:“狱官名屯。”盂康注云:“兵书之法也。”颜师古注云:“李者,法官之号也,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故称其书曰《李法》。苏说近之。”关于胡建的事...  相似文献   

8.
佚名 《政府法制》2012,(15):52-52
“买春”出现于唐代。晚唐诗论家司空图所著《二十四诗品》列出了堪称“典雅”的诗境:“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关于“玉壶买春”,现代语言学家郭绍虞解释如下:“春有二解:《诗品注释》:春,酒也……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此一义也。  相似文献   

9.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以来,这一学界力主的税法“帝王原则”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识和接受。  相似文献   

10.
张诺 《政府法制》2012,(29):28-28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11.
《法学的品格》文:李龙刘连泰《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法学究竟何以立足于社会科学之林?在这样一个经济学帝国的时代,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研究究竟何去何从?法学的品格是对法学是什么以及有什么用的阐释。对这两个问题的阐释,最终会有利于法学何去何从这一问题的解决。作者认为法学是“治国之学”、“强国之学”、“权利之学”、“正义之学”。“治国之学”、“强国之学”是关于法学的价值论阐释。“权利之学”、“正义之学”是对法学的本体论阐释。《统一司法考试后的法学教育》文:何勤华陈灵海《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  相似文献   

12.
帽为何物?据《现代汉语词典》释: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等或做装饰的用品。古人云:“人之有帽,犹宫室之有墙屋。”而今人贬过分的奉承叫“戴高帽”,称以权仗势为“以帽压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蒋介石作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袖,在用人之道上,有着“五湖四海”与“黄埔浙江”、“放手使用”与“越级指挥”、“依法用人”与“帝王之术”的区别。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最终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礼记·曲礼》下)给周代“礼”、“刑”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少混乱。略举两种对立的疏解:对于礼,郑玄注:“为其(庶人)遽于事、且不能备物,”故庶人不能行“礼”。黄氏裳提出反对的意见,他说:“周礼小司徒职民之器物,比闾共置,岂庶人之礼不备哉!王者制民之产,仰足以养民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虽夭、穷、废疾无告者,自有闾党使之相救相稠,岂是民穷而无礼哉!”对于刑,许慎说:“古《周礼》说:士尸诸市,大夫尸诸朝,是大夫有刑。谨案:《易》曰:‘鼎折足,覆公(饣束),其刑渥,凶’。无刑不上大夫之事。”孔颖达却说:“以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曲礼》)过去的注疏家们只能按照自已的观点、见解,对原文作一些猜测和训诂。  相似文献   

15.
从豪 《政府法制》2012,(29):24-24
帝王之家,金枝玉叶,男为王爷,女为公主,在家天下的时代,实在是让人羡慕不已。然而再鼎盛的王朝,也有没落的时候,如果恰恰生于末代帝王之家,那么他们所饱尝的腥风血雨,甚至比黎民百姓还要残酷,以至于有人竟然发出这样的慨叹:“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实在是让人不胜唏嘘。  相似文献   

16.
论《大清新刑律》的刑罚制度周少元《大清新刑律》第七章为“刑名”。其中第三十七条规定:“刑分为主刑及从刑。主刑之种类及重轻之次序,如下:“第一,死刑;第二,无期徒刑;第三,有期徒刑:(一)一等有期徒刑,──十五年以下、十年以上,(二)二等有期徒刑──十...  相似文献   

17.
<正> 《尚书·伊训》篇首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成汤是商朝的开国之君,太甲为其孙。太甲元年太约在公元前16世纪左右,距今3500多年了。伊尹,本名伊,一说名挚;尹是官名,在当时是统领百官、辅佐帝王的要  相似文献   

18.
沈阳。从公元前229年设立候城起。已有近2300年的建城史,且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之美誉。  相似文献   

19.
《史记.外戚世家》有云:“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欤?”  相似文献   

20.
惠特曼在《草叶集》结尾的《再见》中说:“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从诗人的创作经历和作品内容来看,接触这“一个人”便是接触了诗人的两个“自我”:一个是具体的现实的真实的诗人惠特曼;另一个是抽象的理想的虚构的诗歌主人公惠特曼,即诗人的“创造性自我”。两个“自我”的对话和融合,既唱出了诗人之声,时代、民族之声,又唱出了超时代、超民族之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