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地区通过数次“修宪”,确立混合“双首长制”的政治体制,其与选举制度、政党体系等的制度配套引导了行政与立法关系的互动,这种“政务优越”倾向的“双首长制”在分立政府会容易形成行政与立法、朝野政党之间立法冲突,即便是在一致政府的型态下,若朝野政党的政策分歧强度提高,在野党会通过党团协商与议事抗争策略,削弱一致政府下执政党在立法机构的议程设定优势,使立法多数决原则移向共识决原则,进而使既有体制的行政-立法的运作难度提升。  相似文献   

2.
王丽 《法制博览》2013,(8):119-120
行政合同在服务性政府的大背景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我国行政合同的相应立法存在一些弊端,并不能很好指导行政合同制度的良性发展,行政合同有着不同于一般行政行为和民事合同的特点,我们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有益经验,设计与上位法相统一、与部门法相协调、程序和实体规定相并举,救济路径科学合理的完善统一的行政合同法,更好的指导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军 《南风窗》2007,(21):14-14
10月24日,行政强制法草案再次提请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行政强制法和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一起,被称为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立法的三部曲,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法制工作委员会从1999年3月开始行政强制法的起草工作,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02年形成了行政强制法征求意见稿。此后,法制工作委员会继续进行调研和征求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形成了法律草案。这一草案于2005年12月进入立法程序,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首次审议。  相似文献   

4.
段秀琪 《法制博览》2013,(11):74-75
关于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性质,历来争议很大,《政府采购法》将其定性为民事合同,从法律适用的角度,这样的立法选择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民事合同并不能揭示政府采购合同的本质属性,它应该属于行政合同。将政府采购合同定性为行政合同首先要解决行政合同是否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政治、经济以及时代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了行政合同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为政府采购合同的定性奠定了逻辑基础。在此前提下,归纳总结了目前学界存在的几种主要观点,即"民事合同论"、"行政合同论"、"混合契约论"和"经济合同论",分别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出每种观点的缺陷,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结合国内外实践的发展,论证政府采购合同属于行政合同。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依法治国始终是文明民主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保障。而目前在我国的立法实践过程中,公众参与立法意识较弱,也存在民众无法真正参与行政立法的过程,形式主义严重、基本程序规定缺失、公众实际参与不足等问题势必造成本就不够完善的行政立法程序更没有被立法者落到实处。因此,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亟需走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对比国内外法律制度与实践的不同,笔者试图从制度创设的角度,提出如何完善我国行政立法中  相似文献   

6.
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主体,对于其相关活动和政策等情况的公开一直是我国在处理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关键。但在行政信息公开的现实情况当中,公民的知情权与隐私权,行政单位对其掌握的某些行政信息保密权等出现了一些矛盾,加上我国在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方面还没有一部统一完整的部门法,因此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出现便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标志之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准绳-法律"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挑战,最能体现人工智能对于法律秩序的影响是在行政法之中,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以及其他的行政治理活动中,都广泛存在着人工智能的影子,人工智能对行政法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的行政问责法治化以主权在民、权责统一、责任政府、行政法治为理论基础,重视公众参与,强调权力规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国应当立足国情,合理借鉴西方国家行政问责法治化的成功经验,加强问责立法,注重异体问责,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它的出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成贡献了力量,同时也体现了立法在限制公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做出的努力。本文从行政强制典型问题出发,阐释行政强制在立法进程上的进步意义及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出发,笔者认为抽象行政行为就是行政机关的立法行为,再分析中国对行政立法监督的三个主要途径:1、权力机关的监督2、行政机关内部监督3、司法审查;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的行政复议中可以对行政立法行为具有可诉性,从而引发思考行政行为可诉性后面的赔偿问题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