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进超 《长白学刊》2008,(2):144-149
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鸰,一直把婚姻家庭作为她反映现实社会的主要题材,从不同角度关注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其代表性的"婚姻三部曲"充满了对女性社会处境的思考,从《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再到《新结婚时代》,每部作品都强烈地传达出了这种观念:女性应该拥有自己完全的独立人格;无论爱情婚姻多么美好,都不能丢弃作为"人"的最重要的内涵。纵观三部作品可以看到,女性在婚姻这杆天平上的分量逐渐加重,也对传统的男权观念作出了执著抗争。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婚姻三部曲"其实也是中国当代社会变革的一个记录。  相似文献   

2.
李冬梅 《求索》2012,(7):145-146,123
现代化正在以城市统一模式的构建,削抹着各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城市的多样性,中国当代文学正迫切地呼唤着关于城市个性城市历史记忆的书写。90年代的女性城市书写就担当起了这个重任,它不只关注了性别和消费,同时也保存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变迁。正是她们以对城市的天然亲和与敏锐感知,把潜藏在城市表象下丰富的文化根系之发展变化拓印在了作品中,成为了一种不会消失的文化个性存留。  相似文献   

3.
夕惕若 《传承》2006,(3):3-9
超女 一夜之间,《超级女声》火了,各种媒体充斥着“超级女声”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头足倒置的年代。一切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言沦受到了口诛笔伐的无情批判。孔子因为说过“君煮臣臣、父父、子子”,便被定性为“封建等级论”的老祖宗,遭到批倒批臭。  相似文献   

5.
缅甸与中国     
《创造》2007,(6):37-37
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称: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上世纪50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圆满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解决边界问题树立了典范:长期以来,中缅坚持睦邻友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合作,双边关系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丹  陈方 《中国妇运》2011,(5):34-38
男女不同龄退休的政策,自上世纪50年代起在职业领域开始实行,80年代初以来屡次遭到来自性别平等方面的质疑。这项深受政治历史背景影响的公共政策,当初是出于保护女性的初衷,在今天,它是否还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对它的修改是不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文 《中国妇运》2010,(2):34-36
3、低迷时期:组织瘫痪、功能弱化“文化大革命”时期,妇联组织与新中国一样,经历了发展之后的低迷时期,或称为妇联组织危机时期。当时,有入主张妇联应以社会发展的程度和妇女群众的特殊需要(妇女问题)为依据而发展。也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完成了阶级解放,特别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妇女解放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可以不要妇女团体”,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政党思想与中国政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的政党思想与中国政治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民国初年的政党活动是中国政治变化的突出表现 ,为李大钊政党思想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后中国政治变化尤为显著 ,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考察中国政治发展实际而形成的政党思想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共合作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而对中国政治的变迁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张云生到林彪身边工作时,正值中央作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他离开林办之时,恰好在震惊中外的“9·13事件”之前,也就是说他是处在近距离目睹了整个“文革”时期的林彪及林办鲜为人知内幕的知情人之一。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作为在明显不同的文化与环境之间飘移运动的“主体”,他们在海外的生活经历就是一种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他们的行为、心态在新的环境中发生变化,最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通过对90年代以后大量留学生相关事例的观察。发现很多留学生适应异文化的结果,并不是大家所想的融入英国文化,恰恰相反,他们对待英国及留学的心态发生了很大转变.由原先的敬仰崇敬变成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1.
从1968年到1976年 ,在中国大陆曾发生了一起我国科学史和20世纪科学史上一桩令人痛心的事件 ,那就是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进行一次极其荒谬的“批判”。这次“批判” ,其水平之低下和手段之恶劣 ,可以说让人瞠目结舌 ;如果说它是一场“批判” ,倒不如说是一场想灭绝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大阴谋 ,而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只不过是实现这阴谋的一个可以利用的幌子 ,因为在所谓“批判”中根本没有任何一点点值得认真对待的东西 ,有的只是无赖和强盗似的胡搅蛮缠和血口喷人罢了。这个批判运动是由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下属的“中国科学院‘批判自然科…  相似文献   

12.
寻宝热的掀起近代时期,作为中国人,感受到了弱国挨打的痛楚,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局限,急于从西方寻找到强国之策。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从西方的“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身上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于是,发展到极至,在破除旧思想旧文化的口号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扬弃,甚至出现了全盘西化的主张。以后的岁月里,中国人卷入到抗日等一系列战争中,对传统文化营养的吸取自然也成为一种奢侈的事情。尤其是解放后的“反右运动”,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落差。1950年代至1960年代前期,这个落差曾经被缩小,但经过长达10年的“文革”浩劫,又被进一步拉大。在多年的闭关内斗之后,不但是青年学生,就连高级的科学家,对国际科技前沿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新型仪器,通常不知道怎么去操作,对于新的实验方法,往往不过听说而已;而且许多现代新兴学科或领域,国内并无专家,尚属一片空白,或非常薄弱。  相似文献   

14.
伦敦中国城     
伦敦的“中国城”又称“伦敦华埠”。19世纪80年代,早年受雇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中国海员流落并聚居在伦敦港东区一带,那是伦敦最早的唐人街。20世纪50年代,大批香港移民的涌进,中国城从此在索霍区的Gerrard街和lisle街落地生根。目前在英国的30多万华侨华人中,约85%是当年的香港移民及其后代。主要方言是粤语和闽语。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政治”自有其传统根基,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培养了知识分子对政治根深蒂固的热衷与迷恋,同时也潜在地蕴育了中国政治的文化气质。时至20世纪,政治家们仍然延续着这样一种思路,即运用文化的思维、战略和运动来实践政治变革;或者说,文化即政治——无论是三四十年代的“新生活”运动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都是如此。但前者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后者则在一代中国人心中埋下了深深的创痛。  相似文献   

16.
许润丽 《前进》2010,(4):46-48
一定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的界定,必须考虑该时期的特点。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主要任务是尽快从“文化大革命”和“继续革命学说”的阴影中走出来,要确立人性和人道的合法性,那么在当代,主要任务则是要面对转型时期产生的种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而现实,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中国社会尚处在转型过程之中,必要的法律、制度体系还未建立完善,社会失序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7.
贾凯林 《北京观察》2009,(11):54-59
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在招待60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茶话会上发表了《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的讲话,开创了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有着鲜明的政协特色和统战特色,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虽然“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滞10年,但改革开放后加大工作力度,抢救了大量珍贵史料,出版了75辑《文史资料选编》和多部专辑,为北京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8.
贾凯林 《北京观察》2009,(10):54-59
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在招待60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茶话会上发表了《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的讲话,开创了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有着鲜明的政协特色和统战特色,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虽然“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滞10年,但改革开放后加大工作力度,抢救了大量珍贵史料,出版了75辑《文史资料选编》和多部专辑,为北京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9.
谢晶 《淮海论坛》2007,(1):34-36
“文化大革命”是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一个重大事件。他在短时间内就席卷中国大地,把中国人民带进长达十年的浩劫中.给整个国家、社会、民众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虽然“文革”距今已过去将近四十年,但其影响仍深入社会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20.
196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中讲到,亚马逊河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最近,肇始于菲律宾的粮荒,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引发"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