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发展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300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区域创新能力位居西部第三。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四川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渠道还不够畅通,高层次领军人才还比较缺乏,创新动力不足仍然是制约四川发展的短板。为此,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2.
《先锋》2023,(10):31-33
<正>十年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乘着“一带一路”东风,青白江区作为成都中欧班列始发地,始终牢记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提出的“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殷殷嘱托,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走出了一条从“工业立区”到“开放立区”的转型发展之路。区域经济总量连续跨过四个百亿级台阶,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  相似文献   

3.
朱晓俊  张永军 《实践》2006,(6):29-30
“十五”以来,我区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资源富集区和优势地区率先发展, 区域经济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形成了以呼包鄂地区为龙头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十一五”期间,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的阶段,我区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  相似文献   

4.
“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实施以来,作为四川大开放大发展的先导性战略,四川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将让出川之路的触角延伸得更远、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玉明 《唯实》2004,3(6):41-4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同时 ,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其中 ,所选择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起了重要作用。解决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 ,必须以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走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四川的发展之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的黄金发展期,到迅疾而来的特大灾难和金融危机,考验接踵而至。 “多种矛盾叠加、多重困难集聚、多条战线作战”。四川何去何从? 危难关头,四川省委高瞻远瞩;危难关头,四川人民坚强不屈。  相似文献   

7.
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一个好的、管用的发展战略的指导和支撑。战略的选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如选择正确,将会构建起一个区域参与新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如选择错误,则会“一着棋错,满盘皆输”。当前,跨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任务,四川发展战略的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拟从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一般意义出发,以西部大开发中四川的实践为参照系对发展战略选择的原则及重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深化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对加快推进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管丽娜 《新长征》2023,(1):29-3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战略重点,明确了推进方向。近年来,白山市江源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突出“党管人才、政策创新、需求导向、载体建设、激励关怀”,努力营造创新务实、开放包容的人才生态环境,为打造生态宜居富裕和谐新江源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根本路径,是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的动力引擎。党的十六大以来,双流县坚持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川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和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了加快发展、赶超跨越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东营市垦利区坚持以“人才链”引领“产业链”发展,围绕建设“产业强区”“创新高地”,聚力实施人才制度改革攻坚,创新打造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模式,筑牢人才引进“蓄水池”,放大人才发展“磁力场”,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圈”,打造人才振兴“新高地”,走出了一条“以产聚才、以人促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突出主导产业,筑牢人才引进“蓄水池”。  相似文献   

12.
信息之窗     
西部大开发中“新的思路”“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栋生对此进行了阐释。一是树立新的发展观: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树新的资源规:天赋资源作用相对下降,后天获得性资源与创新人才的作用与日俱增。三是树立新的优势观:“异中求同”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安排的战略方向上,不能拘泥于主要搞上游产业,与发达地区同样要走产业升级之路,要发展下游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中求异”是说在实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西部又要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艾方毅 《新湘评论》2008,(10):37-37
改革开放以来,邵东县始终坚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民营经济无论是在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还是在吸纳社会就业、富裕城乡居民、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成为了富民强县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4.
艾方毅 《学习导报》2008,(10):37-37
改革开放以来,邵东县始终坚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民营经济无论是在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还是在吸纳社会就业、富裕城乡居民、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成为了富民强县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十五”发展目标对我国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多重性要求,使人才问题异乎寻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一点,对于一方面急需各方面人才投身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窘境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尤为如此。而人才问题的解决抑或人才战略的实施,首先涉及的是一个人才思维和人才观念的创新问题。鉴此,围绕人才思维的创新,相当程度上成为目前认识和探讨人才战略实施问题的突出内容,而这里所讲的创新,既包含了对于“人才”的思维创新,更包含了对于人“才”的思维创新,后者成为人才思维创新中特别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一、新世纪人才战略的本质是围绕人“才”展开的竞争在围绕人才战略展开的种种认识与探讨中,人、才是作为一个统一体整体化地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思考与运用》2006,(5):F0003-F0003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我市科技工作坚持实施“科教兴渝”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许幼飞 《当代党员》2023,(24):14-16
<正>2023年前三季度,新招博士后908人,同比增长17%;出站留渝334人,占出站总数的90%;获得国家级基金项目超800项,项目经费超1.6亿元……博士后人才是人才中的“塔尖”,是推动科技、经济发展的“最强大脑”。近年来,重庆坚持把博士后人才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加强博士后工作平台建设和博士后人才招引,为区域创新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添智聚力。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个地区都有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发展起点和条件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扩大了。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亮起了红灯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以几个方面。 1.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1992年东部GNP平均增长达到18.37%,中、西部分别只有11.58%和9.23%。从人均GNP看,1992年东部人均GNP为1389.9元,而中西部只提高到796元和692元。珠海市人均GNP为28400元,而贵州省晴隆县只有331元,二者差距达到86倍。1981—1992年,中部同东部的相对差距由31.2%扩大到  相似文献   

19.
为期3天的会议,“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成为交流发言代表们的“热词”。代表们在热议,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推进四川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必将引领四川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十五”以来,烟台开发区坚持创新、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观念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科学发展之路。一是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已构筑起以机械汽车、电子通讯两大产业为龙头,以新材料、生物医药、化纤纺织、食品加工四大辅助产业为重点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全区经济年均增长4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三是区域经济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汽车、手机、电脑三大产品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