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陷入种种精神危机。建设为心灵提供安身立命之所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强民族认同,提高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治疗精神危机的良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14问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传承说明了什么?精彩语录: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如何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在最基本的两个问题上作出回应:其一,我们要传承什么?这实际上就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依托和归宿,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的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文史资料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下大气力征集和抢救具有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史料,精选精编文史资料精品图书,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素材;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等观点,阐明了深入研究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7.
张伟 《天津人大》2011,(11):22-23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竞争力,实现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严艺祥 《群众》2013,(1):64-6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地方戏剧的传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地方戏曲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困难,如何振兴和发展,最近我们就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政党的精神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陆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关于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等八个重要论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科学的价值定位;关于传承和弘扬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应该着重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向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今时代价值的思想精华;关于怎样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方针,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阐发,努力结合当今实际和时代需要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民族心理,是该民族成其为自身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身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并把"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这是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又一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路。它体现了我们党对  相似文献   

14.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32-32
答:十八大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充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云南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优秀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省,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将"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并从2010年开始实施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  相似文献   

17.
宋英俊 《重庆行政》2013,14(4):84-86
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城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环节。城市文化与形象建设是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城市形象包括物质的外在形象和精神的内在形象。在物质的外在形象与精神的内在形象结合过程中,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少文化的城市,纵然高楼林立,也只是徒有外表的躯  相似文献   

19.
范蕾 《人民论坛》2022,(15):107-10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三种文化资源,在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代表,是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势,更是其文化根脉;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精神品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价值追求的积淀,是中国人民顽强奋斗的精神印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来源与现实基础,对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必须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必须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明显,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运用网络手段,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