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组织社会学新老制度主义理论对组织变迁机制的解释为切入点,比较两个理论的分析框架及其在高等教育组织变迁研究中的应用.老制度主义关注的焦点是单个组织与周边微观环境之间在组织变迁过程方面的互动,以及组织内部利益各方在非正式结构中相互作用形成组织特质的过程.新制度主义强调场域层次上组织在强制、模仿以及规范的压力下,出于合法性或文化-认知方面原因而产生的趋同过程.组织社会学新老制度主义理论对组织变迁机制的解释对我国高等院校发展有三点启示:第一,要区分宏观的制度环境与微观的制度环境,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和具体行业市场对高等院校的影响;第二,要努力构建稳定的制度环境;第三,高等教育的话语体系和规则制定要涵盖不同层面和不同层次的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2.
"权变理论"成为了当前各领域中不同组织与企业实现管理改进、组织变革的有效理论工具。它不仅对公司和企业的绩效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大大加速了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实践的融合。本文就现代新型企业与组织的发展来详细介绍权变理论的内容与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以权变理论的产生、发展、普及为主线,介绍权变理论的著名学派及代表人物,探讨当前企业与组织在经营与发展中对权变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情况,通过对权变观的深入研究来找寻一条中小型企业组织如何突破固有模式来发挥更大的市场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是指涉社会团结和秩序的基本论题,作为一个过程性概念,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制度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实践方式。通过阐述公共性概念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试图在中西比较的维度下解答“何谓公共性”这一问题。进而在中日比较的维度下梳理现代化转型时期公共性结构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为构建现代中国公共性发展的研究框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欧美世界形成了以“公-私”二元对立关系为前提,并与公权力相对抗的公共性;以中日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则形成了以“官”作为承载主体的行政权威型公共性;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日本通过发展社会组织重新构建中间团体来回应“官”以外的公共性诉求;中国面临更为复杂的制度情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丰富实践为现代中国公共性构建提供了基层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协理论是以人民政协组织及其工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产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建立无产阶政党及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合作协商的有益思想。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当时列宁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团结奋斗也是当下中国共产党正在经历的重大课题。求同存异的大局观、独立领导的实践观、灵活合作的辩证观是人民政协理论对列宁政党理论的相承之“脉”,从形成完整科学体系、开创长期合作制度、拓展时空界限维度等方面来看,人民政协理论有别于列宁政党理论中的合作协商思想,体现了创新之“进”。  相似文献   

5.
多中心理论是以美国现实的公共管理实践为蓝本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分析模型,这一模型集中体现了半市场化的竞争、协作机制在公共管理中的具体运行逻辑。与多中心理论的基本发展方略不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逐步形成的社区居委会一支独大的格局正在对社区发展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破除这些影响的方法就是打破居委会的绝对优势地位,发展社区其他组织,深化社区组织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程度,形成基层公益物品供给的多中心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在同错误思想和理论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路线的形成,是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结果;邓小平理论是在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突破“两个凡是”束缚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这一过程自身所体现的规律性,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武器和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二元化结构明显,与国外发展了近两百年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土壤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我国工会组织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应以科层制为基础、为指导,进一步弘扬科层制的理性精神,避免其非理性因素的消极作用,适当借鉴一些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具体做法,最终实现组织的理性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关于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修正、补充 ,并臻于完善的过程。192 1— 192 7年 ,共产党人开始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知识分子成长道路问题 ,这是最初的探索阶段。抗战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理论。新中国成立后 ,依据不断变化的形势 ,对这一理论作了新的发展和补充。在整个探索过程中 ,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明晰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学界对支持型社会组织产生与发展之理论基础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这制约了支持型社会组织研究领域的整体推进及支持型社会组织理论体系的构建。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深入探究和剖析支持型社会组织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能为支持型社会组织的治理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支持型社会组织理论研究的深入。资源依赖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社会分工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的基本思想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生发具有一定关联,阐述支持型社会组织生发的上述理论基础,有利于支持型社会组织理论体系的扩展和完善,也能为我国该类组织的发展及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再造理论最初源于企业管理,即企业再造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深入,再造理论也被引入政府改革当中,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政府再造”的口号和运动。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与政府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甚至可以说具有根本性的不同,因此,再造理论在政府改革中的运用,需要进一步地分析其所蕴含的理念与精神实质,政府再造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民为导向、重视服务和绩效、强调流程整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