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非洲是一个苦难的大陆,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全都在这里。非洲的经济困难始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就更难了,进入90年代以来,问题又更加突出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可以说明非洲经济的这一趋势:进入90年代,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连续两年下降,1992年为1.5%;1989年国内生产值出现负增长的非洲国家有10个,1992年增至18个,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5%的国家则由13个降至5个;出口额不断下降,1989年,出口贸易增长10.7%,1992年为-6.1%;贸易条件也进一步恶化。债务从70年代中期逐步上升,80年代急剧增长。目前,债务压力非  相似文献   

2.
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机构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存在两种不同估计:一种比较乐观,认为明年将是个好年头;另一种比较悲观,说不会是个好年头。 从总的情况看,1987年亚太地区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好于1986年,而且比其他任何地区都好,特别是亚太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东京银行等估计,198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7%,亚太地区为3.5%。亚太地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经济虽然尚未完全摆脱危机,但今年上半年已出现一些新的迹象。 通胀率下降 生产滑坡减速 俄罗斯经济从1990年便开始下滑,从1992年起危机进一步加剧,其突出标志是高通货膨胀率伴随着生产的大幅度滑坡。据俄罗斯官方发表的统计材料:通货膨胀率1992年达2600%,1993年是940%,1994年为32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的幅度1992年是18.5%,1993年是12.5%,1994年是15%;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1992年是18.8%,1993年是14.1%,1994年是20.9%。通货膨胀和生产下降近几年一直是困扰着俄罗斯经济的两大难题,并且给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但是,今年年初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出现了一些变化。第一季度通货膨胀率逐月下降1月份为17.8%,2月份降为11%,3月份又降为8.9%。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5%。而去年头3个月的下降幅度为17%;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4.5%,而  相似文献   

4.
199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基本实现了政府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但从历史上看,1998年是1992年以来第六个下降年份。这表明中国经济还将持续保持下降态势,1999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为7%,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1998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析由于多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均形成了买方市场。这一方面为今后的改革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  相似文献   

5.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1992年独立以来,经济一直处于深刻危机之中。今年来出现了新的变化,除塔吉克斯坦外,其他四国经济正在出现复苏迹象,有可能在独联体中率先走出危机,步入经济增长的正常轨道,值得关注。 据独联体统计委员会最新资料,中亚经济在连续6年滑坡之后,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现全面增长的趋势。上半年,五国工业产值平均增长3.5%以上,轻工业不仅刹住滑坡出现增长,其增长速度超过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特别是能源工业增长的势头良好。如石油:哈萨克斯坦增长12%,乌兹别克斯坦增长7%,土库曼斯坦与去年基本持平。天然气三国分别增长6%、0.5%和4%。电力:吉尔吉斯和土库曼斯坦分别增长14%和24%。 尽管目前中亚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仍然较低,但随  相似文献   

6.
中亚五国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今年是五国在苏联解体后宣告独立的第10个年头。作为近邻,五国的局势发展为广大读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2,(19)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政策调整。 1997年7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中国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一是外贸出口形势恶化。特别是进入1998年以后,我国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二是海外资本向国内收缩,外商投资下降;三是国内物价持续走低。当时从趋势看,没有明显的回转迹象,通货紧缩趋势日渐显现。  相似文献   

8.
1987年欧洲共同体12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2.2%,比1986年下降了0.4%。出现经济逆转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内在的推动力,又无外部刺激,加之油价、汇价和股价大起大落,人们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预计今年西欧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末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一直不景气。从1991年到2000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为1.38%,在发达国家大国中是最低的,因此,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显示,日本经济仍处在“十字路口”、短期经济前景不容乐观。日本经济仍无起色表现在:投资不振、破产企业急剧增加,日本的完全失业率已从1990年的2.1%上升到现在的4.9%;占日本GDP60%以上的个人消费开支已连续8年下降,缺乏牵引经济强劲复苏的动力;财政形势继续恶化,政府债务恶性膨胀。日本国债占其GDP的已从1993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刚刚过去,回顾这一年的世界经济,我们看到的是一片暗淡景象。世界大多数地区和国家,包括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苏联东欧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情况都很不景气,有的是越来越糟。估计这一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不会高于1%,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4个发达工业国的增长率约为1%,发展中国家在2.5%左右,苏联东欧则大幅度下降。1992年西  相似文献   

11.
“整顿政权一治理国家”是叶利钦总统不久前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的题目,也是俄罗斯当前的迫切需要。 5年多来,俄罗斯尚未完成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重组。去年经济继续滑坡,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财政状况恶化,拖欠工资和退休金近100亿美元;车臣分立主义势力坚持闹独立,威胁俄罗斯的领土完整;政府受各种因素牵制,行动不力;北约东扩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总统咨文把整顿政权作为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一年,拉美国家尽管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仍未能扭转经济持续下降的颓势,全地区经济再度陷入衰退。形势的发展表明,在经历了长达9年的经济危机之后,这个地区的经济依然回升乏力,不得不在谷底继续徘徊、挣扎。 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去年年底公布的24个国家的统计数字,这个地区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0.5%。这是继1989年下降1.5%之后,连续第二年出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10,(9)
<正> 一些关键的深层次的问题迟迟不能下决心解决,既可能产生改革疲劳症,也可导致问题多发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已是第十八个年头。十八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我国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将下滑,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必须一方面注意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鼓励创业活动,以防止经济减速期失业人员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注意保障就业岗位的质量不恶化,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薪酬管理、职业安全和基本社会保险能够兑现。  相似文献   

15.
基辅专电 苏联解体前夕,凡到过工农业均较发达的乌克兰首都的人,都对基辅市场供应较好、食品较丰富、物价较便宜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事隔一年多,当你重返旧地时,映入眼帘的竟是空空如也的商店柜台和贵得令人瞠目的物价,如此强烈的反差恰恰说明,乌克兰独立一年多来经济形势不仪未见好转,反而陷入了更深重的危机之中。 去年生产的下降幅度远远超过前年。据官方材料,去年头9个月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分别减少18%、11.5%、19.7%,而1991年全年的降幅为10%、11%、4.5%。此间经济学家认为,去年工业生产实际下降30%以上,消费品、肉奶等减  相似文献   

16.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2009年我国全年外贸出口总额下降16%。2010年的外贸形势更加复杂.尤其是面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新任务.发挥滨海新区外向型经济优势,培育自主出口品牌集群.扩大出口规模.提升滨海新区在外贸出口方面的辐射带动功能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布拉格专电 1992年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剧变后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解体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尽管捷国内党派斗争加剧、民族矛盾尖锐、政治局势动荡,联邦国家一分为二,但由于三年来的经济改革,初步奠定了市场经济的基础,转变了经济机制,使捷克在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经济朝着逐渐复苏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8.
1993:经济大波折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度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2.8%,工业生产增长22%,投资增长37%,全国新建开发区2000个,兴办数十万个公司;大批资金流向股票,期货,房地产,外汇买卖。1993年,经济继续沿着上一年的轨道加速度发展。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3.9%,工业增长25.1%,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经济明显过热: 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瓶颈制约强化,交通干线仅能满足需求的30—40%;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些国家一年来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改革的情况,特刊登以下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1)世界经济实绩比预期的好 在1987年10月股市暴跌的阴影下,1987年和1988年之交,人们曾对1988年世界经济形势普遍看淡,预测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增长率仅为2.25%。然而,1988年世界经济实绩却比预料的好。在1987年增长了3.4%之后,1988年估计将增长4%,其中主要西方工业国相应为3.3%至4%。 198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国内需求。重要因素有股市暴跌后主要西方工业国普遍采取松宽的货币政策;日本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针;美国在总统选举年继续支持经济景气;欧洲共同体得到来自1992年建成内部统一市场目标的刺激,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